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作為“復雜經濟學”的創始人,布萊恩·阿瑟在本書中匯集了多年對復雜經濟學的研究。其核心思想可以歸結為:經濟不一定處于均衡狀態,演繹推理將被歸納推理所取代。
這是一本見證“復雜經濟學”成長的著作,你將看到“復雜性思維”在經濟學領域是如何發展起來并形成一門嶄新的學科。
詳細討論了“愛爾法魯酒吧問題”和“圣塔菲人工股票市場”兩個重要項目。
關于技術是什么以及技術是如何進化的,布萊恩·阿瑟提出了“組合進化”的概念,并進而討論了路徑依賴和技術鎖定。
布萊恩·阿瑟
著名經濟學家,研究經濟正反饋機制的先驅。
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和運籌學博士學位,37歲就成為斯坦福大學*年輕的經濟學教授。
1987年獲得“古根海姆獎”,1990年獲得“熊比特獎”。
1987年進入圣塔菲研究所,投身于跨學科的復雜性科學領域。1988年,主持圣塔菲的研究項目。他是圣塔菲的元老級人物,也是復雜性科學的奠基人。他因成績突出而榮獲首屆“拉格朗日獎”。
對技術與科學、經濟之間的關系,他見解獨特,是一位技術思想家。
2014年,由湛廬文化引進出版其著作《技術的本質》(The Nature of Technology: What It Is and How It Evolves)。
引 言 復雜性思維造就復雜經濟學
01 什么是復雜經濟學
02“愛爾法魯酒吧”問題
03 圣塔菲人工股票市場
04 收益遞增和路徑依賴
05 經濟中的過程與涌現
06 再好的經濟和社會系統也會被“玩弄”
07 技術究竟是如何進化的
08 技術進化所引發的經濟進化
09 復雜性的進化
10 認知科學
11 確定性的終結
結 語 復雜的經濟需要復雜經濟學
附 錄 未來的經濟學原則
注 釋
譯者后記
參考文獻
那么,對于由廠商資助開發的技術,策略性行動會不會改變上面描述的這些結果?對于這個問題,我們還沒有完整的答案。漢森(Hanson)在一個基于上述模型的模型中表明,在存在策略性行為的情況下,對技術的市場排斥也會發生:廠商會采取滲透定價法,即在早期承受一些損失來換取日后潛在的壟斷利潤,最終除了一個企業之外,所有其他企業都退出的概率為1。但是,在貼現率很高的情況下,企業最感興趣的可能是當前的銷售額,而不是讓競爭對手關門大吉,這樣市場分享現象就會重新出現。
在澳大利亞,大多數樹,典型的如桉樹的葉子都比較薄,陽光可以穿過樹葉,因此澳大利亞的樹看起來與英國的樹有很大的區別,它們枝葉更稀疏、更不擋風。結果是,這些來自英國的畫家沒有畫好澳大利亞的樹。事實上,澳大利亞本土出生的畫家,整整花了一代人的時間,才畫出了看上去真正像澳大利亞的樹的畫。在此之前,來自歐洲的畫家會在不知不覺間進行“歐式”聯想,并“強加”給澳大利亞。同樣地,這個時期的歐洲畫家,把非洲原住民畫成了“黑皮膚的歐洲人”。我在這里并不是要批評這些藝術家,而只是想提醒讀者注意,我們采取的行動其實建立在我們的無意識聯想之上。我們必須搞清楚,我們的想象是什么、它們來自哪里。我們必須對它們持懷疑態度。我們需要一種“禪意”,即我們必須先超脫一點,以一個“初生兒”的心智角度觀察一番。我們必須意識到,理論不是外生的。恰恰相反,它們是人構建出來的,而且這個“人”在其他情況下也要有計劃,那些計劃在那些情況下有時是適合的。因此,我們只有掌握了經濟思想史,才能對我們在經濟學中建立的關聯以及它們的出處有充分的意識。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