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財經九號
作者| 胖虎
自2023年10月份,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以來,銀行系統將奮力譜寫“五篇大文章”作為新時代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指南,緊緊圍繞“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做出重要部署,國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等各個領域的銀行紛紛根據自身業務特色、專業特長、服務領域,在譜寫“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征程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筆觸。
比如在股份制銀行領域,招商銀行的特色是面向C端客戶的零售業務,普惠金融有聲有色;由一眾民營企業股東背景的民生銀行則是服務中小微企業而聞名業內。
中信銀行作為一家綜合性股份制大行,在譜寫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過程中,堅守使命擔當、精準發力,將金融資源投向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有力地推動了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的發展。
1
做好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新引擎”
推動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核心動力是科技創新,自工業革命以來,科技創新往往伴隨著金融支持,無論是研發、生產、應用直至產業化,科技創新的全鏈條都必須要有相當的金融支持。
特別是在高精尖的科創領域,許多原創性、顛覆性的創新往往伴隨著風險和不確定性,而有了金融的支持,為這些科技創新提供了必要的資金保障和風險分擔機制,激發科技創新活力。
應對目前國內的產業現狀和科技領域創新的實際需求,科技金融也被放在了“五篇大文章”的首位。
中信銀行憑借其基于產品、生態、協同的“特色打法”,為科技企業提供了一系列創新性的金融解決方案。除了推出“科技成果轉化貸”“火炬貸”“人才貸”這類常規產品之外,還通過多方合作,構建了科技金融生態圈,為科技企業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服務,特別是充分發揮中信集團“金融+實業”的綜合優勢,通過投貸聯動、股債結合等方式,為科技企業提供了一站式的金融服務。
各地分行在科技金融的探索方面也很積極。比如在北京地區,中信銀行聚焦原始創新力、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領域,創新推出科技成果轉化貸,以北京為試點,陸續向全國推廣。
在上海,中信銀行上海分行專門成立了科創金融中心,并設置了科創專業支行,制定了科創企業差異化授信方案和多款特色產品及服務,大幅提升了科創企業授信可得性;此外,上海分行還牽頭成立了“專精特新專班”、中信股權投資聯盟,聯合中信集團各成員單位共同服務上海地區專精特新企業等;
在重慶,中信銀行重慶分行成立跨部門的科技金融工作專班,設立“科技金融中心”一級部,組建15家科創先鋒支行,并同步推進科創企業金融產品矩陣創新,既有“全金融牌照、全周期產品、全場景服務”專屬合作方案,又有“科創E貸”“積分卡審批”等多元科技金融服務模式,針對中小型科企各階段提供精準度更高的融資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在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中信銀行將金融服務融入國家科技政策戰略鏈條,深度參與專精特新、創新積分制等專項工作,力爭做到精準滴灌、有的放矢。
有數據顯示,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獲獎企業中,中信銀行服務覆蓋度近50%;2023年清科最具投資價值硬科技企業榜單中,中信銀行服務覆蓋度超過60%。
2024年前三季度,中信銀行服務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7968戶,較上年末增加1338戶,增長超20%。中信銀行制造業中長期、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余額分別為2874.85億元、5862.66 億元,分別較上年末增長11.18%、10.23%。
2
助力實體經濟,做好小微企業的“及時雨”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液”,如果說聚力科技金融、助推新舊動能轉換是著眼于服務戰略大局,那么助力實體經濟,做好小微企業的普惠金融服務,更需要銀行業的久久為功。
