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說“察顏觀色”,有的也叫“察言觀色”。
前者更偏向接觸時對觀察對象的氣色感知,
后者更偏向于對觀察對象言語的揣摩。
實際上,前者應該是更古早的詞語,
畢竟觀和察都是針對眼睛來說事的。
眼睛的審視、分辨之能,就是觀察之意。
那么,觀察的對象也必定是顏與色。
“顏”是指什么呢?
在面相里,特指印堂。
我們在面相課上會詳細講。
色,則包含了印堂以及整個面部的氣色。
今天,主要講講色。
人的色的一般叫“常色”,
主要由主色、客色和變色構成。
主色是個人一生基本不變的底色,
有人天生白皙,有人黝黑,
或偏紅、黃、青等,這便是主色的呈現。
比如古代的藍臉的竇爾敦,紅臉的關公,黑臉的張飛,
都是底色上抽象出來,賦予了一定意義的臉譜。
客色則隨季節更替而變,
春季面色稍青,夏季稍赤,
秋季偏黃,
當然,按照古代的五行說法是偏白,
這個也沒錯,
古人看的是其色外放之光。
當前說的是色,而非光。
冬季稍黑。
這些變化,從中醫角度來說,
都與自然界陽氣升騰及太陽照射緊密相連。
除主色與客色之外,其余的面色變化皆被定義為變色。
人的面色變化會遵循特定規律,
與性別、年齡、地域以及晝夜交替均存在緊密關聯。
就性別而言,男女面色存有差異,此即性別變色;
不同年齡段人群的面色變化,
被稱為年齡變色。
比如,年少之時,面色白皙潤澤;
隨著歲月增長,逐漸呈現出蒼老枯黃之態,
這些都是自然規律使然。
比如說,按照黃帝內經理論,
男性以八為周期,女性以七為周期。
一些研究者,這個理論,開展面色的客觀檢測工作。
檢測結果表明,女性一生的面色變化呈現出以七年為周期的規律,
且女性由盛轉衰的年齡階段,
即面色從良好狀態向較差狀態轉變的時間點,
精準地出現在五七,也就是三十五歲。
男性的面色變化則以八年為周期,
其從盛至衰的轉變年齡以及面色從優轉劣的時間,
確切地發生在五八,即四十歲。
還有地域因素導致的變色,
比如,不同地區的人群面色各有特色,這便是地域變色。
研究者運用色差計對中國四大城市,
也即北京、廣州、重慶和上海,
對其中正常人群顏面五官的顏色與光澤度進行實測檢驗,
實驗中,光澤度越高意味著臉色越明亮,反之則越暗沉。
在對四大城市女性的數百例樣本對比中發現,
重慶女性的光澤度獨占鰲頭,臉色最為光亮。
在男性群體里,
重慶男性的光澤度拔得頭籌,臉色亦是最為明亮。
再者,面色還會依晝夜節律發生規律性變化,也就是晝夜變色。
可以說,每個人早晨起來臉色是一個樣,中午的臉色一個樣,
傍晚的時候一個樣,
半夜里時候又是一個樣。
過去有個說法,看一個人臉上的病色和生死之色,
可以在其晚上,快睡著時,
用一個燭光去看,
可以很明顯看出其本身氣色。
總之,要學會察顏觀色,
我們最重要的是學會透過常色、客色,
看出其變色,
其變色最能反應其當下和近期的運勢,甚至身體的情況。
這也需要我們能很好的訓練自己的眼睛。
這周面相課即將開課!
面相課程主要內容
本課程主要涉及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內煉望氣之術。
鑒于此術需要投入一定時間加以訓練,故而在課程起始便進行講解。其方法雖在講述時篇幅不長,但其蘊含的價值卻不可估量。
第二部分:面相十二宮,面相流年。
這部分內容屬于面相學中必須熟練掌握的主體知識,是洞察他人、識別人性最為關鍵的依據所在。
第三部分:骨相。
其中包括前山骨、后山骨以及十二起骨等要點。骨相作為面相的重要支撐結構,其優劣狀況對面相所體現的富貴層次有著極為重大的影響。
第四部分:觀氣色。
不同的人即便八字相同,面相也會各異;而同一個人在較長時期內基本保持穩定的面相特征,但在不同的時間段卻會呈現出不同的氣色變化。通過觀氣色,能夠知曉當下以及近期未來的吉兇禍福走向,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第五部分:察神采。
在精氣神之中,神被視為一身之主宰。關于如何觀神,這堪稱面相學中最為艱難的部分。與此同時,這也從反面警示我們,若要趨吉避兇,關鍵在于養精蓄銳,著力培育自身精氣神的豐盈狀態,此即所謂精氣神的三豐之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