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16日,華東野戰軍以“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膽略,一戰全殲國民黨五大主力之首的74師,這場勝仗讓大家的臉上滿是笑容。
然而,指揮這場戰役的粟裕,在看到打掃戰場的結果后大吃一驚,當即下令要華東野戰軍繼續仔細搜查,并聲稱這場戰役還未結束。
戰士們雖有不解但還是服從命令,在一番搜索后,不由得對粟裕更加佩服。
那么,孟良崮之戰粟裕究竟發現了什么而臉色驟變?陳毅為何不按照規定釋放俘虜呢?
戰場上的陳毅和粟裕
艱難的孟良崮之戰
1947年3月開始,蔣介石將主要兵力集中在陜北和山東兩個戰場,山東更是重中之重,總兵力高達45萬人,國民黨五大主力部隊之三都在這里。
和如此強大的敵人硬碰硬不是明智之舉,于是陳毅和粟裕決定“示敵以弱”,他們讓華野主力后撤等待戰機,已經南下的6縱則是在魯南隱蔽。
看到華野如此舉動,國民黨軍當即放棄既定戰法,特別是湯恩伯兵團想搶頭功,不待其友鄰兵團統一行動,便在5月11日以整編74師為主力,開始向坦埠發起進攻。
粟裕和陳毅
當時在華野面前,敵軍第一線集中了8個整編師,都可以作為殲滅目標,按照一般的殲滅戰原則,應該是先打弱敵,再打強敵,可陳毅和粟裕有著不同的想法。
在他們看來,先打弱敵雖然可以殲滅一部,但對于山東戰場而言意義不大,反而是先打強敵,才能讓敵軍聞風喪膽,于是,戰斗力最強的整編74師,便成了陳毅和粟裕的目標。
這整編74師,可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更是被譽為“五大主力”之首,自解放戰爭以來,整編74師多次與我軍交戰,但并未受到重大打擊,因此氣焰十分囂張。
整編74師
陳毅和粟裕一番商議后,決定13日黃昏發起進攻,其中1縱主力割裂整編74師與整編25師的聯系,8縱在14日割裂整編74師與整編83師之間的聯系。
接到任務的華野各縱隊快速行動,很快便搶占了先機,最后在14日黎明,將整編74師給剜割出來。
一開始,整編74師以為我軍只是反擊,直到14日上午,華野陸續占領天馬山等要點后,他們才判明我軍的真實意圖是圍殲,然而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則是樂開了花,心中沒有一絲擔憂,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
原來,張靈甫率眾向孟良崮方向撤退時,早已和蔣介石取得了聯系,在短暫交流后,蔣介石決定以整編74師為餌,釣到華野主力,然后其余10個整編師向孟良崮馳援,這樣里應外合之下,華東野戰軍就沒有了活路。
所以張靈甫對于被圍殲一事并不擔憂,甚至還狂妄地提出堅守孟良崮,好讓華東野戰軍“中心開花”。
孟良崮戰役
對于敵人的反應,陳毅和粟裕自然明白時間的重要性,于是在15日便向孟良崮發起了總攻,經過數天激戰,華東野戰軍笑到了最后,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也落了個被擊斃的下場。
在取得勝利后,華東野戰軍自然喜笑顏開,可唯獨粟裕的臉上布滿寒霜,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這一切都和戰場清理結果有關,首先是傷亡人數,這一次整編74師傷亡13000人,我軍付出的代價也不小,傷亡12000人,可以說是慘勝。
