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朋友結婚,給出去的2000元禮金,3年后對方居然退了回來?這不是妥妥地打臉么?可當林女士看到朋友的回言時,卻不免有些唏噓——真是講究人啊!
網友說:我咋就沒有這種朋友呢?
94年的林女士,前段時間收到了自己一位好友轉過來的2000元!原本感覺有些莫名奇妙,不知道對方究竟為啥給她轉錢。可在看到對方留言的那一刻,瞬間有種被溫暖到的感覺。
那位朋友說到:鑒于我領證已久,且你目前沒有結婚計劃,特此返還結婚禮金,祝愿你幸福快樂。
在社交生活中,隨禮是一種常見的、傳統的社交禮儀。像一般的紅、白事,入住新居、孩子上學之類的情況,主家擺酒,賓客隨禮已經是一種常態。關于“隨禮多少合適”也是大家熱議的一個話題。
甚至有些人為了收取禮金,也是絞盡了腦汁,讓周圍人苦不堪言。于是,“林女士禮金被退”一事,很自然地,就引發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
在傳統觀念中,“禮金被退”是一種很沒有面子的事情,讓隨禮的人有種“熱臉貼冷屁股”的感覺,可林女士3年前隨的禮被退還,卻并沒有感受到屈辱,而是感受到了來自朋友溫暖的祝福。
朋友“退禮金”的舉動,看似莽撞,但卻是對“人情”二字的深刻理解。同樣也反映出現在年輕人婚戀觀念的轉變!
一是我結婚已經3年,但你現在還沒有結婚計劃,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還禮,不如先還這份“人情”,二是無論你結婚與否,我們都是好朋友!我只希望你快樂幸福!
看到這里的時候,網友們表示羨慕不已,紛紛表示:這樣的朋友,給我來一打!
還有網友說:05年我表哥結婚,我媽給了4800。2017年我結婚的時候,姨媽只回了1000元。
當我看到林女士朋友的行為時,著實有些羨慕不已。
曾經的禮金,是一種社交紐帶,承載著人情世故。可現如今,對于更注重個體感受的年輕人而言,禮金的這種社交功能,被弱化了許多!
關系好不好,與是否給禮金,與禮金的數額沒有半毛錢關系!
正如林女士的朋友退回禮金的行為,就像是在告訴她:“你的生活你做主,無論你選擇結婚,或者不結婚,我都支持你!”
在90后、甚至00后、10后的這些年輕人眼中,一些傳統觀念,似乎變得不那么重要,他們更加關注的,是自己或者朋友內心真正的需求。
吉林延邊的一位網友,為了避免“份子錢”的干擾,就直接在朋友圈發了一條公告,宣告自己不喜歡隨禮,所以不太熟的同學或朋友,也不要打擾自己!
回想我2004年結婚的時候,單位同事隨禮的有5元、10元,最多不超過100元。可當我已經離開原單位10年多,與之前的同事早已斷了聯系,還有人多次打電話邀請我參加他兒子的婚禮。
參加吧,多少年沒有聯系,不參加吧,人家之前有隨禮,不去好像顯得小家子氣,舍不得給禮金一樣。無奈之下,到現場隨了500元,待了不到一個小時,就離開了!
畢竟雖說飯桌上也有之前認識的人,畢竟十多年不見,彼此之間圈子又不同,純粹就是尬聊。
從此,我就很少應承這類邀請,之前關系還算可以的,隨個禮,至于那些關系一般的,也就沒那個必要了!
看來,整頓“禮金”市場,還是要靠年輕人啊!
對此,大家怎么看?歡迎評論區留言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