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開門紅,搞的有點灰頭土臉,發令槍還沒響,裁判先把起跑線往后挪了3米,2025年回本的難度進一步加大了。
中午開始傳的三條小作文,今晚20點,監管已經嚴厲辟謠,尤其是提到“已布置依法追查消息來源”,這個就
別~
好! ?
堅決支持,大家還記得去年有人造謠上海向靜安寺借款的謠言吧,后來造謠的孫某就被抓了,希望這回監管也能給力一點,把造謠的抓起來,公示一下,否則永遠是按下葫蘆浮起瓢。
但是小作文之外,開年這么大的跌幅,還是值得找一下理性的原因的,在我看來,是由于:
四類資金,多重的短期原因共振導致的。
A股市場最主要的五類參與者,分別是:神秘資金、機構、散戶、產業資金、外資,其中,神秘資金從年底到現在,基本可以排除,因為沒有出現的痕跡,那我們依次來看下,其他四類資金,發生了什么“短期的共振”。
1、機構資金。
機構資金,包括保險和公募在內,我拉了一下圖,基金重倉指數(白色)、中證2000(橙色)、中證紅利(黃色)、Wind全A(紫色),四個指數,日內的走勢,可以看出,機構重倉指數,從開盤就開始領跌,而代表小票的中證2000,以及紅利板塊,開盤其實是漲的,隨后才被市場的洪荒之力拖下水。
而背后的原因,我想有三個。
第一,保險有年末買入“即將分紅的”基金,做利潤的慣例。
第二,去年年底,為了A500ETF等產品沖規模,大家會看到12月,A500ETF等幾乎持續上臺階。跨了年之后,幾個大的A500ETF在市場下跌的過程中,換手率反而放量大漲,具體可以看下明天的份額變化。
第三,跨了年之后,公募有正常的調倉需求。
一和三是往年都有的現象,而第二點,今年比較突出。
2、散戶資金。
散戶資金的情緒,看兩融變化,就可以了,我們前期一直強調,兩融資金的增速已經進入瓶頸期,所以對小票和概念炒作,需要警惕。
我拉了一下數據,2024年,兩融單日下降100億以上的,一共11天,其中9天,都發生在市場下跌的上半年,尤其是1-2月份。
下半年,合計發生了2天,一次是11月22日,一次是12月31日,而年末單日下滑154.96億的規模,可以排在全年的第五位,也就是說,年末兩融退潮非常洶涌。
而11月22日,正是上一個超級大跌日,滬深300單日下跌超過3%,當時我們分析過理由,《》,恰好可能是外資因為事件性因素降倉位起的頭。
3、外資。
外資的日內動向,已經不可見,但是我們之前說過,站在全球配置的基金經理的視角,當他看待中國股市的時候,主要關注兩個指標,一是匯率,二是制造業PMI,前者主要反映中美資產的性價比變化,后者主要體現我們的經濟基本面,因為從全球視角來看,我們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制造業生產大國。
那么,短期內,這兩個要素都有變化。
第一,匯率方面。就在剛剛,美元指數一度接近109,創2022年11月以來新高,而在年底最后一個交易日,離岸人民幣一度跌至7.37,創2022年10月以來新低。這一點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密切關注,尤其是考慮到,今天債市收盤后,中美的國債,不管是短端的1年期,還是長端的10年期,倒掛都已經來到了接近300bps的位置,利差來到歷史極值。
不斷升高的美債收益率,讓美股都在2024年末,迎來了50年一遇的年末四連跌,所以事實上全球的風險資產都會因此短期承壓。
第二,PMI方面。財新的圖比較清晰,12月,雖然PMI仍處于擴張區間,但環比都開始向下,其中財新PMI當中的制造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降至三個月最低。
4、產業資金。
說兩個我們看得到的數據。
第一,是我們之前提到過的,近期,歲末年初,限售解禁會迎來高峰期,也就是產業資本的賣盤可能增加。
