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羚副會長高度評價社區羽毛球公開賽以及社區體育“集美模式”。
有這樣一項特別的賽事:
活動場地被安排在廈門地標性場館——嘉庚體育館,開幕式由國家級晚會導演操刀,參與名單云集了第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副會長李羚、羽毛球世界冠軍周蜜等重磅大咖,就連世界羽毛球聯合會第一副主席坤瑩也第一時間發來賀電,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新華社、人民日報等黨媒也爭相進行報道。
但將這一切的配置,和一個下沉至街道社區、參賽者均為社區羽毛球愛好者關聯的社區羽毛球賽關聯起來,你的反饋,可能就不僅僅是驚詫那么簡單了。
2024年12月8日,嘉庚體育館,社區羽毛球歷史上最具有標志性的時刻就此定格——2024“美好社區·羽你同行”社區羽毛球公開賽在經過兩天的角逐之后,終于曲終人散,濱水有點東西隊、灌口羽中貴族隊和后溪鑫豐泰隊在上千選手中脫穎而出,分別斬獲前三位。
而這項特殊賽事所展示出的豐富內涵,釋放出的巨大能量,卻在此后持續發酵。
社區愛好者收獲了很多,有同伴,有愛人,有生活。
社區賽:“羽版”村超·有愛也有家
在前往頒獎臺的路上,李羚副會長突發奇想的設計一個動作——她像戲曲主角般邁著正步入場,雄赳赳笑容可掬的走向獲獎冠軍隊伍。
這位國家一級演員偶然間的靈感迸發,讓一旁的著名歌劇表演藝術家、中國社工聯文化和體育部副主任孫麗英瞬間樂不可支,后者在現場趕緊模仿起這個動作。
這是12月8日晚頒獎典禮的一則花絮鏡頭。讓兩位著名藝術家萌生如此輕松寫意姿態的,是社區羽毛球公開賽選手們近兩日的整體表現。選手中,有年近七旬的長者,有年輕的夫妻,有臺胞,有國際友人。場上,他們你爭我奪,好不熱鬧,場下,他們卻呼朋喚友,攜手隱沒于各個社區。而從隊名的隨意,獎品的實用性可以看出,這絕對是他們參加的最為輕松的一次比賽。
“這次比賽,我總結了幾個意想不到,”冠軍隊伍濱水有點東西隊領隊游凌鷺在面對鏡頭時還有些不適應,“沒想到開幕式會這么隆重,沒想到社區居民朋友們會這么踴躍,沒想到對手水平竟如此高。”游凌鷺率領一支如此年輕的團隊,在社區賽一路過關斬將,收獲了街坊鄰里的贊譽和賀詞,也在社區體育領域書寫了他們獨一無二的傳奇。
“羽毛球是我的最愛,社區是我的家,在這里,我找到了自己的真愛,”居住于集美銀亭社區的龍小冰有著歐美女子特有的率真和灑脫。她先后5次參加社區羽毛球賽,也感受到了社區羽毛球賽所給予她的冷暖人生和北洋人生——來自美國的她2014年開始接觸羽毛球運動,自2016年參加首屆社區羽毛球賽后,她的“朋友圈”也越來越廣。她與男朋友因羽毛球結緣,此次也一起組隊參賽。
在賽場,這種感人且溫馨的場景隨處可見,這也是廈門集美區羽毛球協會會長沈煜桓極力所營造的一種氛圍。成長于廈門的他,從小就受到了這種輕松且有愛的羽毛球氛圍所熏陶,如今,身為著名國際賽事組織者的他,希望傾力打造一個“屬于社區人自己的鄰里和睦的精神家園”——以體育為原點,畫出社區治理新的“同心圓”;變賽場為交流平臺,讓街坊鄰里在說球、評球、打球過程中相互認識、增進感情,社區居民會驚喜地發現,過去的“生人社區”已變成“熟人社區”。
接底氣的本土項目和運行方式,專業賽事團隊主理,和當地的節慶、文旅等的融合,傳播上的“破圈效應”,2024年的社區羽毛球公開賽,讓我們看到目前火熱的村超、村BA等賽事的影子——按照沈煜桓會長提供的數據,社區羽毛球賽自2016年創辦以來已舉辦8屆,年均參賽3000多人次,服務居民規模超4萬人次,是國內已知規模最大、開展最深入、體系最完整的區縣級羽毛球比賽。而以羽毛球運動為切入點,以將集美打造成“羽毛球強區”為目的,以“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的共同締造理念為指導思想,該協會目前先后已主辦了近130項賽事,這其中,既有別出心裁的夫妻賽、小區賽、親子賽、俱樂部賽等,也有助力兩岸交流融合的“兩岸社區幫幫賽”。
賽事,也得到了前來觀摩的嘉賓們的高度認同。
