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fù)①t壽世保元》寫道:“物來順應(yīng),事過心寧,可以延年。”
自古以來,人們無不渴望能夠百病不染,壽命長久。
但是,長壽并非命中注定,健康也非偶然所得。
善服藥者,不如善保養(yǎng)。
真正的健康長壽,往往源自于精心的養(yǎng)生之道。
百病不侵的秘密,不過這短短十二個字。
01
食少量
常聽老人說:“能吃是福。”
但鮮為人知的是,下一句:“善吃乃智”。
民以食為天,不挑食、吃得下是福氣。
但當(dāng)今的飽食時代,懂得飲食有節(jié),方為長壽之道。
南北朝時,宋明帝劉彧是個出了名的吃貨。
史書記載,他一頓能享用數(shù)斤魚肚和兩百片熏肉。
這不僅讓他變胖,失去了原本儒雅的樣貌,還因腸胃長年累月負荷過重,患上了病癥。
盡管如此,他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嘴,每頓飯都吃到肚子再容不下,方才作罷。
有一次,他不顧宮人的勸告,硬是一口氣吃了好幾大碗肉羹。
結(jié)果,被活活撐死了,生命也永遠停在了34歲。
《地藏經(jīng)》上講:“若遇飲食無度者,說饑渴咽病報。”
飲食不加節(jié)制,肆無忌憚暴飲暴食,也會招來禍端,危及生命。
白居易一生坎坷,但是卻有75歲高壽。
他喜歡喝酒,但是從不貪杯,酒至微醺便停。
偏愛清淡素食,遠離油膩葷腥,對于山珍海味敬而遠之。
有道是:“節(jié)飲食,乃卻病之良方。”
胃有空間,健康才有空間。
研究顯示,適度減少飲食,有助于降低心腦血管疾病風(fēng)險,減緩細胞老化,維護身體健康。
餓了再吃,渴了再喝,少食多餐。
不過飽,也不過饑。
飲食有節(jié),懂得適度,均衡膳食,身體才好。
管好嘴,懂節(jié)制,就是最好的養(yǎng)身之道,長壽之本。
02
身常動
《呂氏春秋》中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常流之水自清,常轉(zhuǎn)之軸不蛀。
保持運動才讓萬物生機盎然,遠離腐朽。
東漢時期,名醫(yī)華佗發(fā)明了“五禽戲”。
這是一種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姿態(tài)的健身術(shù)。
勤加練習(xí)“五禽戲”,有助于增強體質(zhì),延長壽命。
俗話說:“生命在于運動。”
適當(dāng)?shù)倪\動,可使氣血流通,筋骨肌肉保持年輕。
國學(xué)泰斗梁漱溟先生,曾分享過他的養(yǎng)生秘訣。
他曾說:“我每日要先運動一下,再讀書寫作。”
清晨醒來,先做些像伸展、踢腿等這樣的簡單動作,喚醒身體。
寫作間隙,他會去北海公園散步、打拳,沿河跑步,放松身心。
得益于這樣的習(xí)慣,即便到了90高齡,他仍能在臺上演講,聲音洪亮如鐘。
我們常說:“運動,是治愈一切的良藥。”
運動能增強體質(zhì),強化骨骼,讓你遠離疾病;
運動能緩解壓力,鍛煉意志,讓你擺脫內(nèi)耗。
愛上運動,就是擁抱健康。
每一次汗水的揮灑,都是對病魔發(fā)出的子彈。
03
情緒穩(wěn)
《類經(jīng)》有言:“百病皆生于氣。”
情緒起伏大,氣息難順,人易陷入焦慮、抑郁、憂慮、恐慌之中。
若長期積壓,就會影響免疫系統(tǒng),導(dǎo)致身體出現(xiàn)病變。
古時,有位男子豪擲重金購得一座四合別院。
他滿心歡喜地打量著寬敞的院落和那棵大樹。
一天,一位路人路過感慨地對他說:“這樹不吉利,得砍掉!”
男子大驚,忙詢問其原因。
路人指著樹說:“四合院中樹如困字,不祥。”
男子覺得有理,決定把樹砍掉。
突然,又有一人路過,急忙制止:“無樹,四合院只剩一人,豈不成了‘囚’?”
男子聽后,心生猶豫。
不久,焦慮成疾,臥床不起。
一位智者路過,聽了這事,笑著對他說:“砍了樹,院子更亮堂;留下樹,夏日可避暑。何必自尋煩惱?”
男子恍然大悟,不再糾結(jié),病也奇跡般地好了。
古語有云:“心志為喜,肝志為怒,脾志為思,肺志為憂,腎志為恐。”
情緒與五臟息息相關(guān),一旦喜怒無常、思慮過重,疾病便會乘虛而入。
就像多愁善感的黛玉,遇事總是往壞處想,徒增傷感;
又常因小事發(fā)脾氣、斤斤計較,長年情緒低落,最終抑郁而終。
情緒的病痛比身體的病痛更可怕,所有負面情緒,最終都要自己承擔(dān)。
只有心緒安寧,氣血才能暢通;情緒穩(wěn)定,才能百病不侵。
順應(yīng)自然,順應(yīng)變化,保持內(nèi)心的平和穩(wěn)定,是遠離疾病的絕佳良策。
04
語要善
老人常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言語是心靈的回聲,你口中吐出的每個字,都在悄悄影響你的能量場。
善言之人,溫暖他人,亦滋養(yǎng)自身;
惡言之人,傷害他人,也損害自己的身心。
古時,一處偏僻的村落有一位智者,頗受大家尊敬。
村中有個青年,因言語刻薄,常與人爭執(zhí),身體日漸消瘦,面色黯淡。
一日,青年向智者求教,詢問原因。
智者取一碗清水,滴入一滴墨水,水立刻變得污濁。
智者問:“此水,如何復(fù)清?”
青年回答:“需更多清水,以稀釋墨色。”
智者點頭,取另一碗清水,滴入一滴花露,水香四溢。
智者說:“惡語如墨,善言如花露。言語刻薄,如墨染清水,身心受損;善言如花露,俗病不侵,福澤至。”
青年恍然大悟,從此言語溫和,與人為善。
不久,他面色紅潤,身體強健,村中人人稱奇。
智者微笑,告訴眾人:“言為心聲,善語養(yǎng)德,惡語損心。”
從此,村中人人言語和善,和諧共處,生活美滿。
俗話說:“一言可招福,一言可招禍。”
口吐千言,不損自傷。
須知,口是禍福之門。
語善,不妄言,才是為自己修德積福。
人生下半場,多說善言,多行善舉,方有福報,遠離病災(zāi)。
常言道:“人無長壽之意識,必?zé)o健康之身體。”
食少量,讓身體輕盈無負擔(dān);
身常動,讓筋骨強健有活力;
情緒穩(wěn),讓心態(tài)平和無憂慮;
語要善,讓言語暖心福澤至。
你的健康由你掌控,日常生活中一舉一動都在影響你的狀態(tài)。
堅持合理飲食、適度鍛煉、平穩(wěn)心態(tài)、守好口德,你會收獲一個更加康泰的身體。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