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天涯藝術關注我們!
有料的天涯藝術 更補的傳媒聯盟 終端的投資伙伴
有些經歷,在當時也許是一個過程,或是一個時間段,但是,在經歷之后,再回首看時,在人生的旅途中,那只是一個瞬間。人生由無數個瞬間組成,可能大多數瞬間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忘卻,但必然會有一些瞬間定格在記憶中,讓人永遠無法忘記。記得那是在二十年前,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我把眼光關注在中國工筆畫上的時候,恰好在北京飯店遇到我的恩師金鴻鈞先生。那時金先生正在中央美院任教,人在中年,風華正茂,意氣風發,正性、正見、正思維、正精進,正健康。金先生聽說我在學習工筆畫,就特別支持我,并教導我要認認真真踏實學習傳統的東西,要特別注重到大自然中去寫生,只有從生活中不斷提取精華,才能給繪畫創作打下堅實的基本功,才能使自己的繪畫有所進步,有所創新。
金先生的一席話讓我銘記在心,終生難忘。接觸金先生是我繪畫生涯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也是我繪事中的最大幸運。讓我感受最深的是,他不斷地向我傳述中央美院“三新理念”,即新題材、新意境、新技法,“三新理念”是中國畫創作的創新理念。當時我的繪畫主要是在借鑒與改良中,由于底子薄創作能力不夠,在探討適合自己中國畫的表現方法上正處于苦悶的彷徨、徘徊階段。可以說,畫了這么多年的畫,我的畫不是在進步而是大幅度地退步。另外在繪畫的探討中,也極大地影響了我的經濟收入,有近十年只出不入,生活壓力很大。這些都給我帶來非常大的困難,因此有一段時間倍感憔悴,甚至產生了想放棄繪畫的念頭。
金鴻鈞 錦繡前程 122x82 1979年 中國美術館藏
當時正好有幾位津門畫友與我同去金先生那里,請金先生給每個人的作品做點評,當金先生點評到我的作品時,他反反復復端看我的作品,然后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意味深長地說:看來,鴻春已經有自己的想法了,畫中國畫的人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想法。
金先生的話像黑夜中的一盞明燈使我的眼前猛地一亮,也照亮了我前進的道路,使我不再自暴自棄。我從中悟出:創作需要反映自己所感動的東西,一切真正創造性的努力都是在心靈深處完成的。人之所以平凡,是因為自己無法超越自己,只有超越自己的人,才會不平凡。于是,我在寫生上下大功夫,下苦功夫,下狠功夫,不管工作有多忙,二十年如一日,每年都要抽出大量的時間,在外地待上幾個月,去踏踏實實地寫生,認認真真地寫生。通過不斷寫生,使我對繪畫有了新的認識,并深深感觸到:萬法是心法,法法心底發,法法法無法,無法法又法。
金鴻鈞 春色滿園 120x82 1982年 北京美術家協會藏
繪畫是空間藝術,它本身的特點是靜止的,它只能在凝化了的生活的某一瞬間境象中抒發情感,表達思想和概括生活之美。以靜止的空間視覺形象表達宇宙萬物的律動,存在美的根本局限,然而以局限來表達無限,化被動為主動,卻正是藝術魅力之所在。只要持之以恒堅持住就能形成自我。金先生“從生活中要素材”這句話就像一針強心劑使我看到了希望,也促使我在最困難的時候仍然能堅持創作,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繪畫傾向和筆墨元素。
悟是學習最高的境界,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樂是生活的最高境界,空是修煉的最高境界,靜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繪畫就是這個道理。金先生在教我繪畫技法方面是十分投入的,更是十分耐心的,絕不藏著蓋著,并有步驟地、不斷地引導我從一味地模仿走向創作之路。這是他教學生最大的特點。
金鴻鈞 早春 98x80 1983年 北京美術家協會藏
大道至簡,知易行難。畫無文則俗,無情則匠,無筆則亂,無墨則枯,無力則弱,無氣則散,無潤則平。從1990年代中期開始,金先生一步一個腳印,單獨教我創作、構圖,并囑咐我從今以后不再看畫成的畫,只看黑白小構圖就可以了。要求我每畫一張作品,至少要出五六張小構圖。金先生每次都在我的小構圖上認真進行批改,寫寫畫畫,就這樣持續了三年后,又要求我進行色彩小構圖,使我逐步形成創作前和創作過程中的良好習慣,一步步把我培養成一名藝術家。在這里我真心感謝恩師金鴻鈞先生對我無私的培養教育!
一個人只有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得有修為,修為是德行與品質的修持與建立,修為好了,學養學問自然提升。所以說,一個人活在世界上最大的體面是人格。是金先生的人格在指引我,使我在繪畫創作的道路上先好好地做人,再去談繪畫,少走了許多彎路,節省了很多時間,并使我知道了學畫先學做人的基本道理。
金鴻鈞 霜重色更濃 91x82 1987年 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十人工筆花鳥畫聯展”
不是說時間放在哪里,價值就在哪里嗎?喜歡繪畫是我的一種心情,熱愛繪畫是我的一種感情。大道無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花開花落,姹紫嫣紅,曇花一現,暗香依舊。人生如花,于凡塵中稍縱即逝。但是,生活中那些感動的東西總會迸發出火花,讓你想起來就激動無比,流連忘返。
在此,我再一次衷心感謝二十年如一日對我諄諄教誨的恩師金鴻鈞先生!