李羚副會長在開幕式上強調,集美區社區體育模式,非常值得其他地區借鑒和學習。社區作為最基礎的社會單元,是國家大廈穩定的基石。集美創新的羽毛球社區賽,深入社區,深入百姓生活,讓社區更有活力,讓居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發揮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滿足人們美好生活向往的作用。
“羽毛球運動是一項群眾基礎最為龐大的群眾性體育項目,受場地限制小,非常容易在社區中普及,參與度高。這也是我們中國社工聯首選的一個項目。我們覺得它前程似錦,希望未來能在全國進行推廣。”李羚補充道。
全程觀摩了社區賽的孫麗英副主任也深有同感,“體育就是要從娃娃抓起,要從全民抓起。作為全民健身運動,我們在廈門集美舉辦的這樣一個活動,意義非常重大。”
世界冠軍周蜜在社區有很多粉絲。
冠軍進社區:和周蜜姐姐有約
12月7日,集美區的中航城小區體育館正一片火熱,社區選手們或打籃球,或羽毛球,和靜謐的社區場景構成了一種鮮明的對比。
有眼尖的選手,卻有了新的發現——世界冠軍周蜜也出現在了這里。
是世界冠軍來探店?制作新媒體節目?社區愛好者們腦海里存儲著太多的疑問。等到周蜜一行來到一個印有巨大背景板之處,眾人方恍然大悟——原來是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主辦的“冠軍進社區”活動,第一次來到中航城小區啦。
“我想問一下周蜜姐姐,怎樣成為世界冠軍!”
一個稚氣未脫的聲音,隨著一個虎頭虎腦的身影被推到人群前,也引來了一陣的掌聲鼓勵。
“那你能不能先告訴姐姐,你平常怎么練的?”周蜜先反問了這個7歲的男孩兒。
當得知對方只是入門級愛好者、且每周訓練頻次僅僅維持在一次的時候,周蜜微笑著搖頭,“冠軍并不是停留在自己的口號上,我給你的第一個建議,就是你每周把打球頻率提高到三到四次好不好?”
“首先,你要做好自己。每天都需要堅持鍛煉,這樣才不會忘記當天學的東西;其次,你要成為自己的世界冠軍,無論是在成功還是失敗挫折的時候,都能保持一顆強大的心。”周蜜還如此補充。
簡短對話之后,周蜜還不忘和這位小男孩約定——姐姐希望聽到你進步的消息,也希望在體育總局的訓練局里看到你。位于天壇東門的體育總局訓練局,云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羽毛球才俊,一個個世界冠軍,也從這里開始走向世界的堅實步伐。
既然是“進社區”,趣味對抗賽自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隨后,周蜜化身“移動靶位”,迎接來自各路社區羽毛球選手的持續轟炸,其中,有來自寶島臺灣的卓書甫夫婦,以及張克誠、陳紅霞一家。
張克誠目前在外企工作。有著20多年球齡的他,2008年堅決選擇從廣州來廈工作,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和愛人陳紅霞有著共同的愛好,他送給對方的第一個生日禮物也是一把羽毛球拍。而伴隨著小兒子的誕生,羽毛球已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他介紹說:“我所住的美中航城,越來越多的鄰居成為社區羽毛球球友,因此社區賽第一屆我就報名參加。2019年,我愛人也在也我的鼓勵下報名參加,我們一共拿下了中年組社區的混雙冠軍,還跟幾個鄰居拿下了團體亞軍。后來小兒子從一年級起開始正規練習羽毛球,2022年,他參加了這里的第一屆雛鷹杯少兒挑戰賽并取得了第三名。羽毛球,已經是成為了我們一家人的共同話題,一輩子的運動。”
在和社區羽毛球愛好者深入交流之后,周蜜也為當地火熱的運動場面所感染。她坦言,自己曾作為嘉賓觀摩過不少社區羽毛球社區,目前也在北京盧溝橋等社區推動社區羽毛球賽事,“但敢肯定的說,廈門的社區羽毛球水平是領先全國的。羽毛球,已經成為社區居民溝通的一張主要的名片。”
周蜜和中國社工聯的伙伴們還有一個共同的愿望——將社區羽毛球升級為國家級乃至國際級的賽事,讓來自全世界各地的愛好者,成為愛打球,愛運動的鄰居。
中國社工聯團隊在副會長李羚的帶領下來廈門開展工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