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些風(fēng)景
是你再也不會遇見的
今年冬天,長江水位比往年同期低了10米以上,漢水也“瘦身”得厲害,露出埋藏多年的“秘密”。武漢本地人沿江散步,竟也誕生了游客般的新鮮感。
南岸嘴露出大片白色沙灘,周末下午,總有人在“武漢馬爾代夫”野餐。漢陽國博江灘,碼頭棧道的“時空之門”浮出水面,不少人來穿門許愿,畢竟,就要過年了。
CHAPTER 1
武昌江邊
釣魚佬發(fā)現(xiàn)一艘古船!
周末在漢口江灘二橋下,碰到一個冬泳爹爹。
“長江要干了喂!”他回憶剛才游到江心,腳底突然觸到河床,連忙站了起來。江里游泳七十年,老人家頭一次遇到這種情況。
更熟悉江邊地形的人是釣魚佬。
多年前,漢陽造遺跡就是釣魚佬發(fā)現(xiàn)的。我的釣魚朋友,一年有三百天在江邊晃。今冬,他和釣友組成一支民間考古隊(duì),還真在武昌江灘發(fā)現(xiàn)了一艘“古代沉船”。
這艘木船長約二十米,寬五六米,嵌入泥沙,僅露出橫梁和頂部。船側(cè)裸露的木樁已腐蝕成黑褐色。
武昌區(qū)文物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hù)中心的工作人員認(rèn)為,這是一艘晚清民國時期的民用船,可能有物品遺存,有一定研究價值。
除了沉船,朋友還找到了古瓷。他常去的鸚鵡洲橋武昌橋頭,露出一片碎石灘,石頭縫里堆滿生活垃圾,還有不少瓷器碎片,“江中間的‘小路’上也有。”
|| 圖片由網(wǎng)友提供,拍攝于天興洲
一位從事武漢歷史研究的老師推測,這些瓷器碎片可能是商人隨意丟棄的殘次品。鸚鵡洲橋武昌橋頭是巡司河入江口,宋朝起就是武昌城的南市,熱鬧得很。
朋友說,有個釣友在天興洲找到一個瓷杯,底部刻著“宣德”二字,明代的啊。這件事上了熱搜,網(wǎng)友評論說是青花瓷,讓他趕緊去北京換一套四合院,也有人勸他上交給國家。
“最后杯子去哪了?”我好奇。“他怕攤上事,原地扔了。”
去江邊撿瓷器的市民越來越多,省文物信息交流中心的修復(fù)專家就此聲明:這些瓷片多為晚清到民國時期,價值一般,且多出自民窯,不建議去撿。
CHAPTER 2
渡劫渡人渡官渡火車
從前江邊好忙
||圖片來源:張大水
江夏金口的槐山磯駁岸舊址,建于明代嘉靖年間,臺階式結(jié)構(gòu),花崗巖條石砌成,裝飾有石雕欄板和紅白相間的燈塔。
駁岸全貌僅在枯水季顯現(xiàn),張大水常在每年這個時候去拍照,他說,有點(diǎn)像愛琴海和地中海的古希臘、古羅馬城邦堡壘。
||圖片來源:張大水
今年冬天,武漢露出不少這樣的渡口。
鸚鵡洲橋附近,從武昌造船廠往江邊走,有烈女渡遺址。這是一座有三百多年歷史的古渡口。每年枯水季,岸邊會露出一塊舊石碑,顏色鮮紅。
||據(jù)傳在清康熙年間,當(dāng)?shù)鼐用裨诮躺辖ㄆ鹆遗簦煽谝惨虼说妹傲遗伞薄A遗膳c漢陽古城隔江相望,是連接武昌、漢陽的重要渡口。幾百年來,人們在這里過江,上巴蜀,下蘇皖。
現(xiàn)在,烈女渡全貌露出來了,石階蜿蜒,通向渡口,石階里還砌著幾塊武昌古城的城墻磚。
||黃鵠磯碼頭
平湖門邊的黃鵠磯碼頭舊址,在明洪武年間曾是僅供官船停泊的官渡碼頭。1866年,武昌府在這里設(shè)置水文司,刻了兩處水文標(biāo)注。
現(xiàn)在,這些石刻全部裸露出來,完好無損。
||沉船隔壁是江邊鐵軌,粵漢碼頭遺址,老渡口露出水面。
武昌長江二橋下,江邊鐵軌再次出現(xiàn)。不同往年只露出一小段,而是一長條伸向江心。靠近江邊的鐵軌表面布滿鐵銹顆粒,腳踩上去發(fā)出細(xì)碎的聲響,枕木上附著各種貝類。
鐵軌盡頭,一塊巨大的石階,是過去停船的泊位。旁邊礁石嶙峋起伏,水波拍打,濤聲回響。
CHAPTER 3
暗河探險(xiǎn)
我勸你還是別去了
二七長江大橋漢口橋頭出現(xiàn)一大片淺灘,把漢口江灘和天興洲連起來了,人稱“武漢鹽湖”。
