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為,麥琳的危機已經(jīng)過去。
畢竟在最近幾期節(jié)目中,她的表現(xiàn)真的都挺正常的。
但萬萬沒想到,在最新一期中,她再次用恐怖的大笑嚇住了在場所有人。
李松蔚老師給大家?guī)硪粋€叫“要記得,要忘記”的小任務:
6位嘉賓各自寫下如果自己徹底跟對方分開,最希望對方記住的5樣事物,然后把這5樣事物依次劃掉,最后只留下一樣。
麥琳寫的5點分別是:
我們之間美好、所有快樂的瞬間、一起擁有過的幸福、帶給你開心的回憶、一起攜手走過的風風雨雨。
李行亮寫的5點分別是:
愛你、一個溫和善良的人、還算是個好爸爸、我的音樂和我沒能實現(xiàn)的夢想、自私,自我以及其他缺點。
因為麥琳寫的5點很相似,而且不具體,所以一開始就被大家貼上了“空洞”、“不走心” 的標簽。
又因為李行亮寫的5點都很具體,很走心,所以大家都覺得他寫得很好,很理解他。
本來事情發(fā)生到這一步,麥琳的處境就已經(jīng)很危險了。
可好死不死,麥琳自己完全意識不到危險的存在,竟然放肆地在危險邊緣放飛自我。
當李松蔚要求他們劃掉其中一項時,他讓麥琳猜李行亮會劃掉什么,麥琳回答“自私”。
但李松蔚和葛夕都猜到李行亮應該會首先劃掉他的音樂夢想。
此時【麥琳完全不懂李行亮】的氣氛已經(jīng)烘托起來了,可麥琳自己卻繼續(xù)作死:
“這個我為什么要記得?。窟@是你的事啊,這跟我有什么關系嘛?!?br/>
后期把觀察室嘉賓的表情剪了進來,主打一個大無語、碎三觀。
接著又把麥琳在備采時表示不理解,以及往期的炸裂言論重新放了一遍。
在這樣一輪烘托下,李行亮委屈、弱小、無助的形象深入人心,每個人都恨不得手刃麥琳。
所以,在李行亮說他原本最后一個想留下的是他的自私和缺點,但聽了老師的話后,決定把她需要的留下時,竟然都在心疼他,說他再一次把自己放在了后面。
可是,給對方留下對方需要的,這不是愛一個人應該有的反應嗎?哪個神 經(jīng) 病會給自己愛的人留下自己的缺點啊?
當然,我理解那些心疼李行亮的人的心理,因為他們覺得李行亮平時一直壓抑自己了,那一刻他其實是在求救,渴望被麥琳看見。
而我不會心疼他,是因為我并不認為他平時很壓抑,相反,我認為他一直在做自己。
這一點從他們寫的5點也能看出區(qū)別來。
麥琳的五條看著確實很空,不走心,但它們指向的都是“我們”,甚至是“你”。
而李行亮寫的五點雖然很具體,很走心,但它們指向的都是“我”,外人看完后就是覺得他很好,方方面面都好,但忽略了那些好其實跟麥琳無關。
所以,麥琳的反應并不難理解,她心心念念的都是他們,而他心里只有他自己,她為什么要理解他?
還有之前他們在河堤上的溝通,李行亮也是一直在強調(diào)他自己的感受。
那么經(jīng)常強調(diào)自己感受的人,怎么可能是丟失了自我的人呢?
在我看來,他更像是一個被保護得很好的小孩,因為被保護得很好,所以經(jīng)常只關注到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父母的感受。
他們倆都在節(jié)目里多次談到,麥琳很像李行亮的媽。
顯然,麥琳這個媽把兒子保護得太好了,導致兒子遇事都是先想到自己的感受,根本不理解當媽的不易。
當然,李行亮對此也很委屈,他覺得自己給麥琳的情緒價值其實挺多的,贊揚的話從來沒少過。
但贊揚還有一層意思,就是鼓勵對方繼續(xù)。
為什么麥琳對他的贊揚無感?
因為她本身就是個不配得感很強的人,她最需要的不是李行亮說她做得多好,而是告訴她:
即使她不做這些,他依然愛她。
可李行亮估計從來沒這么做過,他只是一直在夸她,而麥琳就只能做更多來獲得他更多的認可。
這也讓我想起我和先生之間的一件事。
和麥琳一樣,我也是家里沒那么被關注的那個孩子,也有比較強的被拋棄感,即使在我自己成為了媽媽之后,依然會因為家人的一些言行而覺得很受傷。
有一次我又被傷害到了,然后發(fā)信息跟我先生說我很難受,感覺我的家人一點也不心疼我。
他當時只給我回了一句話,但是我的悲傷瞬間就消失了。
他說:“沒事了,現(xiàn)在我和你是一家人,以后我來疼你。”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懂這句話的治愈力,但是它真的把我從那個非常糟糕的情緒里快速拉出來了,我把那句話截圖發(fā)在了朋友圈。
當然,我不能拿別人來跟我先生比,因為有些人他確實不擅長理解他人的情緒。
我說這些,只是希望大家不要為了放大麥琳的惡,而去美化李行亮,麥琳有麥琳的問題,李行亮也有李行亮的問題,想要真正解決問題,就得夫妻雙方都看見并改正自己的問題。
李松蔚老師給李行亮的建議其實非常好,就是在麥琳以后再有那些情緒時,握著她的手,告訴她,即使她不做那么多,他也依然愛她,這樣就夠了。
當然,麥琳的問題不是這么做一次就能解決的,即使李行亮這么做了,她依然會反復。
但是,只要李行亮多做一次,麥琳的創(chuàng)傷就能被療愈一部分。
次數(shù)多了,她的安全感足了,發(fā)瘋的次數(shù)就少了。
等到安全感足夠多的時候,她就再也不用通過“發(fā)瘋”來引起對方的關注了。
這也是我為什么從來不去說麥琳“發(fā)瘋”的那些名場面原因,因為我覺得那些都是“癥狀”,想要解決問題,就要找到“致病因子”,因子除掉了,癥狀自然就消失了。
最后再說兩句,如果這篇文章有流量,我估計評論區(qū)會有很多罵我的聲音,要么說我是麥琳,要么祝我身邊的人都是麥琳。
其實我想說,我能理解麥琳,同時也能理解那些罵麥琳甚至罵我的人,但我不是麥琳,也不是任何一個罵她或者罵我的人。
以及,如果我身邊真的有麥琳這樣的人,我大概率不會讓她瘋成那個樣子,因為我知道她想要什么,我愿意也有能力給她想要的。
所以,各位還是不用勞心了。
最后的最后,還想說,這個節(jié)目最讓我無語的,其實是李松蔚再專業(yè),也干不過觀察室那幾個人,但凡他們有李松蔚一半的善良和專業(yè),他們呈現(xiàn)的東西都不至于是那樣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