第二,是今天公布的,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迎來優化。提到的是,“針對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反映的自有資金匹配壓力大情況,金融管理部門將申請股票回購貸款需承擔的最低自有資金比例降到10%,即金融機構最多可對回購增持實際金額的90%予以支持,降低了參與門檻,減輕了借款人資金壓力”。
其實,需要優化,就說明存量的政策執行遇到了一些掣肘,從實際的數據看,目前已公告的回購增持再貸款,大概在500億左右,而首期的上限是3000億,從進度來看,有提速的空間。
上面兩個,其實就是產業資金,一進一出的兩方面。
當然,短期的因素共振導致的下跌,不改變我們的判斷:我們還是認為,在無風險利率快速下行的過程中,A股依然會有明確的結構性機會。
尤其是,我們要看到,今天開年第一天,南向資金繼續凈買入70億港幣,趨勢不變,低利率環境下,一定會驅使著部分資金,買入特定的板塊。
多聊三個市場的熱點哈,“無法無天”的債市、1月海外的大事件、以及跟投A500的一些想法。
1、債券,開年暴擊,利率下的不敢看了。
今天收盤,10年國債下行超過5bps,到了1.61%的位置;30年國債下行超過7bps,到了1.84%的位置。
不少賣方,去年年底改完一次報告后,10年國債看到1.6%,現在看來,報告又得重新寫了。
這個利率下行幅度,確實是有點匪夷所思的,如果要看邏輯的話,有幾個。
第一,節前最后一天央媽公布的數據來看,通過買斷式逆回購、二級買入國債,又向市場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給了投機者足夠的信心,按照我們星球嘉賓@X.H的說法:
“央行單月購債規模提升到了3000億人民幣,年化高達3.6萬億。美聯儲最近一次QE的單月購債規模是1200億美元。考慮匯率和GDP總量差異后,似乎已經是1/2QE的含金量。”
第二,短端利率12月下的更快,收益率曲線足夠陡峭,長端本就有下行的空間。
第三,部分存量房貸利率1月1日開始下調,比價關系上,債券的性價比進一步提高(這條比較次要)。
第四,暫時沒人可以阻擋趨勢交易的力量。
長端利率下行到這個程度,有多離譜呢?
有銀行同業的小伙伴下午測算了一下:
“買一個利率債債基,滿倉10年,加130%杠桿,費后靜態收益率也就1.3-1.4%。”
然而要命的是,銀行的負債成本,存單收益率,還在1.6%左右,而大量的中小銀行的存單成本,還在2%以上,嚴重倒掛。
當然,我依然覺得,問題最大的,還在保險端。
存量的負債池的成本還在2.5%以上,目前賣的新保單的綜合成本還在2%以上,而30年國債的收益率只剩1.8%左右了。
從保險公司的角度出發,面對目前的收益率,理性的做法,應該從明天開始,全公司停售2%預定利率的產品,1.5%的分紅險也要限額,否則每賣出一單保單,都是未來壓死自己的稻草。事實上,今年開門紅期間,保險的主力產品,確實換成了成本相對更低的分紅險。
海外在低利率過程中,還能出海尋找高收益資產,國內沒法這么做,所以必須在負債端執行的更果斷,才能救自己。
2、跟投建議,表韭全球的限額進一步收窄。
我們堅持之前的判斷,進入2025年,QDII基金的限額會進一步收窄。
所以,從明天開始,表韭全球的單日的跟投上限,從2萬/每日,調整到1.5萬/每日了,請大家知悉。
另外,送一張不錯的圖,1月份海外的大事timeline。
3、A500的溫度計,今天觸發了。
今天,雖然機構可能在賣,但從我們自制的溫度計來看,反而觸發了買入的信號。所以我加了一筆。
這個事我們會繼續做的,畢竟2025年,賣A500相關的產品,依然是很多小伙伴的主線任務,希望能夠幫到大家一點。
大家可以關注微博或者我的支付寶賬號,如果觸發了跟投,我們會盤中提示的。
選用的標的就是下面這個,022454,都是費率最低一檔的產品。
就聊這么多。
求贊、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