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地產&焦點財經
作者 | 王澤紅
“為什么一些商場想清退星巴克?”
“因為它的單店模型業績在下滑,為商場帶來的租金貢獻能力變差,對其他商戶的帶動效果也變弱。”陳倩倩解釋道,星巴克在商場的領導地位天平已發生傾斜,不再是都想爭搶的品牌。
“一些商場的星巴克已經難交租金,原因是星巴克與這些商場簽有保底協議,例如一年業績需達到30萬才上交,但現在業績難以完成,上交租金也無從談起。”
“這一年,很多品牌的業績面臨挑戰。” 陳倩倩說道,她是上海某商場的市場部管理人員,就職于一家全國化布局的購物中心企業。
在她的感知中,過去一年商場招商愈加艱難,“不管是大品牌還是小品牌,都在縮減開店計劃;此外,商家撤店、閉店的現象確實不少。”
“個體戶閉店最多,尤其是加盟商。” 常欣說道,她是上海北外灘某商場的招商與營運負責人,已經在商業地產領域打拼20年。
“我們商場的商戶,生意不太好,這一年整體有下滑。”她也身有同感,認為甲乙方市場角色已經轉變,“以前市場好的時候,乙方求著甲方要開店;而現在更多的是甲方去服務乙方。”
生意好不好做?商業地產的出租率、空置率,以及商戶租金的漲跌,是一個最直接的呈現。搜狐財經從零售地產市場的視角,通過與多位商業地產從業者深度對話,從他們的觀察與經歷,管窺過去一年的商業變化與挑戰。
餐飲業門檻低,個體加盟商閉店多
“從業態來看,飲料和小餐的生意難做。”據常欣觀察,當下的商場普遍在提高餐飲業態,由于餐飲門檻較低,很多加盟商沒有經驗,所以開店、閉店會比較多。
“餐飲業確實比較難,尤其是一些火鍋、川菜及湘菜業態。” 陳倩倩說道,我們商場有5家烤肉店,頭部烤肉店生意依然好,但尾部的便被優勝略汰了。“但也有比較好的餐飲,例如云貴菜、旋轉小火鍋。”
仲量聯行報告顯示,2024年全國零售商業績普遍承壓,擴張步伐有所放緩。聚焦到北京,從業態分布來看,2024年四季度餐飲租戶的調換比例顯著提高,更替類新租占據了全市開店面積的43.5%。
“以北京為例,餐飲閉店主要集中在社交屬性相對明顯的中、高端餐廳,以及烘焙甜品、小吃快餐及咖啡茶飲業態中部分之前擴張迅猛的品牌。消費者對網紅品牌的熱度降低,更注重實際的餐飲品質和性價比。” 世邦魏理仕華北區研究部負責人孫祖天分析稱。
“在紅利期快速成長的品牌,下滑的很快;經過時間沉淀的品牌,應對措施明顯做的較好。”常欣也感知到這一變化,這兩年餐飲業態居多,每個商場都會想辦法去留,哪怕給到很優惠的條件。
“我們商場的原則是走多少進多少,盡量會留、不能動太多,否則項目就會空心化。”在商業地產領域從業20年,她已見慣了生意的成與敗,餐飲入門門檻低,沒有經驗也能去加盟,但不管大店還是小店,其實都需要經驗和付出,當甩手掌柜是完全不可能的。
為什么這一年關店現象頻繁?她認為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很多人年輕人追求自由,不想去打工;二是很多企業員工被裁員后,認為創業是第二條路,在沒有做好充分準備和了解的情況下去加盟,大多數都是以失敗告終。
“但有閉店的,就有開店的,永遠都有人想沖進來嘗試。”
平價品牌“平替”,拉低商場租金
對于當下餐飲業的激烈競爭,常欣認為小餐面積不大,船小好調頭;大餐則只能轉型,大面積的做切割,600平以上切割做兩三百平的,現在的餐飲開店模式基本上都希望在300平以內投資,各方面的開店、裝修成本相對會少一些。
“此外,很多大品牌當下有一個新趨勢,一些大餐飲品牌開始走平價或小攤模型,因為它的供應鏈很完整,完全可以孵化一個小產品,所以還是會有機會。”
仲量聯行報告顯示,消費者消費偏好轉變,推動低價高頻的快餐表現顯著優于高單價正餐,以北京為例,快餐、烘焙和茶飲等低客單價新店占2024年餐飲整體開店數量的76%,而2023年這一比例僅為47%。
“2024上半年很多品牌有大面積擴張計劃,但到下半年發生明顯變化,大面積或高客單價的正餐餐廳的擴張需求放緩,擴張的大部分是低價高頻次品牌,如咖啡、茶飲、烘焙這一類業態。” 仲量聯行華北區研究部董事紀明指出。
孫祖天也指出,平價餐飲如小吃快餐、烘焙甜品業態逆勢而上,2024年新開店鋪占比同比皆有提升,另外雜貨禮品、折扣店等業態客單價低、能夠提供情緒價格的品牌也在加速布局。
