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下午(2025.07.13),《彩虹六號》薪火杯BiliBiliWorld決出了最后的勝者,國內第一座《彩虹六號》的冠軍獎杯就此誕生,AG戰隊高歌猛進,以全勝戰績一路碾壓,站在了冠軍講臺上。
隨后,官方在BW現場馬不停蹄的開啟了《彩虹六號》國服起宣發布會。國服發行制作人梁嘉升向現場觀眾介紹了國服的最新情況,包括更好的服務器、更好的安全保證以及中文配音,給國服玩家帶來更多驚喜,最重要的是梁嘉升現場公布,《彩虹六號》國服將在2026年春季開啟國服首測。
育碧《彩虹六號》系列的最新作發售距今已經整整十年,對國服玩家來說,經歷過“土豆服務器”的考驗,失落過全平臺的禁播,體驗過拿到版號的期待,毫無疑問,《彩虹六號》國服已經穩穩地預定了2025年下半年的頂流檔。
2024年8月2日,《彩虹六號》國服的官方公眾號發布了第一條消息,只有短短八個字“彩虹六號,敬請期待”,就在同一天,國家新聞出版社公布的進口網絡游戲審批信息里,“《彩虹六號》過審”成了最受人矚目的一條。在那之后,國服公眾號除了再次確認了國服即將上線的信息后就再沒有發布過新的內容,直到今年6月,隨著移動端版本的品鑒測試圓滿結束,要舉辦“薪火杯-彩虹六號中文社區邀請賽”的消息,才再次讓玩家們燃起了期待。而幾天的BW現場,玩家們的期待終于具象化了。
延續了近30年的《彩虹六號》IP
到底是怎樣一個存在?
一提到《彩虹六號》,可能大部分國內玩家想到的都是發行于2015年的《彩虹六號:圍攻》,不過這也是個簡稱,它的全名應該叫《湯姆·克蘭西之彩虹六號:圍攻》(Tom Clancy's Rainbow Six Siege),但很多新人玩了一圈發現游戲里根本沒有叫湯姆克蘭西的人,也沒有關于這個名字的信息,再一查,發現同是育碧公司旗下開發的游戲,還有不少也以“湯姆·克蘭西之xxx”為名的,于是問題就來了,這個冠名特色是怎么來的?
這就要從《彩虹六號》的誕生說起,《彩虹六號:圍攻》其實是這個系列中最年輕的一款,而首款《彩虹六號》,誕生于1998年。在上世紀90年代,第一人稱射擊游戲是最火爆的電子游戲類型之一,為了卷出風格卷出潮流,一個名為紅色風暴(Red Storm)的工作室構思了一種和當時主流的“橫沖直撞槍林彈雨”不同的設計方案,讓玩家體驗容錯率更低也更緊張的“一彈一殺”,如果不想誤殺隊友,玩家就得更多地利用地形、依靠戰術去游戲。
紅色風暴工作室的老板包括了一位英國皇家海軍上校、一位資深游戲設計總監,以及一位美國小說家湯姆·克蘭西。一開始,工作室給這款新研發的游戲取了個《黑色行動》的名字,以反恐小隊拯救人質為主題,在研發過程中,主創突然發現湯姆·克蘭西當時也正在構思一本反恐題材的小說,兩相就和,游戲研發就融入了大量小說中的考據和細節,游戲名字也改成了小說的名字《彩虹六號》。最后,這本書和游戲同期發售,成了湯姆·克蘭西與育碧長期合作的起點,收購了紅色風暴工作室后,育碧甚至會圍繞克蘭西作品中的設定來創作新游戲。
(圖:1998年誕生的《彩虹六號》系列首作)
順便說一句,由于《彩虹六號》的研發并不是追著小說進度進行的,因此游戲劇情里有大量的任性發揮(類似漫畫還沒畫完,改編的動畫片只好亂加原創劇情),這種發揮后來也一脈相承,成為育碧游戲中被玩家當成梗津津樂道。
一炮打響后,《彩虹六號》系列推出了近20部續作