其次是俘虜人數問題,整編74師總共32000人,可我軍俘虜只有幾千,怎么算都和實際人數有著7000的缺口。
孟良崮戰役
就在粟裕疑惑之時,情報處處長不請自來,直言他們通過偵查,發現某處山谷出現斷斷續續的電波。
結合情報處處長的發現,粟裕當即斷定那7000人一定是隱藏起來,于是當即下令,要華野部隊向可疑點進行搜查。
戰士們雖有不解,但還是遵守命令來到可疑點,誰也沒想到,這里還真有一條“大魚”。
一個也不能放
如果不是斷斷續續的電波,或許這7000人還真成了“漏網之魚”。
他們在孟良崮失守后,并沒有選擇和其余部隊匯合,反而就地隱蔽,整整7000余人,都一動不動地趴在一處洼地,僅憑電波和蔣介石聯系。
然而,他們怎么也不會想到,粟裕并沒有沉浸在打勝仗的喜悅中,反而是細心地查看整編74師傷亡和俘虜人數,這一看,還真發現了大問題。
于是,那些潛伏在洼地的7000名殘兵敗將,就這樣被華野抓了起來,粟裕在得知這個消息后,才真正地松了口氣。
前文提到,蔣介石想要讓華野腹背受敵,他早已派遣10個整編師來馳援,如果這7000人和他們里應外合,那付出慘痛代價拿下的孟良崮,或許會再次易主。
既然這7000名“漏網之魚”已經抓住,那陳毅和粟裕才能徹底放下心來,不過他倆很快就又被一個難題難住,這2萬余名俘虜該何去何從?
對于俘虜,我軍采取的是“放”,愿意加入我軍的,歡迎,不愿意加入的話,就給他們盤纏回家,所以許多戰士們覺得,這2萬余名俘虜,結局應該也是這樣。
然而,陳毅卻有不同的看法,他直接下令:“俘虜一個都不能放!”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陳毅
在陳毅看來,如果是一般的士兵,放了也就放了,但是整編74師不同,他們是國民黨的“五大主力”之首,如果放了,他們回到蔣介石那里怎么辦?
此外,我軍為了拿下孟良崮,犧牲也是不小,目前正是用人之際,如果能把這些俘虜好好改造,那就可以彌補我軍的損失。
出于這兩點考慮,陳毅直接否定了放俘虜的想法,并打算對整編74師進行改造。
然而,陳毅怎么也不會想到,這些俘虜竟然如此油鹽不進。
孟良崮戰役紀念館
艱難的改造之路
那些俘虜對于改造自然十分抵觸,他們隱瞞身份拒不配合,可在陳毅面前,這些花招自然被很快破解。
此外,那些俘虜對每日的粗糧十分不滿,畢竟他們在整編74師時,可是吃香的喝辣的,然而,當他們看到陳毅、粟裕等人也是以粗糧為食時,才慢慢改變。
他們雖然口頭上不再說,但是心里,還是不愿意服從改造,哪怕陳毅花費不少心思,也不能讓這些俘虜棄暗投明,可就在他毫無辦法時,接下來發生的兩件事,讓那些俘虜徹底“洗心革面”。
陳毅
一天,華東野戰軍的上空出現了許多飛機,這些是蔣介石派來營救俘虜的,然而那些彈藥可沒長眼睛,許多戰士為了掩護俘虜犧牲了。
后來,這些俘虜發現,華野在作戰時,都是長官帶頭沖鋒,這徹底顛覆了他們的認知,畢竟在國民黨那里,是他們這些士兵沖鋒陷陣。
隨著一次次座談會的接觸,這些俘虜改變了對華野的看法,最后他們選擇加入華野,為解放戰爭貢獻自己的力量。
結語:
1947年,陳毅粟裕率領華東野戰軍,經過幾天幾夜的激斗,終于在孟良崮拿下敵人的精銳之師。
在這個勝利的時刻,唯有粟裕臉上滿是疑惑,他看著清掃戰場的結果,發現有7000名敵人不知所蹤。
再加上情報處長的匯報,更讓他堅定了自己的猜測,于是派人前往有電波出現的洼地搜索,才找到那7000名“漏網之魚”。
后來,陳毅擔心放虎歸山,就下令不放一個俘虜,并對他們進行改造,最后這些俘虜終于棄暗投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