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以下內容來源于對相關文件的查閱檢索整理,不構成對您的任何法律意見。如有錯漏,責任自負。
廣東篇
問題1:勞動合同到期終止,是否需要提前1個月通知?
《廣州市勞動局印發 <勞動合同變更、解除、終止、續訂程序規范> 的通知》已于 1999 年失效,目前廣州地區并無專門針對勞動合同到期終止用人單位不續簽需提前通知的特殊規定。從廣州地區司法實踐來看,不需要提前1個月通知。
中國裁判文書網文書(2022)粵01民終16936、16937號判例,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雙方為勞動合同到期終止,并不存在適用代通知金制度的法定條件,故扈某主張公司向其支付代通知金,理據不足,本院不予支持。
(2020)粵01民終379號判例中,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于某與公司屬于終止勞動合同,不符合領取代通知金和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的法定情形。
問題2: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中約定加班計算基數,是否有效?
有效。只要約定的加班計算基數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一般從其約定。
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參考意見(2009)》第六條規定,雙方當事人約定加班工資基數的,按照約定處理;勞動合同沒有約定加班工資計算基數但約定標準工資的,按勞動合同約定的標準工資作為加班工資計算基數。
問題3:未足額繳納社保,是否可以被迫離職申請經濟補償?
一般不可以。
目前廣州地區的司法實踐主流觀點認為,用人單位已為勞動者建立社保賬戶且險種齊全,只是存在繳納年限不足、繳費基數低等未足額繳納社保的問題,勞動者的社保權益可通過用人單位補繳或社保管理部門強制征繳的方式實現,在此情形下,勞動者以此為由主張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的,一般不予支持。
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在(2023)粵 01 民終 25860 號民事判決書中認為,用人單位未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不屬于“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之情形”,勞動者以此為由提出解除勞動關系并要求支付經濟補償金于法無據。
問題4:未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是否可以被迫離職申請經濟補償嗎?
粵高法〔2012〕284號被廢止后無明確規定。
粵高法〔2012〕284號《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廣東省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關于審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座談會紀要》第 27 條規定,用人單位未按照法律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及時足額向勞動者發放年休假工資或高溫津貼,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為由主張解除勞動合同的,不予支持。
粵高法〔2012〕284 號于2020 年 12 月 31 日起被廢止(粵高法〔2020〕132號),目前應該沒有統一的裁判口徑。
在(2023)粵01民終17118號判例中,二審法院認為:公司未支付帶薪年休假工資的情形,并不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的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情形。
問題5:勞動者自愿不繳納社保,是否可以主張被迫離職申請經濟補償?
一般不支持。
勞動者自愿不繳納社保的協議或承諾因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而無效,但勞動者以此為由主張被迫離職申請經濟補償,有違誠信原則,通常不會得到支持。
如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事裁定書(2020)粵民申 10754 號案例中,勞動者王某某向廣州市某食品有限公司發出解除勞動關系告知書,以公司未依法繳納社會保險為由提出解除雙方勞動關系,但由于王某某曾簽署承諾書自愿不在公司參加社會保險并領取了社保補貼,且未能提交充分有效的證據證明其離職前向公司提出過補繳社會保險而公司在合理期間內仍未補繳,故法院認為王某某以此為由提出解除勞動關系并要求經濟補償依據不足。
問題6:人力經理是否可以主張未簽勞動合同兩倍工資?
一般不支持。
如果人力經理的崗位職責中明確包含負責公司人員勞動合同的簽訂等相關工作,那么其未簽訂自身勞動合同通常會被視為自身未履行工作職責所致,不能主張未簽勞動合同的兩倍工資。
如廣州某制卡公司案中,李某作為行政人事經理,公司已將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權限完全授予李某,且李某未提供證據證明曾向公司提出簽訂書面勞動合同而遭到拒絕,勞動仲裁委駁回了李某的仲裁請求。
如果人力經理有證據證明曾向用人單位提出簽訂勞動合同而被拒絕,或者用人單位存在故意隱匿已簽訂的書面勞動合同等特殊情形,那么人力經理主張未簽勞動合同兩倍工資可能會得到支持。
問題7:最低工資標準中是否包含個人社保公積金?
未查到廣州地區的明確規定,但是從司法實踐看,廣州市最低工資包含個人社保公積金。
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2021年11月30日發布“穗人社函〔2021〕457號”《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于調整我市最低工資標準的通知》
規定廣州市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300元/月,在勞動者提供正常勞動的情況下,用人單位應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在剔除下列各項以后,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一)延長工作時間工資;(二)中班、夜班、高溫、低溫、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環境、條件下的津貼;(三)法律、法規和國家規定的勞動者福利待遇等。
這部分其實直接引用了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最低工資規定》第十二條。
廣州市的最低工資標準的通知和政策解讀均未明確是否包含個人社保公積金。
從中國裁判文書網查到的廣州市中院的判決書中,其中(2023)粵01民終25861號判例中,一審法院認定匡某在2022年10月、11月,其應發工資分別為2409.53元、2580元,高于本地2300元的最低工資標準。二審法院認為,匡某2022年10月、11月應發工資分別為2409.53元、2580元,高于廣州市最低工資標準2300元/月,其2022年12月未出勤,亦是按照基本工資標準2300元,績效標準50元計算計發工資,故匡某主張其工資標準低于廣州市最低工資標準與事實不符。
而應發工資,是指在還沒有扣除個人社保公積金之前的金額。
相關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