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
越夜越美麗
微信后臺總有光谷居民留言呼喊“求光谷咖啡地圖”“求光谷過早一條街”,但所有人默契地只字不提“光谷酒吧”。
直到最近從漢口驅車40公里去光谷,喝了一輪之后,我確信光谷酒吧是光谷人的私藏。
不管是在5A級寫字樓勤勤懇懇的打工人,還是初出茅廬求職受挫的年輕人,他們晚上都有自己的山海可奔赴——可以打卡的高空漂亮酒,溫馨鬧騰的homebar, 武漢最燥的夜店……
樓里掙錢樓里花,在廣袤的樓中店酒吧高效率轉場,這很光谷。
一切隱秘而沸騰,臺上永遠有人在唱,臺下永遠有人在歡呼,酒不喝干,歌不唱完,不說晚安。
你還在bistro,光谷已沉迷于Home bar。
home bar就是家庭式酒吧,主打私密性和安全性,店主就像個大管家。拜托,不要叫人家主理人。
武漢home bar看光谷,光谷home bar看華科。
華科周邊已經開了四家homebar,進去玩甚至要“卡學歷”:
在校大學生憑學生卡進入,畢業三年內憑學信網/留服證明進入。其他,免進。
經營華科home bar的張振宇表示,門檻設置主要是為了減少代溝,增加有效社交。
他目前還在讀博,之前在光谷泛悅城租房的時候,喜歡在家搗鼓調酒,請同學們過去喝,氛圍巨好,慢慢萌生開bar的想法。
華科home bar才開兩個多月,店在聯峰時代廣場,夜晚的大樓冷冷清清,但一出電梯,就能感受到熱力。
內場已經站無虛席。學生們一波波在走道說說笑笑,有人秀起了肌肉,有人在擁抱,好熱烈呀。
裝潢很簡單。簡易吧臺,露營風座椅,紅色氣球頂著天花板。黑板上有酒單,還有“正”字計分板。這是開業時搞酒蒙子挑戰的遺跡,參與者們都積極為自己學院上分。
從黑板記錄來看,材料學院和電氣學院的同學們,酒量喜人,德藝雙馨。
我去的那天剛好是平安夜,活動是飲盡杯中酒后能免費點歌。酒吧現場很快變成KTV、熱舞、脫口秀的大雜燴party。
下行年代,home bar低空起飛。沒有營銷,沒有低消,年輕人不用操心開臺費,不擔心酒水刺客。i人e人最后一拼桌,都是窮開心的自己人。
我們第二天又去了憶山丘home bar,情景再現,另一棟寂靜的大樓因為home bar熱鬧起來。
昏黃燈光里有人在玩桌游,吃鹵菜,喝小甜水。老板不介意大家點外賣,酒單上手寫品名“華科傍晚”“武大清晨”“地大天橋”,多校聯歡。
home bar永遠有一個小舞臺,臺上臺下的人偶爾已讀亂回。
“大家會唱你你你要跳舞嗎”
“oohooh~會會會!”
“我猜你們肯定記不全歌詞,下一句是啥”
“一樣的”
……
從笑作一團的人群中走出來,同事備受鼓舞,要把光谷模式帶回漢口,“就是不知道會不會有市場?”
