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近日,江蘇省蘇州中學公布2025年應屆高層次優秀畢業生錄用名單。名單顯示,蘇州中學錄用的13名畢業生中,清華大學畢業生6人,北京大學畢業生4人,博士畢業生8人,碩士畢業生5人,13人里沒有一個人是師范專業畢業。
這則消息雖然是十分正常的一次用人招聘的錄用名單公示,但是在名單公布之后,在社會上依然引起了不少的輿論風波。
究其原因就在于,不少人擔心非師范生跟師范生搶飯碗,會造成師范生無用武之地,將會極大地降低社會對師范院校及其畢業生的期待。
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覺得我們首先給江蘇省蘇州中學點一個贊,因為他們能夠在當下這種環境之下,他們還能夠把錄用人員的基本信息,包括畢業院校、學歷、專業等公布出來,已經算是非常不錯了。
因為目前絕大部分用人單位在公開招聘環節都采取了十分隱晦的方式公布相關信息。
例如我看到某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發布成績時既沒有姓名,更沒有畢業院校、專業以及相關的信息,只有帶有※號的準考證號,連準考證號都沒有公布完整。
試問一下,這樣公布成績,跟沒有公布成績有什么區別?
因此,蘇州中學把如此詳細的信息予以公布,足以證明招聘整個過程是一股清流,值得點贊。
如果說蘇州中學此次招聘過程是個清流,那它這次招聘的人員也算是一股清流,因為都屬于頂尖名校畢業生。
這些非師范院校的畢業生,算不算是跟師范生搶飯碗呢?師范院校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呢?
我認為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地去看待。
一方面,當前無論是高校招聘教師還是中小學校招聘教師,對是否是師范生的身份界定已經逐步淡化,甚至不再要求一定持有教師資格證。
就如高校招聘教師,從來沒有出現要求一定要持有教師資格證才能報考,而絕大部分都是先進入高校之后才去獲取教師資格證。
中小學教師招聘也是如此,都允許先進入,然后再考取資格證,并不是說一定有證才能報考。
因此,是否是師范生并不影響其能夠進入教師序列工作。
此外,從教學方面來講,并非師范生教書育人就一定比非師范生強,也并非沒有學過師范的人就不會教書。
從學習這個角度來看,會學習的人肯定教書不會差,因為基礎底子擺在這里。
誰敢說清華北大這些頂尖高校的畢業生不會學習?
難道雙非院校的師范生學習能力比清華北大的非師范生強?
因此,即便是今后非師范生大量進入教師隊伍也不足為奇,這不算是跟師范生搶飯碗,而是正常的就業選擇。
另一方面,師范院校依然有存在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教書育人是一個雙向的過程,光自己會學習還不行,還得教會別人怎么學習。
單純的教學,只是教師的一項工作內容,除此之外還有感情、心理、氛圍等方面的融入。
師范生作為接受師范教育的群體,他們在師范院校接觸的這些專業課程,對今后的教書育人更有幫助,比非師范生更具有傳道受業解惑的能力。
雖然我們不能說師范生一定比非師范生教得好,但絕大部分師范生比非師范生教得好,這是肯定的。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要提升教書育人的全方位能力和人才培養的水平,則離不開師范院校對師范生的培養。
總之,非師范生與師范生存在就業競爭的關系,但還談不上是“搶飯碗”,師范院校依然有其存在的現實意義。
對此,你是怎么看的呢?請留言發表評論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