世邦魏理仕數據顯示,北京2024年餐飲商家新增門店更集中于平價品牌。在性價比較低的項目調改帶動下,四季度季末購物中心首層平均租金環比加速下跌0.9%,降至每天每平方米30.4元,全年平均租金累計下跌1.2%。
對于租金下滑,孫祖天認為有兩個因素:一方面,當下消費降級導致短期內很難招募高承租能力的品牌,為了吸引客流、增強消費者粘度、豐富消費場景,業主在品牌更替時不得不接受租金更低的租戶進行平替,如從高租金的新能源汽車類門店置換為餐飲類門店或服飾零售類。
另一方面,由于業績下滑而退租或跑路的店鋪增加,為了快速填補空置面積,維持購物體驗,業主在租金上愈發松動。
招商變難,先入市再填鋪
“當下很多品牌的開店計劃縮減,多家商場搶奪同一商戶的現象時有發生,尤其是那種新生的大面積零售,我在2024年曾遇到過一家,競爭很激烈。”招商變難,常欣最為感同身受,“這一年很辛苦、非常累,我頭發都白了很多。”
“我們商場的開業率與出租率,這一年盡量做到了能持平,略有下滑。”她坦言道。對于這份成績,她認為還不錯。“我個人還簽了幾個大單,近期還參加了一個小餐的開業儀式,很有成就感。”
陳倩倩則指出,除了大品牌縮減開店計劃之外,與加盟商投資更加謹慎,以及商場數量持續增加也有關系。“商戶開業計劃越來越少,新開業商場卻在不斷增加、2024年全國新增超400個,招商肯定越來越難。”
“即便已經簽約,也隨時有毀約風險。招商有周期,比如餐飲業,從簽約到正式開業,有半年到一年時間。在此過程中,市場一直在變,如果一個品牌的勢能衰減嚴重,加盟商即便損失保證金,也會選擇違約,現在這種現象還蠻多的。”
“現在已經完全由賣方市場,變成了買方市場。” 陳倩倩無奈道。
仲量聯行報告顯示,從北京零售地產市場看,2024年供應量創下歷史高位,競爭加劇,新項目難以復刻過去的高入駐率開業模式,租賃需求 “先揚后緩”。上半年延續復蘇勢頭,下半年零售商業績承壓導致租賃需求顯著降溫,市場租金由漲轉跌。
“2018至2022年北京零售項目平均開業率基本落于93%-96%區間。然而,近兩年新項目預租招商承壓,新項目入市時開業率逐年走低,2023年及2024年分別降至79%和72%,市場進入‘先入市再填鋪’時代。”紀明指出。
“大部分新項目憑借20%的主力店和40%以上的餐飲業態,實現運營和引流,開業后通過持續招商發力提升入駐率。 ”
增加快閃店、二次元,商場解壓新招式
“為了降低空鋪率,2024年很多商場采取了嵌入式的短期租約方式,我們業內叫臨鋪、短鋪或快閃店。” 陳倩倩說道,租約通常簽6個月,裝修比較簡單;對于商戶而言,也有助于測試商場人流。“我們商場里(快閃店)也比較多,空鋪率沒升反降。”
“商場里看那些裝修簡單,可能四面都是白墻、硬裝較多的店鋪,通常就是臨鋪。”
孫祖天也指出,2024年商場為了緩解業績壓力,采取了增加快閃店、策展活動等提高話題度,調整招商方向及品牌架構,增加首店、網紅店、大眾品牌占比,以及重新裝修增強購物體驗感等方式應對。
除此之外,為了避免同質化競爭,各大運營方在吸引人流方面,也在引入多元體驗業態,如脫口秀、室內攀巖、潛水;打造精致購物空間,對于節假日等特殊性主題營造特色空間場景;以及打造IP主題打造,如動漫、影視、國潮文化等。
紀明則認為,二次元是過去一年比較有特色的一個領域,“很多商場開設有二次元門店,雖然單店面積不一定很大,但銷售業績表現非常好,單店坪效很高。”
“ 潮玩和二次元消費群體的支付能力非常不錯。如果能吸引這一類人群進入商場,會帶動其他店鋪或業態的消費,這也是很多業主都在學習和推廣的一個方向。另外,寵物經濟、電競館也是非常受歡迎的領域。” 紀明補充道。
在陳倩倩看來,商業是一個完全動態的事情,主流的商場每年的調改率基本在20%以上,要不斷給消費者創造新鮮感,現在的商場新陳代謝越來越快。“找準商場的定位,招商才能事半功倍。”
“商業就是利他,甲方賺錢了才能交租金,與商場才能更好的合作。我認為我是一個管家,不是招商人員,也不是運營。”常欣總結道,“不要輕易說市場怎么樣,只有修煉自己的內功,包括專業知識和身體健康,才能擁有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穿越周期。
(為保護隱私,常欣、陳倩倩均為化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