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近代史最有名的兩人,我們一定會想到偉大的領袖毛主席,還有就是國民黨的最高領袖蔣介石。
毛主席這一生帶兵打仗,可謂是百戰百勝,鮮有敗績,不僅多次粉碎蔣介石的陰謀,帶領八路軍戰士在抗日戰場上殺盡日寇,將侵略者趕出中國,維護了國家主權,帶領新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
而說起蔣介石,人們對他印象就很不好,一個陰謀家、野心家,不僅軍事能力不行,還任人唯親,不管國家大義,挑起內部紛爭,戰爭中時常愛表現自己,經常越級指揮,打敗仗。
這不禁讓人吐槽:“同樣都是領軍人物,老蔣怎么這么水啊?”
一、這對手太強了
其實老蔣作為軍校畢業的高材生,他的指揮能力也應該是將軍級別的,但他遇到的卻是不管軍事指揮才能、還是大局觀、都比他高無數籌的軍事奇才毛主席。
蔣介石所在的蔣家可是當時四大家族之一,從小的教育絕對的是頂尖的,他曾畢業于保定軍官學院,后又出國前往日本留學深造,蔣介石一出生就達到了其他人難以抵達的巔峰。
戰爭時期,蔣介石的國民黨作為當時最大的黨派,他開始為自己以后鋪路,派兵掃蕩各大地區的舊軍閥和反動勢力,僅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廢了李宗仁兩員大將,打得他俯首稱臣。
北伐戰爭時期,各大軍閥都被老蔣打的節節敗退,憑借一己之力與三大勢力抗衡,在僵持了一段時間后,挑撥他們之間的關系,成功將三家打敗,抗日戰爭爆發前,蔣介石仗著自己有錢,裝備好壓著紅軍戰士打。
在沒有遇到毛主席的時候,蔣介石順風順水,一度達到了人生最巔峰,當時的蔣介石無愧于名將之名,可當他遇到毛主席之后,逐漸被主席的光芒掩蓋了下去。
當年蔣介石察覺出我黨對他的威脅最大,發動了五次圍剿戰爭,前三次戰爭蔣介石親自帶隊對我軍發起進攻,他的進攻方向和意圖都被主席察覺輕松破解,第四次作戰主席的軍事指揮權被國際共產組織的人奪取。
但部隊依舊沿用著主席的戰略,第四次戰斗我軍依舊取得了勝利,這場毛主席和蔣介石的軍事較量,毛主席完勝,等到第五次戰爭爆發時,我軍的指揮權交到了李德懷手中,他們改變以往的戰斗策略。
因兵力優勢要與蔣介石正面對決,此戰蔣介石抓住機會,憑借精良的武器裝備打敗紅軍,隨后遵義會議召開,我黨內部開會一致決定將軍事指揮權交還給毛主席,最終憑借毛主席的戰術一舉扭轉敗局大獲全勝。
如果沒有偉大領袖毛主席帶領我們與蔣介石作斗爭,或許最終的勝利花落誰家還不一定。
二、武上蔣介石不行,文的更不行
蔣介石是富貴人家出身,從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再加上留過學,寫出來的字還不錯,不過和毛主席一比那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上。
老蔣成為孫中山先生身邊的紅人后,身邊共事的人都是文化人,外交部長胡漢民、財政部長廖仲愷這些都是赫赫有名的文化大家,不僅字寫的好看,遣詞造句的水平也非常高,為了和他們套近乎,老蔣臨陣磨槍,沒多久就寫下代表作《詠竹》和《養正氣之聯》。
由此看得出蔣介石還是有一定文學功底,字寫的也不錯,可他的作品一遇見毛主席就相形見絀,別的大作不說,就說這首《沁園春·雪》:“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這首詞是在遵義會議后,黨內確定了毛主席的領導地位,毛主席帶領部隊來到了陜北延安,我黨正式掀開了反帝反侵略的偉大篇章,一場大雪過后,偉人攀登到了海拔千米的塬上視察周遭地形。
