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width interset
“美股私有化退市超八年后,360又因遺留問題站在了風口浪尖。因其承諾的權益未得到兌現,四位360前員工正在通過訴訟‘追債’,360前高管溫躍宇甚至因此在微博上公開征集證據,而根據其透露的消息,僅他一人便有價值3000萬的股權‘落空’。”
2016年7月16日,北京正處入伏的檔口,逐漸燥熱的天氣更顯這座城市洶涌的財富熱情,360選擇再添一把火,公司通過其官方微博宣布其謀劃逾半年的私有化交易收官。
那幾年,中概股正值被華爾街大鱷們瘋狂圍剿之際,多次遭遇惡意做空的360決心私有化退市,轉戰A股,計劃如愿無疑也讓公司背后的紅衣教主松了一口氣。
為了順利完成這一目標,360及實控人曾向美國證監會承諾保護包括員工在內的小股東利益,360選擇將沒有兌現的員工美股期權翻轉到國內奇睿眾信合伙企業名下,而在360成功登陸大A時,奇睿眾信合伙企業和有期權的員工簽署列明了A股期權數量的《入資確認函》。
彼時,一大批簽署完畢的員工,憧憬著不久后就將“觸手可及”的財富,曾任360數據中心負責人的溫躍宇便是其中之一。然而,這個時候的溫躍宇大概率不會料到“煮熟的鴨子”也有“飛了”的一天,甚至他也將在數年后,為此和老東家鬧上公堂。
(本篇文章中,“360”泛指包括360集團相關公司,“三六零”則指代A股上市公司)
01
組團“追債”
為了3000萬巨額財富,360前高管溫躍宇選擇和老東家“撕破臉皮”。
近日,溫躍宇在微博上公開“炮轟”老東家360,并借此征集證據,指控360未兌現其價值三千萬的股權激勵承諾。
作為此次事件的核心人物,溫躍宇曾任花椒直播CFO和360集團數據中心負責人。2014年3月,溫躍宇作為創始人之一的國內頁游運營服務商“趣游科技”被360收購,他也因此進入360體系。
彼時,360為了吸引他的加入,承諾給予他價值3000萬的期權作為薪酬待遇的一部分。然而,這筆期權至今未能兌現。
2015年,360計劃從美股退市并轉戰A股,但此時包括溫躍宇在內的1000多位員工的期權尚未到期。為了更好的實現從美股私有化退市的目的,360及實控人向美國證監會承諾:保護包括員工在內的小股東利益,將沒有兌現的員工美股期權翻轉到國內奇睿眾信合伙企業名下。
2016年3月3日,奇虎360在美股的公告文件中也提到過相關權益轉換,其內容顯示,未兌現的期權、限制性股票,會通過上海冠鷹或其他類似安排,以相同條款和兌換條件,自動承接并轉換為360科技的股權激勵授予。
2016年7月,在360成功完成美股私有化退市后,溫躍宇還收到了來自核聚方面的郵件,提醒他在線上簽署《關于奇虎360員工股權激勵事宜的確認函》。據悉,核聚是一家專門管理提供全套式員工期權解決方案的服務商,此次協助360完成其期權轉接計劃。
根據溫躍宇提供的文件資料,截至2016年6月末,其持有的未得權的360的限制性股票及相關授予協議,在私有化完成時全部停止執行。
在相關主體重組完成后并在A股上市時或上市后。在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并履行所適用的公告、備案或審批手續的前提下,員工有權加入A股上市主體的員工持股計劃,獲得相應的權益。
然而溫躍宇表示,最終360方面并未完全兌現承諾的相應權益,未兌現人數約為二十余人,未兌現總價值上億,其中僅他自己的部分就價值約3000萬。
2018年2月,360方面借殼江南嘉捷成功上市,此時上海冠鷹持有360約1.91億股股票,持股比例約為2.82%,并附帶三年的鎖定期。
就在360成功借殼上市后不久,溫躍宇選擇離職,根據當初簽訂的協議,他的限制性股票不受離職影響,仍應授予,不放心的溫躍宇還在離職時向360方面確認了這一點,但目前來看,并未起到多大的作用。2019年,360甚至還讓他及部分權益未兌現的人回去簽了一份《入資確認函》。
到目前為止,一切都看起來井然有序,然而問題的關鍵便出現在了其因離職被收回的360企業郵箱上。
2021年,在解除限售后,上海冠鷹便開始不斷減持,直至當年11月全部清倉,因此產生的獲益金額高達21.78億人民幣。但是,溫躍宇在內的相關權益未兌現人員卻并未獲得相關權益。
為了拿回自己的權益,溫躍宇曾多次向360詢問期權兌現事宜,但公司官方回答是“不存在美股期權翻轉到A股這回事,《入資確認函》不是合同,不是欠條,沒有任何意義。”
溫躍宇甚至曾在2022年9月26日,直接通過微信向紅衣教主表示,“希望集團能按照既定約定兌現股份”,并且希望能當面“談一下”。對此,周鴻祎的回復是“你還是找公司HR同事對接”。
