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家長問“小學一年級前有必要讓孩子認字嗎”?在若蘭媽咪看來,認字是非常必要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但采用什么樣的方式,讓孩子愿意認字,而且能夠真的認識并理解和會使用這些字,才是家長最應該考慮的問題。
我家孩子今年9月份升入小學一年級,目前的識字量大約在2000左右,其中至少有一半的字看到能讀出來,能夠組詞,知道最基本的意思,自主閱讀完全沒有問題。所以,開學第一周,老師就指定了她當領讀員。平時做練習題或者隨堂小測驗之類的,她也不需要家長或者老師讀題,家長省心,老師滿意。
我是一個相當佛系的家長,從始至終,我沒有給孩子進行過“提前教育”。我家孩子幼兒園上的是公立園,學校嚴格執行相關部門“嚴禁幼兒園小學化”的指令,幼兒園大班及幼升小當年的暑假,我也沒有給她報任何的“幼小銜接班”。
但是,孩子的識字,卻是從1歲半左右就有意識的開始引導了的,2歲多開始親子閱讀,幼兒園中班(4歲多)的時候,孩子基本上可以實現自主閱讀。到孩子幼兒園畢業(6歲半)的時候,畢業典禮上一千多字的發言稿,孩子可以尚算流暢的讀下來。
在孩子學習認字的過程中,我沒有刻意的去教,更沒有要求她每天要學會幾個字,只是順其自然的引導。
孩子1歲半進入了語言爆發期,我給她買了很多小卡片,有水果、蔬菜、家電、職業、日常用品等等,圖片旁邊都有文字和拼音標注其名稱,卡片的背面有文字、拼音、組詞。但我也僅僅是讓孩子學說那些詞匯,然后是認識圖片上的內容,順帶指一下旁邊的文字和拼音,告訴孩子那就是圖片所示事物的名稱,并不刻意教孩子認識那些拼音和文字。大約到2歲半的時候,卡片上的文字,孩子就基本上都認識了。根據卡片的數量預估,孩子這時候的識字量已經達到了600多個。
從孩子進入語言爆發期開始,我就開始給孩子講睡前故事,有時候是講自己記住的故事,有時候是拿著故事書讀。孩子2歲多的時候,已經可以認識幾百個字了,所以睡前故事就變成了親子閱讀,我一邊讀,一邊指給孩子看。雖然僅僅是指讀,并不需要孩子能夠認識那些字,但一年多下來,孩子的識字量還是有了很大提升,3歲半上幼兒園的時候,孩子的識字量已經達到了1200個左右。
除了讀書和認卡片,平時帶孩子外出,看到外面的廣告牌、指示牌或者其他有文字的地方,也會告訴孩子,那上面寫的是什么字。有些字孩子已經認識了,也會有意識的讓孩子自己去認,也有孩子不認識或者相似的弄混淆了的,就告訴孩子正確的讀音以及和相似字的區別。同樣也是順其自然,孩子記住多少算多少,不做要求。
因為孩子的識字量在全班甚至全園幼兒里面都差不多是最多的,所以老師在遇到讀兒歌或者閱讀繪本故事的時候,也有意識的讓我家孩子來領讀或者由她讀給其他孩子聽,也進一步的提升了我家孩子的識字量和閱讀能力。
就是在這種順其自然的適當引導,孩子不知不覺中認識的字越來越多了,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雖然和那些超級牛娃沒法比,但在同齡的普通孩子中,也算是比較領先的了。最關鍵的是,整個學習過程,孩子都是很快樂的,自主接受的,孩子無壓力,家長不鬧心。
綜上所述,教學齡前的孩子認字是非常必要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識字教育要因材施教,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不同的認知特點和興趣,找對方法,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