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歲千般皆過往,新年萬事皆可期。揮別2024,喜迎2025!
日月有流轉,奮斗不停留。新的一年,懷揣希望,當我們踏上征程,腳下的路該往何方延伸?相信下面這份城市名單將會為你的未來人生去向提供很有價值的參考。
考察一個城市的經濟活躍度如何?是否值得投資?是否有突出的發展前景?有很多的維度,比如GDP,人口增量等。
但大家都懂得,GDP反映的是一個城市的宏觀經濟層面,顆粒度比較粗。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個指標既實用精準,又能從細節上看到一個城市的內部發展結構。
這就是劉曉博團隊提出的“體制內強度指數”。它具體是指,一個地方體制內人員(包含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繳存公積金人數占當地全部繳存人數的比重。
比重越高,這個地方的“體制內強度指數”就越高,市場化程度就越低,就越不適合創新和創業,也不適合投資買房。
上圖是26個萬億城市在2023年的公積金繳存情況。從中可以看出煙臺、鄭州、泉州、西安、福州、濟南、武漢,這七個城市的體制內人員繳存公積金占比較高,都超過了45%。尤其是煙臺、鄭州、泉州、西安和福州,體制內人員繳存公積金的占比超過了一半(50%)。
泉州的民營經濟向來發達,體制內人員繳存公積金的占比為什么這么高呢?最可能的原因就是泉州雖然民營企業發達,但是民營企業為員工繳存公積金的比例低,說白了沒有按照國家要求保質保量的交,導致體制內人員繳存公積金的占比高。
鄭州和西安則情況類似。這兩個北方城市,GDP增長較快,但是當地營商環境有待改善,民營企業發展不夠充分。這也導致這兩個城市想找一份待遇好的工作機會,比較難。
那么煙臺為什么這么高呢?分析認為,這是因為山東首個央企總部——國家電投核能總部于2022年遷入煙臺。
央企都是航母型公司,體量大,旗下分公司都有很多家。這一下就拉高了煙臺的“體制內強度”。
從上圖還可以看出,蘇州的“體制內強度”是最小的,翻譯過來就是蘇州的民營經濟非常發達,蘇州GDP常年高居全國第六,主要是民營經濟貢獻的。
蘇州這樣的城市市場化程度更高,創業環境更好,更加包容開放,機會更多。
當然,一個城市要發展,不光要看它的現狀,也要看它未來的發展趨勢。
通過上圖可以看出:過去五年來,大多數城市公積金繳存中的體制內員工占比都有所下降。
這一方面說明民營企業在對員工的公積金繳存方面越來越規范。另一方也看到這是市場化的正確方向,提供90%以上就業崗位的私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是大趨勢。
通過上圖可知,最近5年來,蘇州的民營經濟還在不斷壯大。而“體制內強度”比較大的武漢,過去五年,公積金繳存中體制內員工占比下降了7個多點。
武漢的大學生多,就業崗位少,就業難度是全國出了名的大。好在,從趨勢來看,武漢正在改變。
深圳、廣州的“體制內強度”在2018-2023年間分別小幅提升了0.48%和2.96%。
深圳近年瘋狂建設和引進學校、醫院、科研院所,并且有央企總部入駐,導致深圳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職工繳存占比有所提升。廣州則是國有企業占比有所提升,通過往年數據能看到廣州上市國企數量翻倍。
煙臺和青島是山東的兩個重要城市,和濟南一起貢獻了全省前三的GDP。然而,在“體制內強度”方面,過去五年,相對于煙臺的大幅上升,青島大幅下降。可見,在可預見的未來,青島依然是山東一哥,地位非常穩固。
無論是就業、投資、創業,還是買房,都要選擇那些“體制內強度指數”偏低的城市,一般在40%以下都是不錯的。如果這些城市還級別高、受國家重視、有顯著人口增量,那就更完美了。
如果一座城市的“體制內強度指數”高,還級別不高,又沒有政策加持,人口又在流失。那人們將用腳投票離開這座城市。當然,如果你是縣城婆羅門,那就另當別論!
參考資料:搜狐城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