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癌癥基因,非關鍵因素
我們許多患者接受的很多觀念,都是會破壞自身抗癌能力的謬論。例如,很多人深信癌癥主要同我們自身的基因組成有關,而與我們的生活方式無關。
然而,當我們看過研究結果后,會發現事實恰恰相反。
就如同,多數癌癥研究一致認為最多只有15%的癌癥死亡病例是由基因導致的。
如果不受到不健康生活方式的觸發,“癌癥基因”也許并沒有那么大的危害。
簡而言之,并沒有什么必死基因! 我們都可以學會自己保護自己,抑或抵御癌細胞。
02
癌細胞對手-免疫細胞
不管是產生炎癥還是制造血管,癌癥都在仿效我們身體基本的再生天性,只是朝著相反的結果。它與健康背道而馳,對我們的生命說不。但這不意味著癌癥是無懈可擊的。
事實上,我們的免疫系統生來就知道利用很多辦法讓癌癥變得不堪一擊!
03
對抗癌癥的三把手
如在這3種情況下,癌細胞的“部隊”就會受到阻擾,失去“占地”的優勢:
01
免疫系統
當人體免疫系統被調動來對付它們的時候;
02
拒絕炎癥
當身體拒絕產生炎癥的時候,沒有炎癥,癌細胞既不能生長,也無法侵占新的領地;
03
拒絕增殖
當血管拒絕增殖,并不再給癌細胞提供生長必需的給養時。
04
特殊的抗癌機制
就好像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醫學和科學文獻都曾經報道過一些被認為已經處于絕癥晚期的癌癥突然退化、并最終徹底消失的病例。
但是,這些病例極其罕見。顯然,這種情況也難以調查,因為這些病例不可預料。
所以,很多人認為出現這樣的病例是由于誤診,或是病人對之前的常規治療出現了延遲反應。
不過我們不得不承認,確實有某種難以解釋的機制在起作用,正是這種機制阻礙了癌癥的擴散。
就比如,筆者經常和大家提及的一起案例:患者放棄治療后回到了老家山里,帶著妻兒生活,吃自己種植的大自然食物,心頭無事,每天悠哉度日,竟癌癥痊愈。
那基于上面提到的讓身體拒絕炎癥,很多人提到該采取什么措施來控制炎癥?
05
重拾大自然的食物
首先,不可能是抗炎藥,因其副作用太多,反而不能有效長期地控制炎癥。
然而,我們可以用人人都會的自然方法來減少炎癥現象。比如養成抗癌的飲食習慣。
首先,減少加工糖類和精制面粉的食用量,而假如適當的糙米、蕎麥、青稞米、以及一些粗糧(塊根類食物)來代替一部分吃的精米。
并且,重要的是多吃蔬菜和豆類(包括黃豆、豌豆、鷹嘴豆、白蕓豆、扁豆等等)。
這些食物不僅血糖指數低,而且含有強有力的植物化學物質,令癌細胞“恐懼”。
06
恐懼:火上澆油
另一點,消除恐懼。
今天,“癌癥”已不再是死亡的同義詞。對很多病人來說,我們要學會在疾病的陰影下思考自己真正的人生意義,這反而是一個讓我們開始新生活的方式、機會。
幾乎所有壽命超出統計學預期之外的癌癥患者,都有著一種活在當下的態度:
是的,我也許會比預計的活得更久,無論發生什么,我都要從現在起盡可能好好地活著,無論最后發生什么,這都是最好的應對方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