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大志苦躬耕①,氣宇昂昂入陣營。
匹馬迅飆酋首落,素袍旋掠敵哀鳴②。
平胡三箭天山定,征戰八荒疆野平③。
老骨脫盔刁厥遁,威名勝似萬千兵④。
【注釋】①薛仁貴少年時家境貧寒、地位卑微,以種田為業。②公元645年三月月,李世民親征高麗。在遼東安地戰場上,郎將劉君邛被高麗軍圍困,無法脫身。在此危難時刻,薛仁貴單槍匹馬、挺身而出,直取高麗一將領首級,將其懸掛于馬上。高麗軍觀之膽寒,于是撤軍,劉君邛也獲救。此役過后,薛仁貴名揚軍中。③龍朔元年(661年),李治詔右屯衛大將軍鄭仁泰為主將,薛仁貴為副將,領兵赴天山擊九姓鐵勒。仁泰、薛仁貴率軍赴天山后,九姓鐵勒擁眾十余萬相拒,并令驍勇騎士數十人前來挑戰。薛仁貴臨陣發三箭射死三人,其余騎士懾于薛仁貴神威,都下馬請降。④永淳元年(682年),阿史德元珍進犯并州(今山西太原)與單于都護府北境,又入侵云州,薛仁貴奉命征討。突厥人問:“唐朝的將領是誰?”回答說:“薛仁貴?!蓖回嗜苏f:“我聽說薛將軍流放到象州已經死了,怎能復生?”薛仁貴脫掉頭盔去見他們,突厥人仔細一看大驚失色,都下馬排隊拜揖,漸漸逃走。薛仁貴乘勢追擊,大敗突厥軍,斬殺上萬人,俘虜兩萬余(一作三萬)人,奪取駝馬牛羊三萬余頭,取得云州大捷。
【人物成語典故】三矢平虜 三箭取侯封 三箭定天山 天山箭
【人物簡介】
薛仁貴(614年-683年),名禮,字仁貴。河東道絳州龍門縣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薛仁貴少年時家境貧寒、地位卑微,以種田為業。
貞觀十八年(644年)十一月,李世民命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張亮、遼東道行軍大總管李勣分別率領水、陸兩軍,進攻高麗次年(645年)二月,李世民親征高麗。 三月,在遼東安地戰場上,郎將劉君邛被高麗軍圍困,無法脫身。在此危難時刻,薛仁貴身穿白衣,持戟懸弓,單槍匹馬、挺身而出,直取高麗一將領首級,將其懸掛于馬上。大呼沖陣,所向披靡高麗軍觀之膽寒,于是撤軍,劉君邛也獲救。太宗嘉獎其勇猛,召拜其為游擊將軍、云泉府果毅。后升右領軍中郎將,鎮守玄武門。后兩度隨擊高麗,并大破契丹于黑山。此役過后,薛仁貴名揚軍中。
顯慶三年(658年),李治命程名振征討高麗,以薛仁貴為其副將。薛仁貴在程名振的帶領下于貴端城(位于今遼寧渾河一帶)擊敗高麗軍,斬獲千余人。但是未能攻克城池,于是焚毀其外郭和周圍村落而還。
顯慶四年(659年),薛仁貴又和梁建方、契必何力等,與高麗大將溫沙門戰于橫山。當時,薛仁貴手持弓箭,一馬當先,沖入敵陣,所射者無不應弦倒地。接著,又與高麗軍戰于石城,遇善射敵將,殺唐軍十余人,無人敢當。薛仁貴見狀大怒,單騎突入,將其生擒。十二月,薛仁貴又與辛文陵跟從行軍總管阿史德樞賓在黑山擊敗契丹、奚人,此戰過程中薛仁貴、辛文陵經過一番苦戰才得以擊退契丹,保全軍隊,韋待價則在戰斗中受了重傷。最終阿史德樞賓率領唐軍取得勝利,成功擒獲契丹王阿卜固以下將士,將他們送到東都,薛仁貴在戰后則因功拜為左武衛將軍,封河東縣男
龍朔二年(662年),隨鄭仁泰率軍擊九姓鐵勒十余萬人于天山,連發三箭,射殺鐵勒驍騎三人,使鐵勒軍驚潰。他趁勢追擊,俘葉護兄弟三人而還。薛仁貴收兵后,軍中傳唱說:“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睆拇?,九姓鐵勒衰敗,不再為邊患。九姓自此衰弱。后隨李勣攻高麗,攻拔重鎮扶余城,與唐軍主力合圍平壤。高麗滅亡后,率軍留守平壤,進封平陽郡公。
咸亨元年(670年),任邏娑道行軍大總管,率軍擊吐蕃,但在大非川之戰中戰敗。回朝后被免官為民。后一度被起復為雞林道總管,又因事獲罪。晚年重新被起用為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永淳元年(682年),大破突厥阿史那元珍部于云州,次年(683年)去世,享年七十歲。冊贈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
薛仁貴作戰二十余年,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麗,擊破突厥,功勛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典故。
若水先生
【作者簡介】孫克攀,字若水,號泉一。善烹飪,喜旅游,樂詩詞,演周易,思幽靜,好品茗。
責任編輯:張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