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田思
編輯 |楊亦、王東
半個月前,位于蘇州工業園區的香格里拉酒店熱鬧非凡,在這里一場重要的行業大會正在隆重舉行。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長三角太陽能光伏技術創新中心主任沈輝、天合光能副董事長、聯席總裁高紀慶、天合光能高級副總裁兼首席生態官謝健、TCL中環副總裁張海鵬、上能電氣副董事長段育鶴、愛旭股份高級副總裁何達能、寧夏小牛董事長王小牛等行業大佬依次登臺致辭、演講,臺下坐滿了210產業生態企業及機構代表。
自2020年天合光能推出210尺寸光伏組件,至今已過去5年時光。在中國光伏產業進入“深水區”的關鍵節點上,行業大佬齊聚一堂,共同為210五周年慶生,更為210下一個五年更大的發展加油鼓勁。
這五年來,光伏行業經歷了蓬勃興盛到跌入谷底的“過山車”。在市場寒暑交替的洗禮中,210產品一步步茁壯成長為廣受歡迎的爆款,累計發貨已經超過380GW。
210產品在光伏行業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其價值不僅僅是一個廣受認可的“尺寸標準”,更開啟了中國光伏協同創新、利他發展的新時代。從一個人踽踽獨行,到一群人攜手向前,光伏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路正越走越寬……
尺寸亂象終結者
“我記得2020年的時候,光伏組件的尺寸正處在從158、161、163點幾不斷迭代的過程中,行業的尺寸迭代導致頻繁停產技改。每次投入的錢還沒賺回來,就又要技改。那個時候我們感覺這種簡單的慣性迭代是不行的,會有很多損失。”每每講到210誕生之前的行業亂象,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都感慨不已。
內卷從硅片開始,延伸至電池片、組件等環節。尺寸混亂導致產業鏈各環節主鏈企業產生了大量庫存,產線還要不斷技改或投建新產能,還要搭上認證、推廣等費用,有幾家一體化企業因此損失過億。
尺寸的混亂還給產業鏈輔鏈企業帶來了巨大困擾。因為硅片尺寸不同,帶來的組件運營、安裝數據不同,逆變器、支架、邊框、玻璃、膠膜等輔材企業都要跟著改動。一個新尺寸出來,輔材設備企業都要研發生產相應產品,尺寸一換就直接造成了庫存和浪費。
“組件尺寸的參差不齊,對下游客戶也極其不友好。長遠來看問題會很棘手——未來電站壞了,組件怎么換?相應的尺寸可能早已退出市場找不到了。”天合光能戰略、產品與市場負責人張映斌告訴華夏能源網說。
面對行業困局,行業有識之士不約而同地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光伏行業如何能找到一個理想的、最優的尺寸,能夠在未來五年、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穩定下來不變了?
2020年2月,天合光能210組件橫空出世。這款組件脫胎于中環股份2019年推出的G12硅片(邊長210mm,對角線長度295mm),產品功率達到500W。最為關鍵的是,尺寸增量超過此前行業主流尺寸60%。天合光能在業內率先牽頭發起的關于“理想尺寸”的探索,引領行業找到了正確答案。
2020年7月9日,天合光能牽頭,光伏產業鏈上、下游39家企業共同組建了“600W+光伏開放創新生態聯盟”,聯盟成員涵蓋了硅片、電池、組件、跟蹤支架、逆變器、材料及設備制造商。大家達成共識,要發揮各自優勢,串聯產業鏈各環節,打造210共享技術平臺,推動光伏產業邁入具有突破意義的高功率時代。
面對210這個新事物,行業里并非沒有質疑的聲音,但同行和客戶的認可是最有說服力的。在210組件推出一年后,主流廠商和客戶完全接受這個新型號,166以下的尺寸基本終止。2022年4月,天合在210基礎上推出210R組件尺寸(2384mm*1134mm),又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迅速被各組件廠商采用。
如今,基于210的中版型、大版型組件外形尺寸及安裝孔距離已正式納入中國光伏協會團體標準、行業標準及國際半導體協會SEMI標準,成為全行業普遍認同的統一標準。
“四高一低”創造價值
210組件的快速發展超出所有人的預期。有業內人士向華夏能源網表示,最初業內多認為210組件在3到5年內的市場占比約為30%-40%,沒想到這么短時間就發展成為行業主流。
據集邦咨詢預測,到2024年底,大尺寸硅片(包含210、210R、191R、18X矩形)產能預計將達1174GW,市場占有率約為98.77%。而本次210五周年大會上專家表示,182實際在2023年就已消亡,現在行業絕大部分企業都轉向了210或210R。
