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爆發后,我軍與國民黨軍隊展開激烈交鋒。
據事后統計,在這次戰役中,我軍每天幾乎要打30000多發炮彈。雖然比不上國民黨軍隊發射的量,但也是非常多了。
但奇怪的是,我軍在紅軍時期開始就有物資補給匱乏的情況,那為何在淮海戰役中會這么“奢侈”?這些炮彈究竟從哪里來的?
淮海戰役爆發
1948年之前,我軍與國民黨軍隊的防御與進攻的順序顛倒。
由于在各戰場上節節敗退,國民黨軍隊選擇重點防御關鍵地區,如濟南、北平等地。
但很明顯,當時處于進攻方的國民黨被我軍打回去了,現在敵軍處于防御,更是給了我軍進攻的機會。
早在9月份的時候,粟裕就提出了要進行淮海戰役。此次戰役旨在正面對敵,將敵軍的重點防御地區攻克。
在粟裕提出這一建議后,中央召開會議商量此事。起先本應是華東野戰軍獨自參戰,但最后經過商量,由華東與中原野戰軍共同參戰。
戰爭一觸即發,國民黨這邊,蔣介石下令駐守徐州,以其為中心,按照公路沿線部署兵力,想要將我軍阻擋在徐州外。
而為了這次戰役的勝利,打破現有的局面,我軍總共投入了60多萬人,幾乎囊括了華東與中原野戰軍中的所有人,可以說是一場“豪賭”。
為什么說是“豪賭”呢?因為國民黨軍隊的數量超過了我軍,并且此次蔣介石派遣的是黃維、黃百韜、孫元良等四大兵團。
雖然未曾派遣多個嫡系部隊,但他們都是鼎鼎有名的國軍將領。
再者說,蔣介石自豪的一點就在于不缺武器。
相較于我軍的步槍、手榴彈,微乎其微的大炮,國軍有著強勁的飛機、大炮。他們一次次憑借著這些外物,跟我軍作戰。
與國軍的相比,我軍簡直就是在“赤身肉搏”!不過沒有關系,粟裕會讓敵人明白,解放軍的厲害之處!
11月,淮海戰役正式爆發。毛主席下達重要指示,先將駐守在碾莊地區的黃百韜兵團攻下。
在眾人看來,黃百韜兵團駐守在徐州的重要位置,可以通過阻斷其退路,將其圍殲。
或許蔣介石最大的錯誤,就是將劉峙任命為這次戰役的總指揮。在黃百韜兵團被圍攻的時候,眼看著無力阻擋,黃百韜向總指揮部求救。
但劉峙接到求救信息的第一時間,卻是讓各地兵團穩住,沒有讓眾人去救援的想法。
而在此時,粟裕下達指示,命令華東野戰軍封住兵團的退路。如此一來,黃百韜兵團再也無力逃跑。
戰場上硝煙彌漫,黃百韜兵團被全殲的時候,華東野戰軍又將矛頭對準黃維、杜聿明兵團。
后方的蔣介石極為惱火,他們有飛機、大炮,為什么就打不過他們?不是說他們缺乏武器彈藥嗎?為何每天打了30000發不止,卻像是沒有損耗?
而這一切的一切都多虧后方的支持!
“大炮彈”的產生
蔣介石能夠想到的問題,我黨怎么會沒有想到。自從紅軍開始,我軍就一直出現彈藥匱乏的情況,但是那個時候并沒有足夠的錢財建立兵工廠。生產彈藥也就只能一拖再拖。
就這樣一直延續到抗日戰爭時期,我軍一直沒有一個強大的兵工廠。
抗戰勝利之后,中央便想著能否在某個地方建立一個強大的兵工廠。一來是運輸武器庫彈藥方便,二來就不必借助外來的力量。
在經過一番考察之后,中央將地點定在了大連。
主要原因是,之前大連曾被日軍統治了一段時間,曾建造了許多兵工廠,遺留下許多物資裝備,其中就包括彈藥。他們完全可以在此基礎上重復利用。
二來大連可以作為聯絡點,溝通南北,甚至與蘇聯建立聯系。于是眾人就將彈藥生產的地點選在了大連。
為了將兵工廠建立起來,中央下達命令,要求各解放區帶著資金或者材料奔赴大連。當然一些干部以及技術人員也已到位。
炮彈的制造過程是復雜的,一旦不注意很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險。所以在建造之前,技術人員會對炮彈研究一番,然后在此基礎上加以完善。
大連作為生產基地,修建了煉鋼廠、機械廠、滑雪場等,生產一條龍,才能保證生產與運輸的順利。
