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林徽因病危入院,幾乎不能說話,但她卻提出了一個特殊要求——要見張幼儀。
聽到張幼儀三個字,身邊的人愣住了。
在如此虛弱的時候,林徽因為什么要見對自己心生隔閡的張幼儀呢?
這一切,要從1920年的那個冬天說起。
01
1920年,16歲的林徽因隨父親到倫敦考察,與當時正在英國留學的徐志摩相識了。
兩人都被對方的才氣所吸引,一見如故。
只是當時,徐志摩已按照父母的意愿娶了張幼儀,兩人還育有一子。
但徐志摩一直看不起張幼儀,覺得她是舊社會下的女子,說她是“鄉下土包子”。
還公開評論他和張幼儀是“小腳和西服,怎么相配?”
在遇到林徽因之后,她的容貌和才華瞬間吸引了徐志摩。
徐志摩認為林徽因滿足了自己對愛情的一切幻想。于是,他不顧自己已為人夫,已為人父的身份,對林徽因展開了熾熱的追求。
他給林徽因寫了很多詩,字里行間皆是愛意,甚至每一個標點符號都讓人感動。
要知道,在徐志摩24歲以前,他與詩“完全沒有相干”,是林徽因,激發了他的新詩創作。
讓徐志摩沒想到的是,就在自己頻繁約林徽因見面時,父母卻來信,要讓張幼怡過來陪伴他。
雖然心有不悅,徐志摩不好忤逆父母的意思,只能勉強同意這個要求。
02
1922年,張幼儀帶著一些惶恐和不安來到英國和徐志摩團聚。
那日,兩人一同去德國看望張幼儀的四哥。在熙熙攘攘的火車站,前來送別的林徽因見到了張幼儀。
雖是匆匆一面,但林徽因注意到了張幼儀的眼神——哀怨、絕望、祈求和妒意。
這種神情,林徽因在她愛情失意的母親臉上曾看到過,她心里為之一震。
也正是因為這次相遇,林徽因做了一個決定——退出這段復雜的情感糾葛。
當年秋天,林徽因跟隨父親回了國。
臨行前,她甚至沒去見徐志摩最后一眼,只留給了他一封信:我降下了帆,拒絕了大海的誘惑,逃避那浪濤的拍打。
03
原以為徐志摩和林徽因的故事到此就畫上了句號,但對林徽因無法自拔的徐志摩卻選擇“沖冠一怒為紅顏”。
為了回國追求林徽因,他竟然向張幼儀提出了離婚。
消息一出,震驚世人。
一是因為當時張幼儀正懷著二胎,二是因為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離婚被視為大逆不道,徐志摩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徐志摩認為,“林徽因在英,與志摩有論婚嫁之意,林謂必先與夫人張幼儀離婚后始可……”
對此,張幼儀心如刀割,但拗不過心意已決的徐志摩,最終含淚同意。
她還寫了一首詩,形容他們三人之間的糾葛:
“我是秋天的一把扇子,
只用來驅趕吸血的蚊子。
當蚊子咬傷月亮的時候,
主人將扇子撕碎了?!?/em>
1922年11月6日,徐志摩正式登報,宣布和張幼儀離婚。
只是徐志摩失望了,清醒的林徽因并沒有因為他離婚而與其再續前緣。
相反,她選擇了與梁思成戀愛,隨后他們共同赴美留學,開啟了自己的建筑學之路,隨后與梁思成結婚。
但即便如此,張幼儀對林徽因還是充滿了敵意。
她始終認為林徽因插足了自己的婚姻,并說她“長相漂亮,思想復雜”。
04
時光荏苒,轉眼到了1974年,此時徐志摩已去世十幾年,而一直飽受病痛折磨的林徽因也走到了生命的最后時刻。
但任誰都沒有想到,林徽因竟然提出要見張幼儀,為了不讓她帶著遺憾離開人世,家人選擇將這個消息帶給張幼儀。
張幼儀起初并不愿意前來。然而,在林徽因的一再請求下,她還是決定帶著兒子和孫子前往醫院。
當張幼儀站在林徽因的病床前時,她看到了一個瘦骨嶙峋、面容憔悴的林徽因。
林徽因用微弱的聲音,斷斷續續地說出了18個字:“終于得見了幼儀,我欠你對不起,但我不后悔?!?/strong>
這短短18個字,道盡了太多。
林徽因之所以說“對不起”,是因為她覺得自己的出現加速了徐志摩與張幼儀婚姻的破裂。
盡管這并不是她的本意,但她還是為此感到愧疚。
而“不后悔”則是因為她堅信自己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她從未后悔過愛上徐志摩,也從未后悔過最終選擇離開他。
興許是因為這次會面,張幼儀對林徽因有所改觀,后來她才會在回憶錄中寫道:“不恨林徽因”。
林徽因與張幼儀的故事雖然因徐志摩而產生了交集,但最終卻走出了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
林徽因以其卓越的才華和堅定的信念成為了中國近現代史上杰出的女性之一。
而張幼儀雖然經歷了婚姻的破裂和生活的變故,卻始終沒有放棄對幸福的追求和對自我的肯定。
兩人雖然極為不同,但又都是十分出色的女性。
錯就錯在,時間點不對罷了。
這段令人唏噓的“三角關系”之中的是非對錯,就留給后人評述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