眼看協商無果,溫躍宇在2023年3月向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把上海冠鷹等相關方告上法庭。法院方面認為,溫躍宇取得美股期權等情況非該案審理范圍,案件核心為能否以上海冠鷹出具的《入資確認函》認定溫躍宇享有上海冠鷹的合伙份額或收益。
但根據溫躍宇的表述,由于簽下了不規范的《入資確認函》,造成其手上沒有關于期權的直接證據。也正是無法提供完整的協議內容作為證據,法院最終認為他“證據不足”,駁回了其訴訟請求。
值得注意的是,因郵箱被收回所以溫躍宇等人無法再登錄核聚集團的平臺,為此溫躍宇曾支付200美元的查詢費,讓核聚幫助其恢復賬號,查詢相關內容,但核聚卻在收款后三天退會,并回信稱:因為和360存在合約導致不能提供信息。
也正因此,目前溫躍宇希望通過征集同事當年簽署時拍攝的協議尾頁來拼湊協議的全部內容。
02
紅衣教主的困局
除了老員工“追債”外,近來熱衷于當網紅的周鴻祎,還有別的“煩惱”。
根據三六零披露的財報數據,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6.09億元,同比減少16.7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79億元;扣非凈利潤為-8.01億元,三個季度虧損額度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總和。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9.17億元,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2.38億元,扣非凈利潤則為-2.84億元。
至此,三六零已經連續三年虧損,且2022年至今,三六零已經虧了32億。
透視三六零登陸A股后的表現,其業績拐點出現在2019年。此前一年,公司營收高達131億,凈利潤突破35億。但自2019年起,三六零開始走向了下坡路。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3年公司營收從128.4億元一路下降到90.55億元,其凈利潤從59.8億元下滑到-4.9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三六零互聯網廣告收入大幅下降無疑是其業績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2019年互聯網廣告為公司貢獻了97億的營收,占比75.78%,但到了2024前三季度,這項業務的營收只有20億,占比也下降到了55%。
商海博弈多年的紅衣教主自然也發覺了公司正面臨的問題,對此,公司選擇的道路便是轉型。2022年底大模型浪潮爆發,三六零乘勢加速大模型的研發,其打造的“360智腦”大模型在該賽道占有一席之地。
為了更好地打響自身產品的名頭,周鴻祎甚至親自下場在微博上為其打call。11月20日,周鴻祎就曾在微博宣布360將推出一款新的AI應用,并向網友征集產品名稱,他表示“目前我們有個產品叫360 AI搜索,從PC端用戶訪問量來看,是國內最大的原生AI應用,這側面說明搜索是普通人使用AI最好、最簡單的場景。”
然而,AI一直是相當燒錢的賽道,而大模型當下的變現渠道又不成熟,高昂的研發成本讓三六零的業績承壓。財報數據顯示,2021、2022、2023年,三六零的研發費用均突破了30億,其營收占比也從2021年的28.8%提升到2024年前三季度的42.3%,今年第三季度的研發費用占比更是高達44.75%。其中,人工薪酬又占研發費用的大頭。
在真金白銀的刺激下,三六零的AI業務也斬獲了不少成績。在三六零中報的業績說明會上,周鴻祎就曾表示360 AI搜索已經突破1.7億次的訪問量,成為“全球最大的AI原生搜索引擎”。
雖然業績層面三六零略顯“失意”,但公司積極布局AI領域的策略,卻讓其搭上了近來資本市場的AI熱潮。Wind數據顯示,三六零一度從9月中旬不到7元/股的價格,最高飆漲至15.24元/股,市值更是一度突破千億,即便近來出現一定幅度的回落,其最近一個交易日的股價仍達11.65元/股。但對于三六零來說,僅僅是二級市場上的回暖,似乎遠遠不夠。
總的來看,2024年三季度末三六零賬上的貨幣資金仍有239億,對于周鴻祎來說,犧牲近期的業績表現,卻博取未來更大的利潤空間并無不可。
本文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操作需謹慎。
如對稿件存在疑問或需要溝通,請聯系 微信:jzjh2025
文章不錯,點個在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