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溝通,人和人之間,通常是希望通過溝通解決問題。但問題就在于,問題的解決從來靠的就不是溝通。
換句話說,人和人之間是沒辦法溝通的。
要理解這個,需要先知道,溝通只是人和人之間信息交換的一種方式之一而已?所以,溝通最重要的作用是信息的傳遞,反饋與交換,溝通從不負責解決和處理問題。
也就是說,言語最好的應用場景其實是閑聊,撒謊,調情(緒),擺龍門陣,演說,相聲,脫口秀,搞娛樂等等……而不是用于通過溝通解決問題。
為了更好理解,我們可以從解決問題這個思路去反推:比如兩人出現了需要溝通的情況,通常指的是出現分歧,不是有信息需要傳遞,那這時候,就需兩個人冷靜地自己的思路都講出來,然后再決策,于是就會出現三種情況:
1、一方依從另外一方,分歧停止。
2、雙方想法都不行,合議之后找到了另外一個雙方都認可的解決辦法。
3、雙方互不認可,問題無法解決。
現實生活中,第1和第3種情況最多,第2種情況特別少,因為需要雙方都具備極高認知的情況下才會發生,不然不可能發生。而第3種情況沒什么好談的,只有大路朝天各走半邊了。
我們重點看第1種情況,為什么溝通之后,一方愿意依從另外一方,也就兩種情況:
第一、雙方信息交換之后,有一方在問題本身的認識上認可另外一方。這種情況其實也不多,但也算是常見。
第二、其實一方在問題本身的認識上,完全就認識不到,也無法理解,但基于對方的角色,地位,身份,形象等等選擇相信,或者不得不,以及想了下也無所謂于是選擇依從另外一方。
這種情況就很多,為什么很多分歧的解決,需要第三方,就是因為溝通從不解決問題,只有通過第三方才能解決,而第三方的角色必須是雙方都認可(或者依從)的,才能充當有效的決策者,不然也是失效的。
比如家長和孩子,老師和學生,領導和員工之間,丈夫和妻子之間,有多少分歧是在問題認識上真的認可另外一方,然后達成一致呢?
很少的,基本上能達成一致的都是礙于對方的角色,被迫無奈,不得不認可,或者選擇相信對方。
這就是為什么哪怕公司整天開會,有些問題還是沒法解決,因為解決問題的核心不在于溝通,而在于信息收集和反饋之后,決策者能做出正確的決策。
如果事情復雜,環節多,還需要執行者認可或者相信決策者,并能執行到位才行。任何環節出點問題,最終結果都可能打折扣甚至失敗。
又比如家長認為孩子吸煙不好,不希望孩子吸煙,于是就去溝通,結果孩子反駁,或者假裝認可,那這個分歧就無法解決。于是家長也只能接受孩子吸煙這個事實,不然就沒法相處。
要是家長一開始就不認為吸煙不好,那分歧就不存在,或者反過來,孩子也可能因為厭惡父母吸煙,希望父母不要吸煙,而產生分歧,最終也只有一方依從另一方,分歧才能停止。
所有,很多公司的一把手,都喜歡出來打造IP,就是因為人們無法在具體事情上做出最佳決策,所以就傾向于選擇依從(或相信)自己喜歡或者認同的IP的言論,讓IP幫自己做決策。賈躍亭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無論多離譜,依然會有很多人相信他。
這就是為什么人們經常說,遇到對的人,或者志同道合的人很重要,本質上就是因為溝通無法解決問題,為了減少分歧,降低消耗,把時間和精力都用在對大家更好的事情和方向上,那最省油的辦法就是找到對的人。懂(共識)就不需要溝通,不懂(認識分歧)那就怎么溝通都無用。
什么才是對的人,如果不涉及客觀認識上的判斷標準,就理論上講,對的人,就是那些和自己不反著干的人。
二
最后,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比如目前汽車的自動駕駛方案,主要有兩個方向:
一個是特斯拉的純視覺(攝像頭)方向,一個就是攝像頭+雷達組合的方向。目前除了特斯拉堅持純攝像頭方向以外,市面上其他車企幾乎都是后一種(或者壓根就沒方案,方案就是等著別人做出來了自己用)。
特斯拉給出的理由是:人就是靠眼睛的視覺駕車的,所以攝像頭加軟件就可以解決自動駕駛,不需要雷達,而且要是攝像頭和雷達發生沖突的時候,系統無法做出決策,不知道該以誰為準,所以雷達只是過度,不是最終解決方案。
那另外一種方案的理由:就有點多了,比如目前技術上還達不到純攝像頭,需要雷達輔助,但這個只是客觀現實,并不涉及到認知和邏輯上的判斷。
還有人說,要是遇到大霧天,沒有雷達,光靠攝像頭,那完全無法識別,指定撞車,這種思路就有點想多了。
誰會在大霧天開自動駕駛,而且即使在大霧天自動駕駛,那系統也不可能在前面無法識別的情況下像飛機在空中一樣,正常跑吧!
如果在這種情況下,那換成攝像頭+雷達呢?就能解決么?也未必啊,一方面攝像頭看不到前方,一方面雷達能識別,這時候,系統是選擇攝像頭做決策,還是選擇雷達呢?如果選擇攝像頭,車子就會慢下來,雷達其實就多余了。
如果依從雷達的決策,那車就會在大霧天用正常速度行駛。這樣的話,坐在里面的人不知道會作何反應,不知道怕不怕,即使不怕也不擔心,那要是路段中遇到紅綠燈,攝像頭也看不到,那是不是,雷達可以直接闖紅燈了?好像也不該這樣吧!
當然也有其他可能,比如未來汽車全自動駕駛之后,紅綠燈都消失了,人隨便橫穿馬路也不會被車撞,自動駕駛汽車可以應付任何突發情況,汽車可以像飛機在空中一樣,肆意狂跑,并且說停就能馬上停,那就壓根不需要紅綠燈了。
……像這種認識上的分歧,就不可能通過溝通解決。在問題被解決之前,兩種不同方案之間的分歧就無法停止,雙方都覺得自己對。
但誰的方案更好,很好驗證,只需要等結果,因為最終結果會證明,成本低和效果好的一定會被人選擇,只是時間問題。
同樣的道理,充電和換電到底誰好,很簡單,錯誤(過渡)的方案最終會消失,時間會證明,充電才是最好的方案,就跟手機進化史一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