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9日,河南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公布《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2024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豫政〔2024〕41號),鄭州仁濟醫院院長侯建璽主持的科研成果“肢體嚴重創傷再植和功能重建技術創新及臨床應用”位列其中,獲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李佳 通訊員 苗鴻煒
初衷
技術創新,提高再植手術成功率
河南省科學技術獎是由河南省人民政府設立的河南省科技成果方面的最高獎項。獎勵項目分為:科學技術杰出貢獻獎、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和科學技術合作獎。
其中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主要獎勵在技術發明、技術開發、重大工程建設、科學技術成果推廣轉化、高新技術產業化、社會公益、軟科學研究中取得顯著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的科技項目,適當獎勵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的優秀科技項目。
“此次獲獎,與鄭州仁濟醫院20多年一直致力于顯微外科領域的研究與創新有著密切關系。”鄭州仁濟醫院院長侯建璽表示,近年來針對肢體嚴重創傷這一醫學難題,醫院啟動了《肢體嚴重創傷再植和功能重建技術創新及臨床應用》項目,就是為了通過技術創新,不斷提高再植手術的成功率,恢復患者的肢體功能,減輕他們的痛苦?,高再植手術成功率。同時獲獎也是社會各界對醫院醫療技術實力的肯定。
擔當
推廣技術,造福更多肢體嚴重創傷患者
鄭州仁濟醫院是中國顯微外科臨床基地,同時也是中國修復重建臨床技術推廣基地,在創傷顯微外科領域創造了“單手十七截離斷”再植全部成活的經典案例,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單手離斷截數最多且術后成活并恢復使用功能的案例保持者,以及九個月患兒“肢體離斷”再植成功、肢體損毀性創傷修復和剖宮產同臺手術、前臂損毀離斷寄養再造再植、斷臂開顱:開創國內斷臂再植與開顱同臺手術等多個高難度技術創新案例,刷新了國際國內多項紀錄,被眾多斷肢患者譽為“最后的希望”。
本次獲得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的科研項目,侯建璽是項目主持人,參與單位除鄭州仁濟醫院外,還包含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上海交通大學等,從另外一個角度,由鄭州仁濟醫院牽頭國內多家醫療及科研單位共同研究推進,也印證了經過20多年發展,鄭州仁濟醫院在顯微外科學科領域的地位及在業內獲得的充分認可。
“醫療技術的進步和創新最終目的是讓患者受益,邊創新、邊普及、邊探索,逐漸將這一課題應用到臨床,到目前為止這一課題已經在數十家臨床醫院獲得推廣和應用。”
“鄭州仁濟醫院不僅僅是河南省顯微外科重點學科及慢性創面修復學重點(培育)學科,同時也是中華醫學會顯微外科分會顯微外科臨床技術培訓基地和中國修復重建臨床技術基地,我們有義務、有能力也有責任把新的科研、創新去推廣普及。”侯建璽表示。
引領
持續探索,超級顯微外科技術應用新路徑
“榮譽的取得不僅是對醫院科研實力和創新能力的肯定,更將激勵醫院在醫學領域持續探索和創新。”
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和臨床應用,鄭州仁濟醫院將為患者提供更加精準、有效的治療方案,提高治療效果,讓患者正常地回歸社會,回歸生活,這是最重要的。侯建璽介紹,醫院目前運用超級顯微外科技術開展頸深淋巴靜脈吻合術治療阿爾茨海默病,已經開展了數十例,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患者術后認知能力、表達能力、情緒控制力、行動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下一步也將加大這方面的技術研究投入,為應對老齡化社會做出醫療人的貢獻與努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