最熱門的光谷酒吧還是“大冰的小屋”。
好多人排隊等叫號,在室外等位桌上下著棋喝著奶茶的一對男女念叨著:“不知道去哪啊,這兒都是唱民謠,不會出錯的。”
我有點擔心里面一屋子都是跟大冰老師一樣的人設:老背包客、黃金左臉、油畫師、半吊子鼓手、皮具設計師……
結果大冰的小屋很有點人類多樣性。還沒畢業的大專生、紋身師、上班十年的UI設計師都在。我一進門甚至偶遇了幾年沒見的北京前同事,“世界太小了”,她來武漢玩,被光谷干軟件開發的朋友帶這兒湊熱鬧來了。
這里定位是音樂酒館,有基本的調酒和茶水。在場的看起來都很家人,有同學在這兒過生日,為一首翻唱的《董小姐》流眼淚,簡單的和弦,人聲響亮,臺上臺下不過幾步之遙。
整個光谷像一個巨大的唱吧,看著那些跟著音樂嘶吼的年輕人,我感到時間在倒帶,就好像這還是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明明光谷在用最快的速度奔跑,然而這里最年輕的人心里還在為“拉薩”“詩與遠方”感動,這些詞語在互聯網上早就代表著老一輩過氣的情懷。
光谷盛產寫字樓,樓中店酒吧自然也是特產。新世界T+大廈就有好幾家酒吧,動動手指按下電梯,就能在不同的酒局間穿梭。
KK bar在樓里開了五年多。壁爐火光暗調里,有爵士女聲淺吟低唱。服務生們西裝領帶穿梭,其中一位正在倫敦UCL念大三,他發現自己對高端服務業感興趣,于是GAP一年,來武漢的酒吧里實習。
商務人士偏愛KK bar,從25樓看下去,關山大道全景盡在掌握。窩進皮沙發,點上一杯教父,創業者可以先做個霸道總裁的夢。
往下一層,是才開一年半的轉角酒廊。這家店集齊了洞穴風、漂亮酒等網紅元素,學生和上班族都愛來。「蝶吻」特調是店里最受歡迎的漂亮酒,以香水為靈感,清爽香潤。
酒呈上來,蝴蝶飾品裝飾杯身,杯口邊緣噴著可食用的熒光粉,在燈光下,如百千蝴蝶翩然而至。
店長小馮說,最初他們也想走商務風的,沒想到到頭來走通的是打卡風,熱度一直居高不下。“學生來打卡會用一種很真摯的眼神看你,會感覺到他們很開心很激動。上班的人就算拍照打卡也不是這種狀態”。
打卡好說,光谷的酒吧是會打拳的。
就在同一棟樓,隱藏著一家underground氣息十足的拳擊酒吧,白天是拳館,晚上是酒吧。節假日和周六晚上有拳賽,拳擊手大多來自搏擊俱樂部,還有省隊的冠軍,花99元入場后會送一杯嗨棒。
這里或許是光谷男的天堂吧。不管頭發稀疏還是茂密,很多男人一進場就往沙袋邊鉆,左鉤拳右鉤拳比劃起來。
拳賽通常是晚上10點到12點進行,拳手和觀眾越夜越精神。戴好護齒,露出滿背紋身,臺上纏斗難舍難分的時候,男觀眾們開始尖叫,邊大喊“頂住”邊揮舞起拳頭,樓上包廂的客人也從放著威士忌的桌邊起身,走到透明玻璃前,饒有興致地看肌肉閃光,看群情激奮。
聽工作人員說,最近一些創業公司帶著員工們來這里喝酒看拳,作為團建。老板之心,昭然若揭啊。
在光谷工作求學的女性們,更鐘愛社區感強的小酒館。
保利時代中心附近的栗子小酒館有七成顧客都是女性。工作日晚上大概10點左右,這里陸續坐滿,不斷有人進來和吧臺的人打招呼。
老板萬老師回憶,某個周五的夜晚,一個女生獨自坐在吧臺玩數獨,她沒等待誰,也不焦慮,點了兩杯雞尾酒,慢慢喝慢慢玩。
還有一次,比現在更冷的日子,一對夫妻從店里挪到室外去坐著,他們即將簽字離婚,當時店里正放著《The winner takes it all》,相當應景。
萬老師他們能感知到客人,需要聊天就聊天,需要安靜就安靜。網友們稱這里為打工人的情緒加油站。
店里的特調酒單《關山大道的日與夜》,光谷風味十足。
另一位老板嚴浩,他的一位朋友在光谷拍攝了一組攝影作品,倆人一起接著照片的情緒給每一款酒取了名。“如果用武漢旅游景點取名,感覺光谷人沒那么大感觸,干脆弄點跟他們上下班有關的稱呼。”法國風情街上的天使雕像,雄楚大道高架下飛馳的陌生人,都是酒單上的主角。
嚴浩之前在漢口的酒吧“醇”工作過,在他看來,“漢口的客人更有老錢的感覺,這里的學生和上班族更多,更容易打交道,比較自來熟”。
夜更深時,喜歡鬧騰的人會組團去ESMI,在EDM大廳感受聲光電和潮男靚女齊舞的多重刺激。這是光谷人口中的大型蹦迪天花板,年輕人在這里開啟派對人生。
喜歡安靜的人,則默默繞到創業街背后, 從一條不起眼的小路上坡去開了12年的Old Friends酒吧。在光谷,這是妥妥的老店,位置隱秘,充滿情懷,是資深光谷人的快樂老家。
不看酒單,要一杯“糖小姐”,是熟客相認的暗號。一個shot的混合風味伏特加飲盡,再將裹上砂糖的檸檬果肉,嚼碎落肚,才能凸顯糖小姐的凜冽。
三五好友一起來的,都是點好幾排酒,一一干杯。零點過后,客人們喝起店里送的熱湯。酒解憂,湯解酒,光谷的夜晚,絲絲入扣,正漸入佳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