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再訪老區----黑山村)
2024年寒冬,筆者曾經常在媒體上看到靈壽縣慈峪鎮革命老區黑山村的諸多變化,遂駕車重訪。前些年曾到過此地,當時村內道路泥濘、街道臟亂、房屋破敗,故對其現狀并未抱太大期望。
然而,當車至慈峪鎮通往黑山村的主路時,眼前的景象令人驚喜。一條約五米寬的平整大道映入眼簾,據路邊大姐介紹,此路今年剛修好,通往黑山村,村里建設得干凈整潔,墻上還繪有圖畫,且正在建設《教育、康養、娛樂中心》,設有五百平米的大舞臺,唱戲時還管飯。
沿著大道前行,很快便到了村口。村東的危橋已被一座六米寬的大橋取代,橋東頭矗立著寫有《黑山村人民歡迎您》的鮮紅牌樓,讓人頓感暖意。走進村子,一條由東向西新修的五米寬街道干凈整潔,兩側墻上彩繪栩栩如生,便道磚鋪得平正有序,陽光板路燈、房頂上的太陽能及空氣能等設施一應俱全,黃燦燦的玉米糧垛隨處可見,而曾經大街上的羊糞蛋、豬圈、連茅廁等已不見蹤影,美麗鄉村新風貌展現無遺。
來到黑山村村委會,這里更加干凈整潔,院里矗立著四塊鮮紅展示板,展示了2021年新領導班子成立后的工作重點、新舊黑山村的圖片對比以及關懷過黑山村的各級領導照片。廣場上的石碑記載著黑山村的革命歷史:1938年,靈壽縣工人抗日救國會在該村建立軍械修理所,最多時達四、五百人,后逐漸發展到制作多種武器,有力支持了本縣及周邊縣、市的抗日斗爭;1941年靈壽縣人民法院移駐該村,達三年之久。
在廣場上,幾位老人談及村莊變化,贊不絕口。他們表示,自2021年新班子成立以來,在書記李玉生的帶領下,村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拆除了連茅圈、危房等,清理了垃圾、柴草,還安裝了路燈等設施。老黨員還提及了村莊的光榮歷史,抗戰時期有五名烈士,百余名小伙子奔赴戰場,解放戰爭時期有五名南下干部,其中三人是省級干部,還有參加抗美援朝及對越自衛還擊戰的英雄人物等。
隨后,筆者見到了村書記李玉生,他衣著樸素,腳穿脫色皮鞋,身著膝蓋有點麻絲的黑褲子。他表示,黑山村的變化得益于黨的好政策、上級領導的支持以及團結的雙委班子和父老鄉親的信任。目前,村里正在建設《教育、康養、娛樂中心》,并積極謀劃《黑山社區老年食堂》和《黑山社區老年公寓》,以讓為老區做出貢獻的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此次重訪黑山村,筆者深刻感受到了老區人民的奮斗精神和黨好政策帶來的巨大變化,相信在各方努力下,黑山村的未來將更加美好。
(通訊員;李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