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從事芯片設計,第一件事就是要選擇使用什么架構,因為芯片架構是芯片設計的基石。不過選擇也不多,之前兩大主流架構為X86和ARM,如今又加上RISC-V。
其中,ARM最為特別,經歷也是一波三折,被日本軟件收購后,又要賣給英偉達,結果沒成功,后來又拒絕給華為授權V9架構。近日消息傳來,ARM又開始收割了!
按功能和應用范圍來區分,X86架構主要用于PC和服務器領域。然而,由于X86是美企英特爾開發的,人家為了保障自家CPU在市場的地位,基本上不對外進行授權。
英特爾競爭對手卻AMD擁有X86授權,那是因為IBM要求,英特爾才授權給AMD。
正是因為授權嚴格,英特爾和AMD才壟斷了全球約99%的CPU市場。我們大陸廠商更不給X86授權,后來兆芯通過收購威盛才獲得,海光通過與AMD合作才獲得。
ARM能夠迅速地興起,成為和X86并肩的主流芯片架構,得益于移動手機行業的迅速發展。因為ARM架構擁有節能的特點,更符合移動通信處理器要求低耗電的特性。
對于移動設備來講,續航時間長就是一大優勢。ARM處理器能以更低的功耗釋放較高的性能,自然備受歡迎。還能集成GPU、NPU等,減少芯片體積,降低設計成本。
因此,ARM架構很快被眾多手機SoC設計廠商使用,成為面向移動領域的主流架構。
而紛紛采用ARM架構的另一個重要理由,那就是當時的ARM公司非常厚道,授權費用非常低。如今使用ARM架構的企業超1000家,但每年授權費用僅30億美元。
因此,蘋果不僅A系列處理器在使用ARM架構,連筆記本CPU都放棄英特爾X86。
不只是蘋果,還有高通、聯發科等知名手機芯片設計廠商都采用了ARM架構,還有我們的華為也不例外,還購買了ARM的V8永久授權,但V9因為制裁就給授權了。
然而,也正是因為授權費用非常低,雖然這讓ARM架構迅速成為全球兩大主流架構之一,但卻讓ARM公司的營收一直不太好,所以后來才淪落到被日本軟銀給收購了。
并且因為營收不佳,軟銀又想把ARM賣給英偉達,但被各方反對,最后以失敗告終。
ARM雖然是英國一家芯片企業,但如今的幕后老板卻是日本軟件孫正義。這個人以投資為主,自然不能坐視這個局面,之前想把ARM上市,如今又想用ARM收割了。
據媒體消息,ARM公司正在調整商業戰略,目的是顯著提升收入水平。其中一項舉措就是,將其最新架構V9架構的授權費用提升高達300%,也就是授權費用翻三倍。
這恐怕連蘋果、高通等都始料未及,這么多年未提高授權費用,如今卻一下漲這么多。
不過,這對于蘋果、高通這樣的巨頭來講,影響也不會太大,一方面因為他們都財大氣粗,另一方面他們在芯片設計能力上都很強,完全有能力拋開ARM重新設計芯片。
于是,ARM還有另外一個策略,那就是親自下場研發設計完成的芯片,與自己的客戶展開競爭,畢竟運用自己的架構,自然能夠留一手,在性能水平上高于自己的客戶。
這方面的策略,恐怕才是讓蘋果、高通、聯發科等一眾芯片企業瑟瑟發抖的重要原因。
然而,這樣做的后果也非常嚴重,會讓部分客戶離開ARM架構,因為RISC-V架構越來越受到更多客戶歡迎。高通等美企已經開始布局,還有很多中企都力推RISC-V。
對此,有外媒直接表示,此舉恐怕會讓ARM架構好景不長,會讓不少客戶選擇其他架構,畢竟RISC-V優勢也很大。另外,估計華為要笑了,因為早就有了自己的架構。
這也是ARM造成的后果,之前響應美方的芯片禁令,不給華為授權V9架構。當時余承東接受采訪時表示,不給V9授權一點也沒有影響,因為華為已開發了自己架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