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已經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最近有不少消費者反映,他們遇到了操作退款成功后,錢卻遲遲不到賬的情況,向銀行和購物平臺詢問,得到的回復都是“按相關規定,退款到賬需要一定時間”。
因產品質量等原因,消費者申請退貨退款,這是網購過程中的常見現象。不管是有理由退貨,還是無理由退貨,法律都明確支持。按說,退貨后就應該及時退款,但部分消費者發現,購物平臺顯示退款成功,自己卻未收到這筆錢,這既給消費者造成困惑,也會影響再消費。
在消費者認知里,既然網購時付款秒轉賬,退款時也應該秒退款。但現實中退款現“拖延癥”。某平臺顯示:在線儲蓄卡支付、信用卡支付退款處理周期為1天,銀行退款處理周期分別是1個工作日至7個工作日、1個工作日至15個工作日,退還方式均為退回至原支付卡。
顯然消費者不理解這些問題:付款與退款的效率為何差異如此之大?平臺顯示退款成功,為什么錢卻卡住了?所謂“退款到賬需要一定時間”依據的究竟是哪部法律“相關規定”?這種退款“拖延癥”能不能治?更離譜的是,退款拖延,平臺卻要求消費者提供銀行流水證明。
有的消費者本來要用退款重新網購,但退款遲遲不能到賬,自然就會影響重新消費,這不免對消費者生活造成影響。而有的消費者為追問退款,在網上投訴或打電話投訴,也耗費時間等成本。當然,這種退款“拖延癥”也影響平臺信譽和業績,希望引起有關各方高度重視。
從報道來看,這種退款拖延似乎與銀行退款處理周期較長有關。那么,這究竟是因為技術問題,還是因為制度問題,或是有不可告人的原因?要知道,在網購成為主流消費方式的今天,銀行會有大量退款需要處理,但假如將這種退款挪用于銀行經營,也可能會造成退款慢。
也就是說,相關銀行需要說明原因,自證清白,給消費者一個滿意的交代。否則,消費者就會懷疑銀行打著“相關規定”的幌子,將這種退款暫時挪用于資金周轉,從而導致退款延遲到賬。坦率說,這種退款是正常資金,退回原支付卡號,并不會涉及打擊網絡詐騙等問題。
相關電商平臺也應該積極協調銀行實現及時退款。筆者常用的幾款購物應用,似乎沒有出現退款“拖延癥”,這或許說明并不是每個平臺都存在類似問題。如果平臺能協調銀行共同提高退款效率,這對平臺信譽和形象也是加分;反之,退款拖延,消費者對平臺印象也會變差。
而且,這是否涉嫌歧視,也值得關注。有消費者反映,“在我投訴完的第二天,就收到了這筆退款”,有關方面有“欺軟怕硬”之嫌。這對不積極投訴的消費者就涉嫌歧視。另外,有銀行表示,儲蓄卡退款會很快,信用卡則需要一定時間,這對信用卡用戶是不是一種歧視?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前三季度全國網上零售額10.9萬億元,增長8.6%。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9.1萬億元,增長7.9%。這表明網購需求仍然很強勁。但也要解決影響網購的退款“拖延癥”等問題,只有為消費者掃除一切后顧之憂,我國網購消費“蛋糕”才能做得更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