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10萬列,發送貨物超1100萬標箱,貨值超4200億美元。2024年1至11月份,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7918列、發送貨物191.9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11%、10%。從一條“線”到一張“網”,暢通高效、多向延伸、海陸互聯已經成為人們提起中歐班列的代名詞。鐵路國際聯運穩定暢通,既彰顯了大國實力,穩步促進各國經濟提升,也使國與國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
中歐班列發展成效顯著,數據是最有力的證明。2016年至2023年,其年開行量由1702列猛增到超1.7萬列,近乎10倍的增長速度令人驚嘆;開行萬列所需時間從最初90個月大幅縮短至如今的6個月。這一個個數字背后,彰顯的是中國在國際物流領域的“加速度”,是中國積極推動全球貿易合作的堅定決心。“共贏”始終是中歐班列這條“線”貫穿始終的主題。借助其效率高、線路廣和全天候的卓越優勢,它成功搭建起了連通中國與歐洲的堅實“橋梁”。這不僅促進了中國企業的發展,也為歐洲市場帶來了更多樣化的選擇,實現了雙方的互利共贏。
科技不斷加碼,物流更加“精細化”。國家大力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不斷優化完善95306數字口岸系統、中歐班列門戶網站功能。化繁為簡,省去非必要流程,客戶只需一鍵申報,24小時之內就能將貨物發出,大幅提升口岸通關效率,相比在線下至少省去3至5天。系統還可以快速準確分析客戶需求,設置中歐、中亞等班列服務專窗,高效協同營業站裝車制單發運,為出口企業提供查驗、放行、核銷、結關等一站式通關服務,確保貨物在國內“一關通”,持續提升客戶體驗。
多方通力協作,物流更加“國際化”。中歐班列的開行離不開多方協作、合力共為,進一步推進中歐班列通道建設,就是增進中國與各國的互聯互通。加強國內主要口岸和后方通道擴能改造,大幅提升主通道運輸能力。協調壓縮各國口岸通行效率,建立陸內、鐵海、陸地分工協作機制,打造銜接緊密、運作高效的多式聯運體系。中歐班列還催生了許多新的物流、工業、商貿中心、產業園區,為各國提供大量就業機會,解決就業難題。目前中歐班列已通達歐洲25個國家226個城市。
展望未來,中歐班列將繼續在國際舞臺上扮演重要角色。它將進一步“點亮”沿線各國更多的夢想,促進更多的貿易往來、文化交流與技術合作。在全球貿易格局面臨諸多挑戰與變革的當下,中歐班列以其穩定性和可靠性,為世界經濟注入了一股強勁的暖流。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歐班列必將沿著這條以線織網的發展之路,穩步駛向更加美好的未來,為全球的繁榮與發展作出更為卓越的貢獻。。(文/潘含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