如今,再回顧210在推行之初受到的質疑(比如說“210只是硅電池面積變大,沒什么技術含量”),張映斌更多的是報之以釋然的一笑。“那是認知不足導致的偏見,圍繞210我們展開了一體化的創新,推動的是整個產業的發展。”張映斌表示。
事實上,210能成為市場主流,在于多方面的突破和革命性的創新:
首先,核心是降本優勢。張映斌將210的底層邏輯總結為“四高一低”——高功率、高效率、高可靠和高發電,最終帶來更低的度電成本。
以西班牙和德國市場的發電場景為例,相比166組件,210組件BOS成本降低2.7-3.7歐分/W,對應的度電成本也下降了6%-7.6%。即使與182產品相比,210組件也有1-2歐分/W的成本優勢,并使度電成本下降1.9-4.1%。
在物流成本的節省上,210同樣優勢明顯。基于210R矩形硅片生產的2384mm*1134mm尺寸組件,以高達98.5%的集裝箱利用率,極大提高了運輸環節效率,因此快速得到了市場認可,成為行業競相效仿的標桿。
其次,帶動組件功率“三級跳”。以往組件功率提升100W,需要8-9年時間。而210尺寸在短短五年時間內,就推動行業技術實現了從500W到700W的“三級跳”。
2020年2月,光伏行業組件功率還處于400W檔位,天合光能首款基于PERC技術的210尺寸組件率先突破了500W;四個月后天合發布的210尺寸至尊超高功率組件又引領行業進入600W+時代。2023年8月,在電池技術由P型向N型過渡的大勢下,天合光能率先實現i-TOPCon 700W+組件量產。
“單塊組件功率從以前每年5W、10W的提升,到實現超過100W的巨大飛躍,促成了整個產業生產與研發模式的轉型。”天合光能副董事長高紀慶在210五周年生態創新分享大會上表示。
面向未來,210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間。張映斌表示,基于210產品技術平臺、n型TOPCon技術和鈣鈦礦疊層,TOPCon+鈣鈦礦疊層有望突破電池效率30%+,繼續引領行業進入800W+時代。
開放創新大生態
在總結210為什么能發展的如此之好,張映斌認為:“210最大的成功是協同創新和生態模的成功”。
2020年,在天合光能的倡議下,包括通威、中環、愛旭在內的39家光伏企業組成“600W+光伏開放創新生態聯盟”,共同推進210的產業化。2023年12月,在天合光能等龍頭企業的推動下,這個聯盟升級為“700W+光伏開放創新生態聯盟”。
通過產業上下游協同,構建了完整的210生態圈,在光伏行業首創了產業鏈協同創新的新模式。
“210雖脫胎于12英寸硅片,但要真正實現光伏應用并不容易——需要打通從拉晶、電池、組件的產業鏈,不僅需要設備、輔材企業的支持,甚至物流包裝等配套也都需跟進。”張映斌表示,協同創新使得從接線盒、玻璃、逆變器,到跟蹤支架各種輔材設備,都在型號和技術參數方面迅速填補了210的空白。
“正是在產業協同的推動下,最終210實現規模化出貨的周期比預想的時間少了一半。”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在其公開演講中亦表示。
得益于整個產業生態的支持,天合光能完成了包括210和210R硅片全面產業化、無損切割技術、低電壓組件設計、高密度組件封裝、三分片技術、MBB、一體化交付方案在內的210組件八大產業鏈一體化創新。
更為重要的是,所有參與者均能夠共享210生態圈中協同創新的成果。發起者天合光能向行業發布“七大白皮書”與行業分享研究成果,公開了210R技術產品設計,加速產業升級。“這不僅是PPT的公開,我們還邀請同盟企業到工廠參觀,甚至現場實操我們是怎么裝箱的。”張映斌介紹說。
開放生態、協同創新,為中國光伏蹚出了真正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正如高紀凡所言,世界只有一種商業模式可以獲得真正的成功,那就是“利他”。“推動友好型光伏生態,構建中國光伏的核心競爭力,攜手產業鏈共贏,成為中國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標桿,塑造中國光伏產業在全球的良好形象,這是我們應該共同去做的事情。”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也在“5周年”大會現場表示,“構建光伏生態產業鏈是行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中國光伏產業亟需步入生態協同發展的新紀元,追求協同并進,互利共生的新模式,以期邁向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發展臺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