2011年8月16日 初稿
2025年1月19日 師從金鴻鈞先生習畫近四十年有感 修訂于津門三師堂
原文《恩師有情,我則有知》曾刊于《美的使者——金鴻鈞工筆重彩花鳥藝術論文集》一書,線裝書局出版,2012年9月第1版,2012年9月第1次印刷,ISBN 978-7-5120-0551-8,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2)第094949號。
金鴻鈞先生藝術簡歷
金鴻鈞,1937年出生于北京。滿族,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五子豫親王多鐸第十二世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工筆重彩畫會名譽會長,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1953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受教于葉淺予、蔣兆和、李可染、李苦禪等先生。入花鳥畫科后師從田世光、俞致貞、郭味蕖等先生。1962年畢業留在中央美術學院附中任教,1974年后轉入中國畫系任工筆花鳥畫教員,1986年晉升為副教授,1992年晉升為教授。曾任中國畫系花鳥畫室主任,中國文聯牡丹書畫藝術委員會副會長,中國工筆畫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工筆重彩畫會副會長,中國少數民族美術促進會常務理事,中國少數民族聯誼會理事,北京齊白石藝術研究會副會長,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國際重大美展,其中《生生不已》《榕根》《石壁榕根》《幽谷玉妝》《葉落歸根》等在全國美展中獲獎,曾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十三屆巡回美展的《萬紫千紅》和《無瑕》等作品為中國美術館收藏,《早春》《小牽牛花》等作品為北京美術家協會收藏,還有不少作品為中南海、中國駐外使館及國內一些美術館、博物館收藏和陳列。作品多次參加美國、加拿大、新加坡、韓國、泰國、伊朗等國家的展覽并被國際友人收藏。出版有《金鴻鈞畫集》《金鴻鈞新作選》《金鴻鈞小品集》《金鴻鈞花鳥畫集》,以及《小寫意梅花技法》《牡丹畫譜》《工筆花鳥畫技法》《工筆花鳥畫》等技法著作。
本文作者郭鴻春與恩師金鴻鈞先生 攝于2014年11月16日
金鴻鈞先生題字 藝無止境 1998年
關于本文作者
郭鴻春,1951年出生。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市書畫藝術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天津理工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共天津市委黨校藝術顧問,天津市藝術學會顧問,天津市民革畫院顧問。出版有《工筆花卉》《工筆花鳥扇面技法》《白描花鳥畫集》等美術專著。作品被人民大會堂、中南海、中共中央黨校、中國國家畫院、天津市人民政府、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天津迎賓館、天津市濱海新區等收藏。
郭鴻春 天女木蘭逐曉風 160x120 2018年
郭鴻春 在水一方 193x100 2018年
郭鴻春 牡丹之一 136x68 2018年
郭鴻春 春到云南 193x142 2020年
郭鴻春 南國秋色 190x141 2020年
郭鴻春 無瑕 162x120 2020年
郭鴻春 吉祥如意 124x248 2024年
郭鴻春 錦羽春暉 124x248 2024年
郭鴻春 鴻運當頭 50x50 2025年
版權聲明:本網發表之圖文,均已受著作權人委托,禁止任何媒體和個人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違法轉載或使用。(本網凡注明“圖文來源:XXXX”,均授權轉載自其它媒體,不在此列。)
免責聲明:本文發表之圖文,均出于非商業性的文化交流和大眾鑒賞之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在十日內來電或來函聯系,我們將酌情對相關內容予以修改或刪除處理。
↓ 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說出自己的看法哦 ↓
更補的媒體統籌(排名不分先后):天涯藝術網、魅藝中國網、一點資訊、今日頭條、百度、騰訊、搜狐、新浪、網易、雅昌藝術網、藝起來、藝術公社、藝術天成、5A畫廊、藝術中國網、美術中國網、寫意中國網、Art90藝術控、明星傳媒、終南畫譜、天津畫廊聯盟、寧夏日報藝術風尚、浙江藝術網、水墨時代、水墨視界、水墨前沿、今日鑒藏、墻藝術、99藝術網、央視網、月雅書畫、人民藝術、中國美術家網、學院中國藝術網、金石書畫網、新華網、中國網、中華網、鳳凰網、中國藝品投資網、藝術檔案網、藝術版權網、琉璃廠在線、中國書畫檔案網、藝術傳承媒體聯盟、中國水墨現場、國畫名家網、當代中國畫、中國當代書畫家網、北京時間、人民生活網、中華時訊網、人民美術網、中藝書畫網、東方藝術網、環球文化網、中國書畫網、北京文化藝術網、北京美術網、天津藝術網、藝美中國網、藝新網、藝美網、藝棧網、出山網、書畫圈、美術圈、宣和網、畫家村、畫廊網、藝術倉、拍賣網、新視點、大畫家網、水墨中國、中國美網、美意中國、文創在線、文化中國、印象中國、文脈中國、齊魯字畫網、中國藝海網、競友藝術網、翰墨書畫網、壹號收藏網、元鼎文化網、輝煌藝術網、翰墨千秋網、當代藝術網、一品字畫網、號外藝術網、道東藝術網、思潮藝術網、意致文化網、尚遠文化網、盤古收藏網、藝術山東網、西北翰墨網、圣美藝術網、上海文藝網、京津冀書畫網、江蘇美術家網、中國藝術之夢、伍佰藝書畫網、東方金典藝術網、中國時尚新聞網、眾森原創文化網、德藝雙馨藝術網、半畝方塘藝術網、華夏書畫藝術網、中國書畫研究網、中國時代藝術網、中藝博雅藝術網、中國藝術資訊網、中國文化藝術網、中國國家藝術網、中國藝術品理財網、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天津美術網、中國書畫報、中國美術報等
微藝術館 | 更專業的網絡展覽館
中國文藝媒體聯盟 | 藝窩瘋 核心成員
忠于好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