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一家公司不同時期資產負債表的對比。
左邊那列是1961年11月3日的數據;
右邊那列是1963年7月31日的數據。
那么,企業在這一年半的時間里,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⒈貨幣資金
首先是貨幣資金的增多,從8.9萬美元提高到了16.6萬美元。
⒉存貨
其次是存貨的減少,從420.3萬美元降至89萬美元。
存貨減少的意義,不止在于減少了存貨所占用的資金。
考慮機會成本是一種思維方式。假設企業存貨占用的資金達到了1個億,那么,那1億元投資于其他地方產生的最大收益,就成了存貨積壓的機會成本。
假設年化收益率3%,則企業持有存貨的代價將是:
1億元的存貨成本;
300萬的機會成本;
存貨貶值的成本;
存貨的倉儲成本等。
如果再考慮存貨變現后帶來的現金流入,以及這部分現金流入給企業帶來的無法量化的成本,如,更高的資產流動性,更高的抗風險能力,等等。
那么,持有存貨的成本將會更高。
⒊凈廠房和設備
固定資產從138.3萬元降至86.2萬元。
取消了閑置的生產線,這些生產線占用大量的資金卻不產生利潤,但是,這些資金可被用于從有價證券中獲利。
因此,閑置的固定資產也是對企業資金的占用,也會產生持有成本。
⒋巴菲特對上述報表的整體評價
將盈利能力恢復到與所用資本相稱的水平。
他的全部評價如下圖所示:
我們要通過資產負債表,分析企業資產的流動性、盈利性和安全性,因為資產的這些特征關系到企業利潤。
下圖是從“同花順iFinD”提取的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企業資產減值損失的數據。
從中可以看出,資產減值損失金額大的企業,通常伴隨著凈利潤虧損,比如隆基綠能、通威股份和金地集團等。
當然,這些企業今年的資產減值損失金額較大,跟所處行業的行情有很大關系;但是選擇了這類企業,也就選擇了某種風險。
今天是2025年的第一天,回顧2024年,小北本人分析企業的思路潛移默化有了一些轉變。
首先,很幸運生在這個時代。
周圍有一個相對和平的環境,并讓我有機會通過閱讀向優秀的人學習,學習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對企業、對人、對世界的看法等等。
其次,很幸運在工作第五年的時候寫完了財務分析的書,并為近年來思考企業的商業模式打下了基礎。
財務分析非常有用,巴菲特在股東信里已經做了很好的說明,但是,財務分析只是起點。
最后,相信新的一年一定會越來越好。
2025年,AI的發展可能會進一步顛覆我們的想象,人和機器的唯一區別是人的心智短期內機器難以復制。
人的當下以及長遠發展,需要健全、健康的心智;陽明心學、傳統文化里修身達人的東西,可能會幫我們穿越周期,不被AI取代,不被社會淘汰。
新的一年,行穩致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