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是“雙一流”建設高校,其前身為南京氣象學院。在江蘇這樣的高等教育大省,盡管名校眾多,但南信大還是以其強大的實力和影響力,獲得了很多家長和考生的青睞。
尤其是該校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騰訊實驗班,由南信大與騰訊聯合培養,是學校信息工科拔尖人才培養的重要承載之一,吸引了不少優秀學生。
2020年是南信大騰訊實驗班首次招生,四年過去了,騰訊實驗班首屆學生的畢業去向是怎樣的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發布了一份喜報,是關于2020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騰訊實驗班)畢業生的升學和就業情況。首屆畢業生29人,其中國內升學22人,5人出國(境)深造,還有2人選擇了就業。
喜報中稱就業率100%,升學率93%。高校把升學學生和就業就業學生都視為就業無可厚非,也是高校的通行做法。我們來看看該校首屆騰訊實驗班畢業生的具體升學和就業情況。
選擇國內升學的22人中,升學學校包括上海交大、復旦、東大、南開這樣的985;也有人去了中國石油大學、南京理工大學這樣的211;當然了,還有人去了濟南大學和南寧師范大學這樣的三非高校。
出國(境)深造的5人,1人去了利物浦大學,2人去了香港的高校,1人去了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還有一人去了雷丁大學。
不夸張地說,畢業生的深造學校,各個層次的都有。但不管怎么樣,值得恭喜和祝賀,意味著可以進一步提升競爭力。
選擇就業的兩個人,一人去了華勤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還有一人去了浩鯨云計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雖然公司名字聽得比較少,也不是大家熟悉的互聯網大廠,但應該有一定的實力。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南信大這個實驗班冠名的是“騰訊實驗班”,但是無一人進騰訊。
一位博主吐槽說,這個校企合作的騰訊班,有點有名無實,還是騰訊的要求標準提高了呢?
個人覺得,當初選南信大的實驗班,應該有不少考生和家長覺得,以后畢業了有機會進騰訊工作,但現實讓人有點意外,居然沒一人被騰訊錄用。
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多數同學選擇了繼續深造,希望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職場競爭力;
也可能是進騰訊的要求比較高,如果是本科生,需要211或985的畢業生;如果是其他的雙非或三非高校,則需要具有碩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學歷。
當然了,也可能只是學校和企業聯合辦一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實驗班,共同培養計算機人才,并非畢業了就可以進騰訊,這之間沒有什么關聯。
29名畢業生,沒有一人去了騰訊,有的人覺得這是一個“笑話”;也有的人發出提醒,高考填報志愿的時候,別盲目相信宣傳內容,之所以叫騰訊實驗班,可能只是一個冠名而已。
但也不必完全感到失落,因為是學校和企業聯合培養人才,設立了“產教融合+一流專業”的課程體系,實行“雙導師制”,采用小班化教學模式,將企業案例、開發經驗引入日常教學,拓寬了學生學科知識視野、增強學科交叉能力。
擔任講課的老師,還是國家級、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而且還有校外名師和騰訊等企業資深工程師構成的校外教學團隊,師資很強。
學生們在學校,得到了良好的啟發、教育和指導,畢業時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全班共發表論文8篇,獲得專利3項、軟著21項,獲得省級以上榮譽81項。
此外,這個班級的學生還可以實地去騰訊參訪,深入了解騰訊的運營和管理,對于他們的來說,這都是寶貴的閱歷和財富。
現在沒有進入騰訊工作,不代表今后不會去騰訊或其他互聯網大廠,有了更好的學歷,有了更豐富的閱歷和積累,或許就能得到名企拋出的橄欖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