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浙江省人民醫院邊平達主任在醫學界發表的第98篇文章。
撰文|邊平達
在門診,如果患者同意,我就會與患者互加微信,并把他們拉進有關骨質疏松防治的微信群里,以方便交流。
近期微信群里有多位患者認為,只要好好吃飯、勤曬太陽、堅持運動,“即使不用藥也可以治療骨質疏松”。
那么,這種想法是否正確呢?回答當然是否定的。
基礎措施不能代替藥物!
誠然,好好吃飯(包括多喝牛奶)、勤曬太陽、堅持運動(包括抗阻訓練),對骨質疏松的防治具有積極作用,但是這些只是骨質疏松防治基礎措施的部分內容。骨質疏松防治的基礎措施,還包括戒煙限酒、補充鈣和維生素D、盡量避免或少用可能影響骨代謝的藥物等[1-2]。
一般來說,女性在進入圍絕經期前,堅持上述基礎措施即可。但在進入圍絕經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破骨細胞活性明顯增強,骨質快速流失,此時單靠上述措施就不夠了,而依靠藥物來抑制破骨細胞功能,降低骨質丟失速度,才能有效防治骨質疏松。
抗骨質疏松藥物分哪幾類?
根據作用機理,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抗骨質疏松藥物主要分為骨吸收抑制劑、骨形成促進劑(特立帕肽)、其他機制類藥物(活性維生素D及其類似物、維生素K類)和中成藥等四類[2]。
這上述四類抗骨質疏松藥物中,中成藥和其他機制類藥物的抗骨質疏松作用較弱,故常用于輔助治療;雖然特立帕肽可以促進骨骼形成,但由于其需要每天皮下注射,且不進醫保,故目前主要用于嚴重骨質疏松(特別是有椎體骨折史)或長期接受抗骨吸收治療后腰背疼痛等癥狀緩解不明顯的患者。因此,骨吸收抑制劑是目前臨床上最常用的抗骨質疏松藥物。
骨吸收抑制劑有哪幾類?
在常用的骨吸收抑制劑中,降鈣素類藥物的抗骨吸收作用較弱,故目前主要用于伴有骨痛的骨質疏松患者。目前臨床上廣泛使用的骨吸收抑制劑主要有以下三類,即雌激素、核因子-κB受體活化因子配體抑制劑(地舒單抗)和雙膦酸鹽類藥物[2]。
有潮熱出汗、睡眠障礙、抑郁焦慮等絕經相關癥狀,或有陰道干澀、性交疼痛、排尿困難、反復發作的陰道炎或尿路感染等泌尿生殖道萎縮相關癥狀,或存在過早的低雌激素狀態的圍絕經期女性,可在醫生的指導下補充雌激素[3]。對不愿意或不適宜補充雌激素的骨質疏 松患者,則可選擇地舒單抗或雙膦酸鹽類藥物。
地舒單抗是目前臨床上最常用的骨吸收抑制劑之一,一般6個月皮下注射1次(60毫克),使用方便,且不良反應少。但是,地舒單抗的抗骨吸收持續時間較短,因而一般在6個月后應該再次注射,如不準備繼續使用地舒單抗,則應加用雙膦酸鹽類藥物[4]。
目前國內常用的雙膦酸鹽類藥物主要是阿侖膦酸鈉和唑來膦酸,其中前者每周服用1片(70毫克),少數患者可出現反酸等胃腸道反應;后者一年只需靜脈滴注1次(5毫克),部分患者可出現發熱、肌痛等急性期反應,但多在用藥3天內自行緩解。
總的來說,治療骨質疏松,除了要注意調整生活方式(包括好好吃飯、勤曬太陽、堅持運動)外,還需要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藥物,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參考資料:
[1]邊平達.聽醫生說骨質疏松[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23.
[2]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分會.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療指南(2022)[J].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22,15(6):573-611.
[3]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絕經學組.中國絕經管理與絕經激素治療指南2023版[J].中華婦產科雜志,2023,58(1):4-17.
[4]Cummings SR,Martin JS,Mcclung MR,et al.Denosumab for prevention of fracture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osteoporosis[J].N Engl J Med,2009,361(8):756-765.
本文來源丨醫學界內分泌頻道
責任編輯丨小葉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