江水退卻,沙地綿延,淺水洼泛著波光,白鷺悠然踱步。這里能看到一些奇怪的腳印:三角形、梅花形、鷹爪形。據(jù)說前段時間還有野豬賽跑。
住二七的朋友說,“漢口這一片,本來就是一個沙洲接一個沙洲。”曾經(jīng),漢水匯入長江沒有絕對的主入江口,而是分成多個水道,一條又一條小河汊與長江交匯,泥沙淤積成沙洲。漢口也就是這么淤積出來的。
“現(xiàn)在大部分水道都變成了漢口的排水渠、下水道、暗河。有一條河今年露出來了,就在二七橋附近。”他帶我去看。
江邊的泥土出現(xiàn)一條十米寬的裂縫,裂縫下五米,一條溪流蜿蜒于沙地之中,兩岸土層干裂,斷面呈頁狀,紋路復(fù)雜。
溪流潺潺聲,一棵巨大的古樹根,橫跨水流,虬曲蒼勁。樹根縫隙間,生長著幾叢野草。在江邊散步的人排隊(duì)扶著樹根過河。
不要下去玩!看似平坦的河床被江水浸泡了無數(shù)日月,已成沼澤,一踩整條腿就陷下去,拔出來,鞋子就永遠(yuǎn)留在里頭了。
別問我是怎么知道的。
CHAPTER 4
江心大吊車
忙著打撈沉船
跨過暗河,來到長江二橋下的汽渡碼頭,幾艘大船停在江中間,上邊裝著吊車。找路人打聽,這可能是在打撈。
現(xiàn)在水位低,是撈沉船的好時機(jī)。去年秋天,長江中上游史上最大噸位沉船“銀祥9966”在陽邏打撈出水。這艘船2018年就沉在主航道上,體積大,打撈難度高,今年水位太低,不撈出來會剮蹭來往船只。
“長江武漢段至少有20多艘沉船,其中14條在陽邏那邊,武漢百慕大啊。”路人說,其中最老的是1940年沉的。
CHAPTER 5
擱淺的貨輪
和武漢人一起等待春天
沿著漢口江灘散步,能看到“擱淺”的船。二七橋下,幾艘大貨輪平穩(wěn)停在江中間,風(fēng)吹浪打不帶晃。曬太陽的船員說,準(zhǔn)備開春再開走,現(xiàn)在還能在江里當(dāng)個航標(biāo)。
船與船把江水分割成一塊塊池塘,大群江魚擱淺蹦跶,吸引來不少釣魚佬。
魚太好釣也是煩惱,一個玩路亞的大哥說:“以前好幾天才中一次魚,中魚了不知道多刺激,現(xiàn)在天天中,不刺激了。”
“我又不吃魚。”說罷,他將一桶魚倒進(jìn)江里。
CHAPTER 6
水枯石爛
露出一段情書
張大水說,在枯水季,從南岸嘴沿漢江一路走到漢水鐵橋,會看到一大片碼頭遺跡沿龜山、赫山排布。有些碼頭與張之洞的漢陽造有關(guān),有些則與漢陽古城有關(guān)。
我和攝影師從南岸嘴一路暴走到知音橋。漢江已經(jīng)變得很窄,最窄的地方目測二十來米,只比標(biāo)準(zhǔn)泳池寬一點(diǎn),中間裸露出一片片石頭堆成的小島。釣魚人把凳子搬到島上,站在江中央孤島垂釣。
水邊出現(xiàn)一道條石路,從晴川橋一路通向知音橋。有的石頭上刻著年份,最老的來自1891年,有的石頭上刻著“某某愛某某”,蒼勁清晰。好奇這是哪年枯水季刻下的,這對神仙眷侶白頭偕老了嗎?
幾乎每走幾十米就有一個老渡口。江漢一橋下就有一個大型堡壘模樣的渡口,現(xiàn)在變成了冬泳愛好者的跳水臺。
知音橋下的漢水公園,赫山采石碼頭遺址的杉木樁浸泡了上百年。江中小島的燕尾鐵榫連接條石,曾經(jīng)的卸貨渡口露出水面,很多人來拍寫真,陽光灑在杉木樁上形成整齊的光影,木樁之間生長野草,古樸又野性。
赫山的山體也裸露出來,巖石交錯層疊,灰白相間,裂縫間生長青苔。
家住漢陽的攝影師感嘆,“原來赫山是真的有座山啊。”
2024年秋天,湖北省水利廳發(fā)布消息:10月10日,長江漢口站水位降至13.89米,漢江仙桃站水位降至22.99米,均為歷史同期最低水位。
學(xué)氣象的朋友說,造成兩江干旱的原因很多。去年是一個明顯的厄爾尼諾年份,又熱又干,秋天是歷史上最熱的秋天,9-11月平均氣溫19.7攝氏度,比常年平均值高2.2攝氏度,降雨量124.5毫米,排歷史同期倒數(shù)第3。
最近,微博和小紅書上流行一句話:這個冬天,武漢最適合的打開方式是riverwalk。
總有些風(fēng)景是你再也不會遇見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