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6日,《貴州日報》刊發《貴州應用技術職業學院:“行走的思政課”提升立德樹人成效》文章,對學校持續推進學生活動與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積極探索通過開展紅色研學,打造“行走的思政課”進行深入報道。
全文如下:
貴州應用技術職業學院
“行走的思政課”提升立德樹人成效
近年來,貴州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堅持推進學生活動與思政教育同向同行,把握思政課程特點和大學生成長規律,發揮思政育人“主引擎、主渠道、主陣地”作用,由院黨委牽頭,黨委學生工作部、院團委、馬克思主義學院等多部門合力,積極探索通過開展紅色研學,打造“行走的思政課”,推動立德樹人成效再上新臺階。
重溫崢嶸歲月,筑牢信仰基石。近年來,該院圍繞遵義會址、婁山關紅軍戰斗遺址、深河橋抗戰遺址和息烽集中營四條研學線路,開展了40余批次3000余人次的紅色研學之旅。通過研學之旅讓同學們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以真情感悟實踐偉力,讓信仰的種子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不斷激發起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展現青春作為、彰顯青春風采、貢獻青春力量的自信和熱情。
賡續紅色血脈,培育時代新人。在研學過程中,該院引導師生傳承弘揚長征精神,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通過聆聽革命先輩的事跡,學習他們無私奉獻、勇于擔當的精神品質。同時,思政課教師現場授課,引導學生筑牢聽黨話、跟黨走的思想根基,厚植愛國情懷,促使學生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將個人發展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培育出具有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的時代新人。
創新課程模式,提升教育實效。紅色研學打造的“行走的思政課”,打破了課堂局限。同學們走出校園,在真實的歷史場景中身臨其境地開展學習討論。在婁山關,學生們積極參演,沉浸式體驗重走紅軍路,在行軍體驗中感受革命成功的艱難。這種互動式、體驗式的教學,增進了學生對黨的創新理論的理解和認同,提高了抬頭率和點頭率,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和參與度,讓有意義的內容變得更有意思。同時,研學過程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研討等形式,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思維,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使思政教育真正入腦入心,充分發揮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育人效能。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靈魂、培育時代新人的關鍵工程,始終處于不斷前行、持續深化的進程之中。貴州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將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主動作為、積極探索,著力培養具有“立德、立業、立應用”特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貴州篇章貢獻力量。
編輯 |楊喜敬審核|代宗宏
來源 |貴州日報 2025-01-16 第16版:基層
@希望教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