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樂觀估計,謹慎樂觀的話可能得20年,今年是2025年,根據模型預計,2038年才會迎來高校畢業生人數的頂峰,還得13年。
而眾所周知,學歷的含金量跟畢業生供應量是最直接的負相關關系,供應量拉得太猛,這玩意就跟房子一樣呼啦下餃子似的往市場涌,物以稀為貴,所以上個世紀90年代的大學生是稀罕物,但今天還是嗎?就不是了。
關于2038年才是高校畢業生人數的頂峰,之前就有媒體發了預計報告,我這里再把這幾年詳細的畢業生數量拉一下: 2017年,高校畢業生接近800萬, 2022年首次突破1000萬,達到1076萬人,2024年達到1179萬人,2025年增加到了1222萬人……
新世紀以來,新生兒數量是先降低再增加再降低,峰值出現在哪一年呢?答案是2016年,新生數量達到了1786萬,是小20年來的最高值,這批人高考時間是2034年,畢業時間是2038年。
根據銀河證券的研究報告,在各個階段升學率和畢業率保持相對比較穩定的狀況下,高校畢業生的峰值會出現在2038年,達到1445萬人。
銀行證券進一步測算了,刨除出國留學的、躺在大家不出來打工的以及繼續考研的,實際會有大概8成的畢業生需要去找工作,也就是畢業1000萬,會新增800萬的勞動力供給,未來十年,這個數字大概是900萬出頭。
而未來十年,達到退休年齡的人口數量大概是657萬平均來算的話,吸納高校畢業生至少需要每年新增250萬個左右的崗位。
大家都知道高校畢業生至少是大專起,像中專以及初高中畢業的是不算的,再加上來自其它渠道的勞動力供給,你說高校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優勢會很大嗎?對于大部分人而言,可能未必。
現實就是很殘酷的,殘酷的一面很多人都未必見到過,比如不少老年人其實已經達到了退休年齡,但因為退休金實在太少根本養不活自己,也還是在蹲點找零活干,或者瞞著年齡在工地干……這都會構成勞動力市場的競爭因素。
換句話說,你覺得這兩年畢業生找工作的市場很卷,但像這么卷的形勢,可能還會延續最少10年。
情況就是這么個情況,就看自己愿不愿意接受,以及采用什么策略和心態來應對了。我之前說過,你進入到任何一個市場然后在熟悉過程中的投入和學習你以為很多,但其實相比于你的家庭在你教育經歷上的投入以及這么多人在城市定居上的投入,那真是九牛一毛都不算。
我其實很好奇,那些把投入了大把資金和精力的學生培養出來然后去送外賣的高校怎么定義自己的教學。
至于為什么這么卷大家還這么玩命地考試做題,這就是系統的原因了,這個系統的運轉需要這么多學生,所以系統必須傾向于讓大多數人都能夠去上大學,哪怕是作為慣性存在也是必須的。 對大多數的大學來說,是學校需要學生,畢竟學校要經營以及教授要發工資要養活,而未必是學生非得要這個大學。
目前看這會是一個趨勢,未來這個趨勢會更加明顯, 接著來聊聊策略,基于我自己的經驗。
首先是心態,如果你是父母,在你的孩子考上大學辦升學演的時候,期待值也不要太高,除非真是C9之類的頂尖院校,在這個龐大的篩選體系下,已經卷到了塔尖的人,否則期待值拉滿,認為累死累活供個大學生,畢業了一定得如何如何,比如白領出入寫字樓之類的,會把孩子的路越逼越窄的。
隨著大學生數量越來越多,高質量崗位供給大概率是跟不上的,那大學畢業之后做任何工作都有可能,要在心態上能夠接受,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比如動不動「你好歹是個大學生干這個?」、「你讀這個大學有什么用?」……其實我們都知道,是父母們太想要孩子讀這個大學了。
如果你是大學生,道理是一樣的,期待值放下來,掛在高三教室里的那些橫幅口號以及那些老師講的什么考個好大學就好了并不是真相,而且會離真相越來越遠。
所謂提高一分干掉千人也不是真相,它只是考試這幾個小時里的真相,從考場上出來之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媽,接下來的人生軌跡和原生家庭實力以及資源能力息息相關。族望留原籍,家貧走他鄉,古來如此。
一個有效的策略是,在讀大學的時候,越不癡迷學歷越早靠近市場越好,這不是讓大家去做兼職的意思,兼職還是打工,而且市場規模就這么大,去做自媒體,以互聯網為跳板,把自己的內容產品供應給所有人,如果你做TK和油管的話,還能供應給全球觀眾;或者跨境做做也行,看看這一行怎么玩。
賺不賺錢是其次,在不需要賺錢的階段去熟悉市場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藝高人大膽點,去美股看看也不是不行。
這些技能和經驗在畢業之后一定是有用的,原因很簡單,現在大家都窩在網上,如果大家都像以前那樣窩在街邊,那去街邊刷電線桿廣告就業是有效的,因為所有這些內容的本質都是銷售,只是形式不同了,以前銷售靠打電話和喝酒,現在銷售靠寫文章和拍圖,以及做號。
還有AI,這絕對絕對是值得關注的,當然單純的研究AI對普通人沒什么用,關鍵是需要先自己給自己一個AI的應用場景,邊用邊學才能感受到AI大模型帶來的效率極大提升。
以我自己為例講講我的感受吧,大家都知道最近我做了一個大健康類的賬號,接到了一個廣子,這個產品是需要去論證里面某個成分能起到的特定作用,我又不想寫得很模糊,擱以前肯定得大量查醫學資料。 但現在我用豆包 的學術搜索, 把 產品成分和 效果輸入進去, 包裝成一個問題, 豆包連同外國文獻都給我找出來了,效率拉滿。 寫上去之后, 甲方很滿意。
那些說AI是騙人之類的說法大家就這么一聽就行了,歸根結底是很多人找不到自己的工作場景里如何用AI去提升效率,也沒有工作流之類的意識,在這種情況下AI肯定沒用。
這就好比高爾夫球這種東西,富人家庭孩子學了有用,因為這些孩子長大了能通過這項技能進行社交,談生意(有生意可談),本質上是父母能夠為他們的孩子提供這項技能的變現場景;中產家庭孩子跟著學,那大概率就是沒用的,因為孩子學了,但中產家庭的父母并不能為他們的孩子提供這樣的變現場景,也就只能學了而已。
所以你看,應用場景其實比具體的技能學習本身要重要一些,而應用場景只能在市場中被挖掘。 4年時間,深耕一領域,足以生產很多,足以改變很多了。所以越對考研考公不抱有想法的人,越要盡早地開始熟悉市場。
反正我是打算等我女兒上完小學就開始給她買設備讓她玩自媒體,畢竟我就是做這一行的。 最后,我寫的是學歷貶值哈,不是讀書無用論,千萬不要誤會。
很多東西文章不能直接發,歡迎加朋友圈嘮嗑:
-END-2025年1月6日-
*本文封面圖來自《北平無戰事》
*全平臺賬號:挪威TALK
*歡迎左側一鍵轉發至朋友圈,同時右側在看與點贊
歡迎點擊下方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