在欣賞完美麗的“北國風光”后寫下了這首抒發心中情感的千古絕作,此佳作一出,蔣介石看完氣的三天不想吃飯,當天就找手下叫來一堆文人墨客出謀獻策,想寫出一首佳作來蓋住毛主席的風頭,但《沁園春·雪》本就是近代史上的文學巔峰又豈是人多能勝過的。
毛主席得知此事根本沒把蔣介石放在眼里,一時之間國共兩黨之間開始了罵戰,主席得知也是一笑而過,老蔣失敗有很多原因,他是一個野心家,心胸狹隘,一點小事能記很久。
在文化教育上蔣介石起點比毛主席高很多,軍事上也是如此,毛主席是從師范學院畢業的小學教員,領兵作戰都是摸著石頭過河,軍事啟蒙還是靠孫子兵法,自己一個人鉆研出來的。
追求上不同也注定了蔣介石的失敗,蔣介石能成為國民黨的最高領導人還是很有本事的,然而他的野心和抱負都是為了滿足一己私欲,為了個人利益,為了重現蔣家王朝昔日的輝煌。
跟隨孫中山先生時,雖然嘴上喊著反帝制、反軍閥,以中國革命為己任,支持打倒封建社會、打倒地主、打倒資本家,但這只是他表面的偽裝,他只是打著支持革命的旗號攀登權力巔峰,蔣介石不知他人疾苦,又怎會懂得窮人的難。
而毛主席追求的理念是救國救民,讓中國擺脫當時的局面,屹立在世界之巔,從而真正實現共產主義、社會主義,毛主席是為人民為國家而奮斗,蔣介石是為了自己為了蔣家而奮斗,兩者根本就沒在同一層面上。
正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毛主席有堅定的信念,有全國人民支持,有全國的老百姓支持,又怎會輸呢,反觀蔣介石并未將平常老百姓放在眼里,從不約束手下,把百姓當成自己的糧票飯票,縱容手下行兇,蔣介石走到人民的對立面,失敗是必然的結局。
三、淮海戰役
蔣介石戰略眼光并不長遠,作為一個善于玩手段陰謀的野心家,是無法把目光看向遠方,就拿淮海戰役來說,這場戰爭的勝利是當地的民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當時剛一開戰,所消耗的糧草數量是個天價。
每個月得消耗一億斤糧食才夠全部戰士的消耗,籌集糧食是一個問題,籌集完糧食運輸糧食更是一個難題,當時的物資都是由戰士和當時的百姓們肩挑手扛、小推車、板車源源不斷的送到前線的。
當時天氣寒冷,決戰地崎嶇難走,戰士們和百姓被凍得嘴唇發紫、渾身顫抖,還要推著物資送往前線,身上的重量可以壓垮他們人,但是壓不垮他們的脊梁,一邊走一邊喊:“解放軍戰士們打到哪,我們就送到哪里”。
凡是經歷過這一幕的戰士無不感動的熱淚盈眶,發誓一定要為人民奮戰到底,無數淮海人民省吃儉用將糧食物資送往前線支援,家中孩子餓的嗷嗷叫,也不曾理會,只要士兵們能吃飽,能為無數中國人民帶來期盼已久的和平。
都說淮海戰役是人民用小推車推出來的,可這又何止是淮海戰役啊,任何一場戰役都有人民群眾的身影,共產黨就是千千萬群眾組成的,處處都有人民群眾的身影。
反觀國民黨,蔣介石縱容手下為非作歹,他眼中只有軍閥勢力,得不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國民黨最終只能走上了敗亡的道路。
結語
毛主席代表著無數百姓,廣大的人民群眾,蔣介石則代表著壓迫、統治,舊的官僚主義,從一開始蔣介石選錯了,必然會走上失敗的結局。
蔣介石的失敗并不是遇見了毛主席,而是走上了與人民背道而馳的道路,而毛主席用一生為中國奮斗,從不向人民索取什么,一生都保持著節儉的優良作風,為新中國指引著前進的方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