在湯姆·克蘭西的《彩虹六號》小說里,為名為“彩虹”的反恐部隊做了一個詳細的介紹:這支隊伍由多國特工組成,指揮官約翰的代號就是“彩虹六號”(很多玩家一直想知道彩虹1到5號在哪,并沒有),他們在處理一系列突發性恐怖事件中逐漸發現了幕后黑手,并成功挫敗了其陰謀。得益于作家精細的刻畫,這些部隊干員的形象飽滿,劇情跌宕起伏,《彩虹六號》系列的后續產品也一直從中選取內容來填充劇情,再加上游戲玩法本身有趣,讓這個系列一直在不斷成長,成為射擊游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圖:《彩虹六號:維加斯》中加入了更多新系統)
2001年,紅色風暴工作室被育碧納入麾下,后續研發的《彩虹六號:盾牌行動》《彩虹六號:城市危機》《彩虹六號:禁錮法則》和一堆資料片都取得了成功。到了2006年,《彩虹六號:維加斯》問世,它的研發團隊轉成了育碧蒙特利爾工作室,對之前系列中的很多設定也做了大刀闊斧的變革,比如血條可以慢慢回復,加入第三人稱掩體系統等等。很多老玩家不太適應這個改變,但在新世代的市場需求下,更多新玩家被吸引加入,也讓《彩虹六號》這個系列在商業化上進一步發展。
吃到了這種商業化的甜頭,后續的《彩虹六號》系列也繼續在迎合玩家趣味的方向上探尋新點子,像是主機端可以把自己的臉型掃進去充當干員外觀,加入更多流行的外觀造型等等。
(圖:在《彩虹六號:圍攻》中有不少外觀設計都在致敬漫畫、電影、動畫等經典設計)
2011年,蒙特利爾工作室遭遇了大規模的人事變動,再加上PS4主機和XboxOne也在2013年發售,原計劃研發的《彩虹六號:愛國者》不得不重起爐灶,只保留了前作中多人對戰的要素,并將網游的平衡性作為研發的關鍵點。這款“重啟之作”,就是后來的《彩虹六號:圍攻》。值得一提的是,湯姆·克蘭西也正是在這款游戲正式定名并進入研發階段的那一年去世的。
在漫長的生命周期中
《彩虹六號:圍攻》的競技化對抗體驗
發售之初的《彩虹六號:圍攻》,并沒有一帆風順,在它之前,育碧并沒有運營這種多人競技化對抗網絡游戲的經驗,玩家當成梗的“土豆服務器”“買bug送游戲”都不是黑它,再加上《彩虹六號》一直作為招牌的“硬核真實體驗”在這一作里不夠到位,導致準星成了擺設一切看手感這樣的問題比比皆是。
(圖:有些steam用戶的差評非常尖銳了……)
不過育碧也沒有措手不及,“先跑著,慢慢修”的方針還是靠譜的,游戲陸續加入了Battleye的反作弊系統、平均每三個月做一次更新給玩家看更多的新干員和新地圖、補上PVE玩法不足的缺憾,逐步修補平衡性差的地圖……而且育碧還舉辦了大規模的電競賽事,用職業選手的表演吸引更多玩家加入,最終《彩虹六號:圍攻》挺過了低潮,成為《彩虹六號》系列實至名歸的新巔峰。
在戰術射擊5v5競技這條賽道已經逐漸擁堵的今天,《彩虹六號:圍攻》仍然穩占一席之地,除了強調不同干員和武器的特點區別外,游戲的“拆家”玩法一直是玩家們最樂在其中的。比起龐大戰場上打移動靶,利用地形去擊敗對手最能給玩家提供《彩虹六號》系列里“反恐”的代入感,而且這種酷似“成龍快樂房”的設計也給玩家源源不斷地提供梗圖和笑料。
(圖:《彩虹六號:圍攻》中一系列和射擊關系不大的搞事操作)
優秀選手聽聲辨位、垂直立體地打出攻防名場面,新人菜鳥也能在各種奇葩操作中黑史留名,讓《彩虹六號》天然就成了游戲直播的圣體,即使在禁播期也總有主播會想辦法用抽象方式給玩家來上一局過過眼癮。
(圖:B站上“彩六搞笑”的出鏡率讓你想象不到這是一個硬核射擊游戲)
如今《彩虹六號》國服正式拿到了版號,從直播到賽事,可謂一個龐大市場正在蓄勢待發。騰訊豐富的運營經驗,加上游戲自身的質量水準,對等待了很久的玩家也是一枚定心丸,在更穩定的運營環境下和玩家數量的基礎上,無論是酣暢激烈的對戰觀感,還是讓人笑破肚皮的新整活,《彩虹六號》國服的發展前景都可謂相當樂觀。
作者:芥末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