中信銀行在普惠金融方面的努力和成效,作者認為主要有幾個特色。一是站位高。中信銀行在傳達學習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動員部署會議精神后,成立了由總行董事長擔任組長的工作專班,專門落實支持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各項工作,彰顯了中信銀行對普惠金融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堅定決心。
該行打造了“總行六統一+分行四集中”的普惠金融特色經營模式,在總行端,按照“制度、流程、產品、風險、系統、品牌”六統一原則,推動普惠金融專業化、規范化和標準化發展。在分行端,搭建“審查、審批、放款及貸后”四集中的運營管理平臺,設置風險管理專門科室,配置專職客戶經理、專業審批人等專業隊伍;
產品上,中信銀行進一步豐富完善產品,建成了涵蓋20多項產品的“中信易貸”標準化產品體系,推出了“科創e貸”、“政采e貸”等線上化產品,并基于核心企業供應鏈推出“訂單e貸”以及“經銷e貸”,大大減少小微企業融資時間,成為支持小微發展金融“及時雨”。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9月末,中信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5882.25億元,較上年末增加431.49億元,貸款增速高于該行各項貸款平均增速;有貸款余額客戶數30.50萬戶,較上年末增加2.14萬戶。
第二個特色,是將金融支持鄉村振興作為普惠金融的另一大重點工作。比如,中信銀行與北大荒農墾集團密切合作,創設了“糧農貸”特色鄉村振興金融產品,切入農戶真實種植場景,實現在線授信審批。北大荒墾區農戶可通過北大荒“農服APP”線上申請“糧農貸”,產品推出不到4個月,授信批復金額逾7億元,累計授信糧戶2300余戶,累計放款3.98億元;
又如中信銀行重慶分行按照總行推送的農業農村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重大項目清單開展服務,加大了對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的支持力度,深化與重慶供銷集團等“三農”產業的合作等。
據了解,截至2024年10月末,中信銀行涉農貸款余額接近6000億元,貸款余額和增量均位居股份制同業前列,成為唯一一家連續三年獲評鄉村振興考核評估“優秀檔”的股份制銀行。
3
加大科技投入,綠色發展、服務民生
讓金融更有溫度
如何讓金融服務更貼近用戶、更有溫度,是中信銀行在譜寫“五篇大文章”過程中一直追求的目標。這就離不開銀行自身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是“五篇大文章”中數字金融的應有之義。
據了解,中信銀行一直堅定實施科技強行戰略,全力打造“領先的數字化銀行”。2024年9月,中信銀行升級“中信同業+”平臺,升級后該平臺基于企業級分布式數據底座,云網融合、多云納管、綠色節約的算力網絡以及安全、高效的大模型算法,極大提升了金融服務質效,年交易規模接近2萬億,簽約客戶接近3000戶,成為中信服務金融機構的重要數字化平臺。
此外,2024年前三季度,中信銀行還投產了天元司庫標準版2.0、智慧網銀5.0、集中量化交易平臺、同業+平臺等一批戰略重點項目,能為客戶提供精準適配的產品、活動、資訊、關懷服務等多元化服務。
有了數字金融的加持,在提升金融服務的溫度方面,中信銀行將重點放在了綠色金融和養老金融上。
據了解,養老金融方面,中信銀行立足全生命周期的財富管理理念,不斷迭代“中信解法”,持續升級“幸福+”養老金融服務體系。比如借助中信集團養老金全牌照優勢建設養老金融生態圈之外,2024年升級推出了“幸福+”養老賬本3.0,并在其中上線了“醫療健康”模塊,在中信銀行APP內也上線了“養老地圖”、“養老社區”模塊等,這一集成式創新,不僅可以輕松歸集金融和非金融養老資產,還能體驗一站辦理各項養老服務和健康關懷等等。據了解,至2024年11月底中信銀行僅養老賬本累計用戶超過480萬。
綠色金融方面,中信銀行進一步豐富金融產品種類,打造了包括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租賃、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綠色信托、綠色實業、綠色咨詢在內的“1+N+N”綠色金融產品譜系;還大力推進綠色債券承銷和投資、綠色理財、綠色租賃、碳賬戶等業務。
截至2024年9月末,中信銀行綠色信貸余額已達5791.52億元,較年初增長1201.30億元,增速26.17%;累計承銷綠色債券37只,金額139.20億元,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投資綠色債券余額182.77億元等,各項數據繼續保持同業領先水平。
展望未來,相信中信銀行能進一步鞏固優勢、探索創新,為踐行“金融五篇大文章”貢獻更多的“中信智慧”,提供更多的“中信方案”,探索更好的“中信模式”。
(免責聲明:本文數據及信息均來自中信銀行官網、上市公司財報、媒體報道等公開信息,數據或信息如有遺漏,歡迎更正,并以公司最終披露為準。未經授權,本文禁止轉載、抄襲或洗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