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萬科迎來了債務風波。
1月9日,萬科公告其子公司2019年期限不超5年的保險資管債券到期日調整至2026年12月31日。
萬科獲得了2年展期。
盡管如此,萬科的債務壓力,其實才剛剛開始。
根據2024年第三季報:
前三季實現營業收入2198.95億,同比下降24.2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179.43億,同比下降231.73%。
上半年集團實現銷售面積1339.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6.8%,銷售金額1812億元,同比下降35.4%。
集團有息負債合計3276.1億元,有息負債中,一年內到期的有息負債1115.2億元,短期債務1168億。
截至報告期末,集團凈負債率為66.2%,持有貨幣資金797.5億元。
2025年,也是萬科的償債高峰,其中第一季度境內公開債有4筆,規模約90億,境外債有2筆,規模約36億。
短期看,萬科挺過第一季度沒有問題,但多只境內債下跌,也說明了市場對萬科的信心有所動搖,這也進一步增加萬科的兌付壓力。
我說過,只要地產銷售持續低迷,國內資產價值沒能進一步推高,國內任何一家開發商都無法自我修復資產負債表。
萬科也一樣。
就像是2024年第三季度報一樣,前三季實現營業收入2198.95億,凈利潤虧損179.43億,一邊賣一邊虧,越是虧,越不能不賣。
對一家地產公司來說,負毛利銷售也就代表其失去了銷售造血能力,不斷的將自己的存貨進行甩賣只是放緩自身“失血”的速度,延緩清算日期。即便市場能夠無限期延展地產公司的債務,只要地產的資產估值無法推高,無延期展期也無法解決地產的造血問題。
暴雷房企更是如此,因為暴雷房企通常是資不抵債,無法進入清算程序。因此,幾乎所有的暴雷房企的重組方案基本都是那樣,要么是本金打折兌付,要么是債轉股,要么是長時間展期。
本質上,要么是債務清空,要么是展期到資可抵債的那一天。
這也成為當前地產的死結。
繼續跌,全面暴雷,繼續漲,缺乏支撐性。
我對地產化債的答案毫不懷疑,基本上只能全面通脹化債,只是何時啟動這個點的問題。
看到當下的一些政策,我似乎有一些答案:
先通脹一部分人,先通脹的帶動后通脹的。因此,某些行業群體也會在2025年迎來加薪,以促進消費,通過某些群體的先通脹帶動后富和后通脹。
1月9日,萬科通過其子公司質押又獲得了10.8億的貸款,期限30年。
挺好的消息,但是展期和增融,都解決不了地產的問題。地產的問題,是銷售遇冷和刺破成本的房價。
感慨的是,喊著“活下去”的萬科,也迎來債務挑戰。
學習強國,走進新時代
關注一下,防止失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