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你來啦,我是瑾辰,謝謝你來看我~~??
《了凡四訓》說: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命運并非完全由上天或外在因素決定,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們總說要積累福報,殊不知世間的一切功德福報都離不開我們的內心。
從內心中找到真正的善念,就是對福報最大的積累。
這4件事,千萬少做,會在不知不覺中,消耗我們的福報。
01.
愛抱怨:
怨氣沖天,福報漸遠
蓮池大師在《自知錄》中說過:
“怨天尤人最損福,一次減三善。”
一個人一旦經常抱怨,就會生出嗔恨心。帶著這樣的情緒去與人相處,怎么可能得到圓滿的結果?
天天看這個不順眼,看那個不合意,只會讓自己一再地陷入煩惱痛苦的泥淖,不得出離。
抱怨是一種負能量,它會侵蝕我們的心靈,讓我們變得尖酸刻薄,難以與人為善。
在生活的瑣碎與壓力中,人們難免會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偶爾的吐槽與抱怨,或許能夠釋放內心的壓力。
但若長期沉溺于抱怨之中,不僅會讓自己陷入負面情緒的泥潭,更會在無形中消耗掉寶貴的福報。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
“向內求一尺,長一尺智慧;向外求一丈,長一丈煩惱。”
真正有福報的人,眼不見眾生之過,口不講世間是非,耳不聽別人議論。
他們把時間和精力用在提升個人修為上,明白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向內心求索。
02.
易內耗:
自我斗爭,損耗精力
曾國藩說:
“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下不雜,既往不戀”。
對于已經到來的事情坦然面對;對于還未到來的事情不過分擔憂;在處理當下事務的時候心無雜念;對于已經過去的事情也不再留戀糾結。
但很多人總是活在過去,活在那些不得圓滿的事情中內耗自己。
長期處于內耗狀態的人,不僅無法集中精力面對生活中的挑戰,更會在無形中損耗掉大量的精力與福報。
他們容易陷入自我懷疑與否定,無法真正接納自己,從而無法發揮出自己的潛能。
這種自我斗爭的狀態,會讓人的心靈變得疲憊不堪,甚至可能導致心理健康問題。
我們需要學會與自己和解,接納自己的不完美,珍惜當下的每一刻。
同時,也要學會放下過去的包袱,不再為無法改變的事情而糾結。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將精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03.
起惡念:
一念之差,福報盡失
古語云: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起惡念的人,容易陷入對他人的嫉妒、怨恨與攻擊之中。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能會因為一些小事而對他人心生不滿,產生惡念。
比如,看到別人比自己過得好,就心生嫉妒。
而且,惡念往往會引發惡行,當我們因為惡念而做出傷害他人的事情時,就會遭到他人的反感和抵制,失去朋友和親人的信任和支持,福報也會隨之消失。
古人云: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當我們以善念對待他人時,他人也會以善念回報我們,這樣就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讓我們的福報不斷增加。
04.
貪便宜:
小利當前,福報漸消
《菜根譚》有云:
寧有無妄之災,不貪非分之福!
人,要堅守本分,不要過分貪戀超出自己應得范圍的利益和福分。
因為非分之福往往并非真正的福氣,而無妄之災雖然看似不幸,但如果能夠坦然面對和承受,反而可以磨練人的意志,使人更加堅強和成熟。
在生活中,人們常常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利益誘惑,如何在利益面前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和原則,不貪圖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是考驗一個人最大的底線。
一個人貪求了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就要承擔它所帶來的災禍。人一旦喜歡貪小便宜,就會帶來窮的磁場,越貪越窮。
貪心只會讓你的福報越來越淺。
不要為了一時的小便宜,丟掉了命里的福報,得不償失。
“吾心即宇宙,一切唯心造。”
心是產生世界萬象的根源,外在的物質世界和現象是心識的投影。
當我們對自己的生活不滿意時,就可以通過審視自己的內心,發現是哪些負面的心念或者不合理的觀念在影響我們的生活,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自我調整和成長。
點個【在看】,愿我們都能成為那個懂得珍惜福報、不斷修行與成長的人。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