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基礎設施運維的數字化轉型已成為一種趨勢。
交通基礎設施作為經濟發展的動脈,其健康狀態不僅關系到公共安全,也是保障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橋梁作為交通基礎設施的關鍵組成部分,其運維管理尤為重要。交通運輸部網站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公路橋梁約有108萬座,這些橋梁每天承載著車輛的通行,是公路交通大動脈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安全運行及長期性能受到社會和業界的高度關注。
傳統的人工巡檢方式已難以滿足現代橋梁管理的需求,智能物聯技術賦能橋梁運維成為行業發展的新方向。
橋梁運維面臨的挑戰
我國橋梁眾多,且隨著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推進,橋梁數量仍在持續增長。橋梁作為重要的交通樞紐,其運行狀態直接影響到交通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然而,橋梁運維管理面臨著諸多挑戰:
橋梁結構復雜,檢測難度大
橋梁結構復雜多樣,包括梁橋、拱橋、斜拉橋、懸索橋等多種類型,且不同橋梁的材料、設計、施工工藝等存在差異,這使得橋梁的檢測和評估工作難度加大。
環境因素復雜多變
橋梁所處的自然環境復雜多變,包括地震、洪水、風災、地質災害等自然災害,以及車輛荷載、人為破壞等人為因素,這些都會對橋梁的結構安全造成影響。
運維管理資源有限
橋梁運維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然而在實際操作中,運維管理資源有限,難以滿足對所有橋梁進行全面、細致的檢測和維護。
傳統巡檢方式存在局限
傳統的橋梁巡檢方式主要依靠人工,存在巡檢周期長、數據不全面、安全隱患大等問題。同時,人工巡檢難以實時監測橋梁的運行狀態,難以及時發現和處理潛在的安全隱患。
智能物聯技術在橋梁運維中的應用
智能物聯技術通過傳感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融合應用,實現對橋梁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測和智能分析,為橋梁運維管理提供科學依據,提高運維效率和管理水平。
傳感器技術
傳感器是智能物聯技術的核心部件之一,能夠實時監測橋梁的振動、位移、應變、溫度等參數。通過在橋梁的關鍵部位安裝傳感器,可以實時采集橋梁的運行數據,為橋梁的安全評估和健康監測提供基礎數據支持。
物聯網技術
物聯網技術將傳感器采集的數據通過無線傳輸方式發送到云端或數據中心,實現對橋梁運行狀態的遠程監控和數據分析。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打破了傳統巡檢方式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實現了對橋梁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測和預警。
大數據技術
大數據技術通過對海量數據的存儲、處理和分析,挖掘出橋梁運行狀態的變化規律和潛在風險。通過建立橋梁健康監測模型,對橋梁的運行數據進行實時分析和預測,及時發現和處理潛在的安全隱患。
人工智能技術
人工智能技術通過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技術手段,對橋梁的運行數據進行智能分析和診斷。通過訓練模型,實現對橋梁運行狀態的自動識別、分類和預測,提高橋梁運維的智能化水平。
特別是高分辨率4K相機和紅外補光燈的使用,為橋梁的安全監測和維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確度和實時性。高分辨率4K相機能夠捕捉橋梁的微小位移變化,這對于評估橋梁的整體穩定性和安全性至關重要。市面上高分辨率4K相機,能夠實現對橋梁主梁豎向、水平位移指標的長期監測,測量精度可達±0.1毫米(在20米測量距離下),AI ISP技術成像,利用強光抑制、特定波段成像算法,消除順逆光、霧氣、高溫熱浪、水面反射等對成像的干擾,穩定監測確保數據的有效性,這種高精度的位移監測有助于及時發現橋梁的變形和位移,運維人員可以實時監控橋梁的交通狀況、結構完整性以及潛在的安全隱患,為橋梁的維護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同時,紅外補光燈與紅外相機結合使用,可以實現橋梁結構的非接觸式溫度監測。通過測量橋梁表面的溫度分布,可以評估橋梁的熱狀態和結構變化,進而分析橋梁的安全性和穩定性。紅外補光燈在夜間或低光照條件下也能提供清晰的圖像,這對于橋梁的24小時不間斷監測至關重要。
智能物聯技術在橋梁運維中的實踐案例
杭州灣跨海大橋是我國最長的跨海大橋,全長36公里。為了保障大橋的安全運行,大橋管理部門引入了智能物聯技術,建立了大橋健康監測系統。通過在橋梁的關鍵部位安裝傳感器,實時監測大橋的振動、位移、應變等參數,并通過物聯網技術將數據傳輸到數據中心。利用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對大橋的運行數據進行實時分析和預警,及時發現和處理潛在的安全隱患。
港珠澳大橋是我國又一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大橋管理部門引入了智能物聯技術,建立了大橋結構健康與安全監測系統。該系統包括傳感器子系統、數據采集與傳輸子系統、數據處理與分析子系統、結構狀態評估與預警子系統等多個模塊,實現對大橋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測和預警。通過該系統,大橋管理部門可以及時發現和處理潛在的安全隱患,保障大橋的安全運行。
南京長江大橋是我國著名的鐵路公路兩用橋,承載著繁重的交通任務。為了保障大橋的安全運行,大橋管理部門引入了智能物聯技術,建立了大橋健康監測系統。該系統通過傳感器實時監測大橋的振動、位移等參數,并利用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對數據進行分析和預測。通過該系統,大橋管理部門可以及時發現和處理潛在的安全隱患,為大橋的維修和養護提供科學依據。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發展,智能物聯技術在橋梁運維中的應用將不斷深化。未來,將出現更多技術融合和協同創新的應用場景,如基于5G的遠程監控、基于AI的智能診斷等,為橋梁運維提供更加高效、智能的解決方案。
結語
智能物聯技術賦能橋梁運維是行業發展的新方向。通過傳感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融合應用,實現對橋梁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測和智能分析,為橋梁運維管理提供科學依據和智能決策支持。
未來,將出現更多基于AI的智能物聯應用場景,如基于深度學習的智能診斷、基于強化學習的智能控制等,為橋梁運維提供更加智能、自主的解決方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