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又輪到統計的同志們上臺了。
發布會上,發言人用15個字概括了當下的經濟和消費:
“生產升、需求增、就業穩、市場暖、質量優。”
根據社零數據,11月我們的社零消費同比增長3%,除汽車以外增長2.5%。
又是一片喝彩。
消費是否回升,經濟是否觸底,我相信在座的皆有感受。但統計的數據根據不會作假,我抓取了一些數據,發現了一些有意思的東西。
11月的社零數據確實是增長的:
首先拉動數據的是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增長了145億,環比增長12.59%,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增長了745億,環比增長4.74。
這個數據我們可以理解為是大型商業、連鎖餐飲、大型團餐、百貨體系等產生的數據。
而根據商業機構監測的商業項目,11月的客流,同比是增長的,環比是下跌的,且環比下跌達到了13%。
如果兩筆數據都是真的,也就是有某些貿易數據對沖了,因為沒有官方細則,我們不好延展。
然后是家電和汽車類,家電及器材整體增長了254億,環比增長了26.85%;汽車增長了451億,環比增長了10.45%。
最難看的,化妝品減少了114億,同比跌幅26.4%,環比跌幅20.8%,回頭再看今年雙十一品牌化妝品的折扣力度,消費降級可就太厲害。
看完全國的數據,我們再來看看上海的數據:
上海11月社零消費1142.94億,較去年11月的1667.59億,下降約13.5%。
不僅11月數據是下滑的,連年度累計同期比都是下滑的。而上海作為我們的超級經濟城市,大體上是代表了大部分中國城市的消費風向標。
如果上海都是下滑的,全國其它城市可想而知,大概率更是勒緊褲腰帶。如果核心城市都是下滑的,全國整體數據是增加,估計是采用“南水北調”的邏輯,進行“乾坤大邏輯”。
我們用了某部分錢,補貼到了某些特定的領域和城市。
補貼北京?并沒有,北京1—11月,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865.9億元,同比下降2.8%,其中11月同比下降14%。
增長的部分哪里去了呢?
我不知道。
也許我們的經濟,正在觸底反彈,但是各行各業的冷暖溫差絕對是天差地別的。至少我們可以判斷的,與老百姓吃喝拉撒直接相關的,或者老百姓常規理解的零售消費。
絕對是下滑的。
這與人們日益下滑的收入,自然是僅僅相關的。
但是一則新的數據,失業率在12月18日發布。
11月份,全國城鎮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歲勞動力失業率為16.1%,不包含在校生的25-29歲勞動力失業率為6.7%,不包含在校生的30-59歲勞動力失業率為3.8%。
16-24歲的失業率,降低了。
整體城鎮失業率5%,與上月持平。
千言萬語,我只能給一句提醒:
曾經靠新聞聯播參與經濟活動的時代,正逐漸過去,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去尋找有效的信息差。
消費的回升,不會因為數據的回溫,被你我感知到。
學習強國,走進新時代
關注一下,防止失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