之前,大連的兵工廠還曾生產了許多空彈,只要裝填火藥便能成功引爆。這種彈藥十分方便,運輸起來也極為輕便。而這些就被運到了膠東軍區。
厲海炮彈的前身就是由簡單的空彈筒與火藥組成。
技術人員可不是說著玩的,他們會廢寢忘食地研究一枚炮彈,然后將其制作原理、原料、工藝等全部研究出來,隨后便投入制造。
雖然當時還沒有創新,只是按照原先的炮彈進行生產,但也足夠解決彈藥匱乏的問題,也為之后的炮彈生產提供了借鑒經驗。
一年的時間里,大連建立了炮彈生產的公司,之后更是建立了兩個生產工廠。
為了運輸方便,還專門成立了財貿委員會以及兵工委員會,從而生產、運輸兩不誤。
財貿委員會管理的則是原料的購買貿易,以及炮彈的運輸。
經此辦事處,大連生產基地的炮彈可直接被運輸到華東戰場。
隨著生產技術的不斷嫻熟,該公司可生產多樣的炮彈,如美式七五山炮彈、九四、一二四炮彈等。
除此之外,該生產基地還投入了迫擊炮、沖鋒槍、無煙火藥等生產。他們沒有一味地選擇落后,而是想要跟上世界的步伐。
幾年間的生產,總共生產炮彈約50萬發,武器裝備各類超千。這已經大大出乎眾人的意料。
在內戰爆發的時候,大連兵工廠依舊沒有停止運作,而是在重兵保護下,加緊生產,為前線提供武器彈藥。
經年累月,一箱一箱的彈藥被運往各個戰場,為我軍解決了后顧之憂。
這也造成了淮海戰役中,我軍每天可發射約30000發炮彈的情況。有了武器彈藥的支撐,華東野戰軍才能充分發揮實力,將敵軍打退。
30000發炮彈的重要性
有了充足的彈藥補給,甚至每天都能發射3萬發的子彈,這可以讓戰士們的沖勁兒完全釋放了出來。
即便是有著精良武器的國民黨軍隊,也不可能成就這樣的“盛況”,而我軍確實做到了!
但不死心的蔣介石,卻想要釋放毒氣彈,這讓人有些接受不了。
淮海戰役進行到第三階段,華東野戰軍正在圍攻黃維兵團。此次作戰異常激烈,飛機、坦克遍布南坪集,我軍中野集中各路兵馬向敵軍沖去。
劉鄧率領的中原野戰軍尋找機會誘敵深入,想要圍殲敵軍。
黃維并未發現我軍的謀劃,國民黨第十八師孤軍深入,等反應過來為時晚矣。他們被我軍包圍在雙堆集等地。
黃維見勢不妙,立馬向附近兵團求救,但未果,只能孤軍奮戰。
一些國民黨將領見勢不妙,紛紛表示要與國民黨劃清界限,這讓黃維兵團的處境雪上加霜。
后方的蔣介石得知這一消息后急得跳腳。為了打擊我軍,蔣介石下達放毒氣彈的命令。
黃維知道這是件戳脊梁骨的事情,但依舊執行了,造成了我軍許多傷亡。而這件事也成了黃維一生的愧疚。不過這依舊沒能阻擋華野與中野的進攻,最后黃維兵團被擊潰。
在我軍的努力下,淮海戰役進入最后階段,徐州的駐守方只剩下杜聿明集團,他們也只是強弩之末了。
粟裕一聲令下,萬發炮彈向敵軍陣地攻去,對敵軍產生威懾。一些人堅持不住,選擇投降。淮海戰役就此落下帷幕。
蔣介石怎么也沒有想到,這接近百萬的大軍,僅僅在兩年的時間里就被我軍擊潰。當時蔣介石信誓旦旦地等待著勝利的消息,如今他卻因為錯誤指揮被迫下野。
這一次,無人能為蔣介石的錯誤買單。
淮海戰役算得上一次決戰,也是決定我國局勢的一戰。在此次的構想中,蔣介石認為國民黨軍隊會贏,不惜投入大量兵力。而在我軍的構想中,可能會小勝。
但蔣介石沒想到我軍并不是之前沒有彈藥,就拿刺刀刺的軍隊了。
我軍也沒有想到,國民黨軍隊看似有那么多兵力,減去起義部隊與濫竽充數的人員,實際上人數是很少的。
不得不說,這多虧了毛主席的高瞻遠矚,才在大連建起了生產基地,為膠東軍區提供了充足的物資。
之后我國更是致力于空軍、海軍的建設,逐漸走上強國強軍之路。之后更是成為世界都不可小覷的存在。
在解放戰爭中,我軍憑借著頑強的意志與奮勇拼搏的精神,克服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促進了新中國的解放。
這是一段被篆刻在輝煌歷史上的重要文字,更是我們必須了解的歷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