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細胞肺癌(SCLC)約占肺癌患者的10-15%,是一種侵襲性極強的肺癌類型[1]。這類癌癥生長迅速、易復發轉移,確診時大多已處于晚期,尤其是廣泛期小細胞肺癌(ES-SCLC),5年生存率僅為7%。目前標準治療方案是鉑類藥物聯合依托泊苷化療,但疾病進展后的治療選擇有限,這給患者和醫生帶來了巨大挑戰。近年來,隨著新型藥物的研發,為小細胞肺癌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一項發表在《BMC Cancer》的最新研究[2],系統分析了蘆比替定在小細胞肺癌二線治療中的應用價值。研究團隊回顧了6項前瞻性臨床試驗數據,涉及536名廣泛期小細胞肺癌患者。結果顯示,使用蘆比替定進行二線或后續治療時,患者的客觀緩解率為35%,疾病控制率為67%,中位緩解持續時間為5.33個月。在生存獲益方面,中位無進展生存期為3.38個月,中位總生存期為7.49個月。這些數據表明,蘆比替定在二線治療中展現出良好的治療潛力。
蘆比替定源自海洋生物,是一種選擇性致癌基因轉錄抑制劑。從作用機制來看,蘆比替定通過抑制RNA聚合酶II發揮抗腫瘤作用。它能夠選擇性地結合于DNA啟動子區域富含GC的鳥嘌呤,誘導DNA雙鏈斷裂,破壞DNA-蛋白質相互作用和RNA轉錄,最終導致腫瘤細胞在有絲分裂過程中發生凋亡。這一獨特的作用機制使其區別于傳統化療藥物。
在安全性評估方面,研究顯示不良反應的特征與典型的化療藥物相似。主要的不良反應是血液系統相關,包括白細胞減少(81%)、中性粒細胞減少(74%)和貧血(73%),這些都是化療藥物常見的骨髓抑制表現。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需要按照化療藥物的常規管理方案,定期進行血常規監測,必要時進行劑量調整或給予支持治療。其他不良反應包括疲勞、食欲下降、惡心等,這些癥狀多為輕中度,通過常規處理后患者能夠耐受。
為了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研究人員正在探索蘆比替定的多種聯合治療方案。初步研究數據顯示,蘆比替定聯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阿替利珠單抗的早期研究結果顯示,客觀緩解率(ORR)達66.67%,中位無進展生存期為4.7個月,總生存期達14.5個月。這一聯合治療方案已被寫入《CSCO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2024版)》[3] 。此外,蘆比替定聯合伊立替康的III期臨床研究也在積極進行中,旨在進一步驗證其在二線治療中的價值。
展望未來,隨著更多臨床研究的開展和數據的積累,蘆比替定在小細胞肺癌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將得到進一步明確。這需要醫療工作者和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保持積極而理性的態度,基于循證醫學證據和患者個體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同時,持續的臨床研究也將為優化治療策略提供更多依據,最終為小細胞肺癌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前景。
[1] BRAY F, LAVERSANNE M, SUNG H,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2: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J].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2024, 74(3): 229-63.
[2] TANG J, WANG T, WU H, et al. Efficacy and toxicity of lurbinectedin in subsequent systemic therapy of extensive-stage 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meta-analysis [J]. BMC cancer, 2024, 24(1): 1351.
[3]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指南工作委員會.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 (CSCO) 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2024[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22: 74-7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