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好朋友和我絕交了、放假了總是不想寫作業、未來的人生不知道怎么規劃……很多中國孩子都有相似的成長煩惱。作家林欣浩近日出版兒童哲學啟蒙書《會思考的孩子》,引導孩子通過獨立思考,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法。
《會思考的孩子》。出版社供圖
在北京培新小學,面對100余名六年級小學生,林欣浩從“如何避免拖延”這個讓人頭疼的話題入手,與孩子們展開了一場有趣的對話。林欣浩從孩子們再熟悉不過的“龜兔賽跑”寓言故事入手,為這個故事加了一個新情境:烏龜和兔子被繩子綁在了一起,他們該如何到達終點?
通過林欣浩的分享,孩子們知道:烏龜代表理性,追求堅持;兔子代表感性,渴望放縱。兩者通過繩子拉扯,從而導致人們在拖延時很痛苦。他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的選擇,并進一步引出了書中的觀點:懶惰是人的基因,想要克服懶惰,就要利用基因的特性,控制自己。比如,我們可以把很難完成的作業像切胡蘿卜一樣切成小塊,一點一點地完成;每完成一小部分,就給自己一定的獎勵,讓自己收獲成就感,更有信心和動力去完成更多。
在北京一家書店的新書分享會上,林欣浩針對時下熱門的話題“AI時代孩子該具備哪些技能”,與現場家長交流。孩子擁有什么能力,才會不被AI所替代?林欣浩給出的答案是:能體現“人性”的地方。“人性+AI”,就是最大的生產力。勇氣、信念、理性,分析事情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控制情緒的能力等,正是孩子最需要的。
如何幫助孩子提高應對未來劇變的能力呢?林欣浩認為,2000多年前的哲學家就已經給出了答案。在《會思考的孩子》這本書中,他引用了近30位古今中外大哲學家的重要思想,讓孩子站在思想巨人的肩膀上看問題。比如,回答要不要闖紅燈時,他引用了蘇格拉底的觀點:人類有理性,會講道理。所以我們應該用理性來克制自己的本能。
作為文史哲類科普作家,林欣浩沿用其代表作《哲學家們都干了些什么?》《哇,歷史原來可以這樣學》等的講述風格,通過貼近生活的幽默講述,讓孩子在大笑中學到知識。他希望從身邊小事入手,讓孩子能輕松地理解哲學到底是什么、如何獨立思考,以及如何把握人生。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