從帶火游戲文化旅游,到征戰TGA游戲評選,《黑神話:悟空》非同尋常的跨界影響證明了移動端游并國產游戲的唯一強項。事實上,《黑神話:悟空》火熱也揭示了一個正在發生的拐點,大量的游戲和玩家正在由移動端、主機端,涌向PC,近些年諸如《戰神4》、《最終幻想7重生》等本該“PlayStation Only”的3A級大作涌向PC平臺,以及《無限暖暖》、《原神》等移動端游橫跨PC平臺,都是很好的例子。
造成這樣局面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游戲主機的硬件和技術優勢已經被PC取代,另一方面是快節奏、重社交屬性吸引來的大批嘗鮮玩家,開始對游戲體驗提出更高的需求。從最初的小屏幕、短平快節奏轉向大屏幕、深度劇情,游戲場所也從熱鬧的公共環境轉移到具備一定私密空間的客廳、書房,換而言之,隨著90、00后的不斷成長,玩游戲正在被當成一件正經事來對待,即需要足夠長且不間斷的時間安排,也需要游戲過程中更深入的體驗。
從簡單嘗試發展到深度挖掘的娛樂需求,也并非只有游戲領域作為個例。電影觀影體驗從是最初的票價大戰轉變到IMAX、杜比視界等技術升級,哪怕帶來電影票價提升,觀眾也更愿意去購買更高昂電影票,花費同樣的時間享受更好的音影體驗。
相較于游戲主機和手機,PC能夠帶來的沉浸式游戲體驗也類似于電影院升級的效果。原因是PC技術的高速迭代遠遠甩開了其他游戲平臺,比如在游戲中引入光線追蹤,并進而升級到路徑追蹤,再比如將XeSS、DLSS等AI運算轉換成游戲體驗的一部分。游戲中的視覺感官升級,也進而推動了硬件升級,促進了PC硬件進入新一輪升級賽道。
無疑,高性能PC儼然成為了沉浸式游戲體驗的重要聚集地,同時一個新的問題也擺在我們面前,什么樣的體驗才能稱為沉浸式?
高幀率不等于好體驗
回到開頭,《黑神話:悟空》帶火的山西旅游文化,很大程度取決于游戲科學通過精確的數字掃描、建模將現實世界中的名勝古跡1:1的融入到西游世界中,虛擬與現實的交錯讓玩家感受到了現實與虛擬破界之后的震撼,而如何讓玩家在游戲中體驗到更生動、更震撼的擬真世界變得至關重要。
提升游戲世界中的沉浸感,在上個世紀3D游戲誕生之初,是一個計算機算法和算力博弈的問題。前有游戲公司動用軍工級芯片制造昂貴的游戲街機,且只能放在高端百貨商場頂樓限時游玩;后有游戲大神約翰·卡馬克(John D. Carmack II)寫下了著名的《DOOM》火爆了所有常青藤院校。
隨著成熟的游戲引擎誕生,以及硬件與視覺技術的加速發展,PC不再擁有性能瓶頸,一套旗艦機PC通過Core i9-14900K搭配GeForce RTX 4090D就能輕松讓所有游戲在最高畫質和4K分辨率下,以100FPS以上幀率運行,如果是競技類游戲,更是可以輕而易舉獲得500FPS乃至1000FPS以上的幀率。
與此同時,游戲畫質的多種設置檔位之間,也拉出了明顯的差距。例如最低檔位只有簡單的光影效果,而影院級的游戲畫質則可以獲得全景光線追蹤、精細的場景建模,從而確保玩家獲得視覺感官上的升級,也能保證游戲體驗過程中可以沉浸在美術、音樂、劇情中。
通過降低一定幀率,將計算資源從單純的游戲幀率,轉向游戲流暢度和游戲畫質兩手抓,是當下玩家的主要選擇。事實上,超過240FPS以后的幀率,即便是電競選手也很難發現其中的區別。
今年2K分辨率的OLED顯示屏市場蓬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更大屏幕、更高清、色彩更豐富的OLED顯示屏幕開始成為基本盤,傳統的1080p顯示器不再是玩家的唯一訴求,配置也逐漸呈現出合理化。大家開始逐漸發現游戲體驗提升隨著游戲幀率提升不再明顯,開始更多的觀察游戲體驗中的穩定性、加載速度、光影特效等方面。游戲科學在制作《黑神話:悟空》時,就第一時間加入對光線追蹤支持,就是其中很好的證明。
讓體驗向AI進發
游戲體驗升級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向AI進發。在近兩年的游戲發展中,AI性能與GPU視覺計算一樣變得重要且不可或缺,GPU領域的御三家NVIDIA、AMD、Intel均分別推出了自家針對游戲流暢度提升的AI算法,例如NVIDIA DLSS經過數個版本迭代,將光流加速器、Tensor Core等底層硬件用于獲得更好的游戲畫質和游戲幀率。同樣,在近段時間推出的Intel Arc B580中,也首次將XeSS超級分辨率、XeSS-FG幀生成和XeLL低延遲融合到硬件底層和游戲中,通過減輕GPU的運算負擔,將更多算力用于提升畫質來獲得游戲的沉浸感。
重要的是,AI的應用已經不局限于提升游戲流暢度上,通過AI,可以讓游戲中的人物對話變得更為智能,特別是融入本地小模型提升NPC對話效率,讓NPC無需在線聯網大模型,通過本地算力,實現AI的即使響應,也從而保證了游戲過程的流暢感覺。
通常而言這樣的設計需要大量的GPU算力來實現,從而再度影響到游戲的沉浸體驗,加入NPU的CPU出現,在一定程度上開始緩解這樣的問題。以近段時間GameSkills給《無畏契約》研發的AI助手為例,AI助手在游戲訓練中承擔起指導教練的角色,培養玩家在訓練中認識左右比賽局面的關鍵點位和投擲道具方式,從而在正式對抗前就獲得超前的意識,幫助玩家甚至電競選手拿下關鍵勝負局。
這套AI加速方式依靠的是酷睿Ultra中的NPU實現,CPU幫助獨顯完成了AI工作,讓獨顯可以專注于游戲視覺計算處理本身,不同功能的載荷得到均勻分配。不僅PC硬件利用效率得以提高,游戲的沉浸式體驗也得到進一步增強。
正在多元化的沉浸式
《黑神話:悟空》在這個時間點火爆并非沒有原因。很長一段時間中,游戲市場的遵循二八法則,并以FPS游戲/非FPS游戲區分,即FPS游戲種類占據整個游戲市場類型的二成,但是營收和銷量大約占據所有游戲的八成。而現在,隨著大量的新晉PC玩家涌入,游戲區分方式開始轉向沉浸式/非沉浸式,《使命召喚》、《絕地求生》之類的快節奏游戲之占據游戲種類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玩家會考慮多元化的游戲類型,《黑神話:悟空》便是其中之一。
這個轉換的過程類似于電子支付與現金支付的關系,一旦玩家在沉浸式嘗到好處,是很難再回到原來的游戲環境的。哪怕是《使命召喚》這樣的FPS游戲,游戲畫質和光影效果也在逐年提升,大部分游戲玩家不再愿意降低游戲分辨率來換取更高的游戲幀率,可見沉浸感在不同類型的游戲中的重要性愈發凸顯。
更重要的是,玩家們是愿意給沉浸式游戲體驗買單的,根據GfK PC全國零售額數據表明,2024Q3游戲筆記本和游戲DIY PC相對于2021Q1分別提升了11%和27%,其中大部分消費集中在7000元至1萬元以上的價位段,玩家會選擇強勁配置的CPU、GPU,以及之前提到的2K OLED顯示器作為提升游戲沉浸式體驗的基本盤。
而來年,重要的3A級游戲大作也將蓄勢待發,比如《刺客信條:影》、《文明7》、《巫師4》、《GTA 6》這些重量級游戲均不屬于FPS陣營,但他們與《黑神話:悟空》相似的地方在于有著深厚的游戲文化沉淀、故事背景、海量的細節等待玩家挖掘,這也是游戲讓人著迷的地方。
PC配置向沉浸式傾斜
如果以高效利用2K OLED顯示器為基準,PC配置中的CPU和GPU均不靡弱,特別是采用最新技術的GPU可以很好的支持DLSS、FSR或者XeSS。CPU則可以考慮主流選擇,確保PC整體的性價比。如果你是《CS2》、《DOTA2》、《PUBG》這樣快節奏游戲的愛好者,當下的AMD Ryzen X3D無疑就是理想的選擇,配合A卡或者N卡,都能擁有更強勁的游戲幀率表現。
但如果你已經從《黑神話:悟空》中嘗到了沉浸式游戲的甜頭,除了保證高端的GeForce RTX 40系列GPU之外,兼容性更廣、可靠性更強英特爾CPU是當下最好的選擇。一方面得益于英特爾在PC生態中有著廣泛的合作,讓Windows系統、硬件擴展上都擁有更好的兼容性,另一方則在于CPU實際表現更為穩定,運行游戲的過程中,遭遇兼容性問題的可能性也更少,例如Core i7-14700KF、Core i5-14600K、Core i5-12600K或者Core i5-13490F都是高性價比的選擇。
而節省下來的經費,除了購買沉浸式顯示器之外,還可以省下一些運算配置一套效果更好的環繞音箱或者電競耳機,甚至升級一下電腦桌和電腦椅,將游戲體驗和沉浸拉滿才是當下構建新DIY PC的版本答案。
顯然在游戲幀率不再成為衡量配置好壞唯一標準,AI游戲應用逐漸普及的當下,如果要合理的配置高性價比的沉浸式游戲PC,堆高單一硬件不能解決任何問題。而過剩的運算性能帶來的超高游戲幀率讓玩家們意識到體驗幅度提升微小的時候,高性價比DIY PC的配置方式也悄然發生著變化。特別是想更多的專注沉浸式游戲體驗本身,而不是進行大量的參數調整和驅動升級的話,英特爾CPU搭配英偉達GPU,仍然是當下最理想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