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言商業觀察
低價,只是DeepSeek最不值一提的優勢。
藏不住了,DeepSeek創始人梁文鋒上新聞聯播了。????????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強1月20日下午主持召開專家、企業家和教科文衛體等領域代表座談會,聽取對《政府工作報告(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建議。
丨DeepSeek創始人梁文鋒(右一)在座談會上發言
最近備受關注的大模型DeepSeek的創始人梁文鋒受邀參加座談會并發言。??????????????????????????????????????????????????????????????????????????????
丨DeepSeek-R1發布,宣稱其性能對標OpenAI o1?
就在參加座談會的同一天,DeepSeek在官微宣布,DeepSeek-R1 發布,性能對標 OpenAI o1 正式版,再度引發AI圈關注,甚至讓Perplexity 的CEO Aravind Srinivas驚呼:
DeepSeek才應該叫OpenAI
????????
丨Perplexity CEO Aravind Srinivas發文贊嘆DeepSeek的強大能力
此前,梁文鋒相當低調,DeepSeek也甚少被大眾所關注到。 2024年5月的大模型價格戰,直接使DeepSeek第一次火出了圈 。
丨DeepSeek于2024年5月打響了大模型價格戰的第一槍
當時,DeekSeek宣布,其開源模型DeepSeek-V2的推理成本被降到每百萬token僅 1元,約等于GPT-4 Turbo的1/70。隨后,智譜、豆包、通義千問、文心一言等國內大模型先后跟進,最高降幅甚至高達97%
經此一役,DeepSeek被稱為“AI界的拼多多”。盡管梁文鋒回應稱:我們不是有意成為一條鯰魚,只是不小心成了一條鯰魚。沒想到價格讓大家這么敏感,我們這個價格也是在成本之上稍微有點利潤。
“把價格打下來”的DeepSeek,最重要的突破是模型架構的全方位創新。技術創新帶來了性能的卓越表現,低價或許是其最不值一提的優勢。
丨DeepSeek的綜合能力與國內外主流大模型能力對比
DeepSeek性能有多強悍?
我問的第一個問題,它的回答就震撼到我了!
簡單總結就是:推理能力:會思考,有清晰的思維框架和結構化表達;文字處理:在推理思考基礎上,按照要求寫作的文本真的驚艷到我了——我用同樣的提示詞對比了國內外競品,它完全稱得上遙遙領先,見后文。
你來判斷一下:
它首先展示了思考過程↓
了解華爾街體新聞文本寫作的來評判一下正文:
“星際之門”開啟:5000億美元豪賭AI霸權,美國科技巨頭掀起新星球大戰
——深度解析OpenAI“星際之門“計劃背后的權力游戲與全球沖擊波
記者/科技觀察員 張維為 發自華盛頓、舊金山、北京
“這將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基礎設施項目,美國將再次領導世界!”
2025年1月21日,華盛頓白宮東廳。
鎂光燈下,美國新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高舉右手,身后的屏幕上閃爍著“The Stargate Project”的巨型LOGO。他的聲音穿透會場,與OpenAI CEO薩姆·奧特曼、軟銀董事長孫正義的掌聲交織成一片。
這場被《紐約時報》稱為“21世紀曼哈頓計劃”的發布會,正式揭開了價值5000億美元的“星際之門計劃”序幕——一個由OpenAI、軟銀、甲骨文、阿聯酋主權基金MGX組成的超級聯盟,將在未來四年內建造覆蓋全美的20座AI數據中心,首期投資1000億美元已落地得克薩斯州阿比林市。
“我們不僅要創造10萬個就業崗位,更要讓美國掌握通向AGI(通用人工智能)的鑰匙?!眾W特曼在演講中三次強調“國家安全”,而孫正義的承諾更顯野心:“這是美國新時代的開始,我們將用鋼鐵與硅晶重塑數字邊疆。”
技術狂想曲:從芯片突圍到算力主權
在得克薩斯州的荒漠中,推土機已開始轟鳴。
據甲骨文CTO拉里·埃里森透露,首座數據中心將部署OpenAI自主研發的AI芯片,采用博通設計、臺積電3納米工藝制造,計劃2026年量產,目標直指“擺脫對英偉達GPU的依賴”79。
這一舉措被分析師視為對當前AI芯片壟斷格局的致命一擊——若成功,OpenAI將同時掌握算法與硬件的雙重霸權。
技術架構的顛覆性不止于此:
算力規模:單個數據中心初期用電量達1千兆瓦(可供75萬戶家庭使用),2029年全美數據中心總能耗或占全美電力需求的19%;
協作網絡:甲骨文的云架構、英偉達的GPU矩陣與OpenAI算法引擎深度融合,微軟Azure則退居“備選云服務商”;
研發目標:孫正義宣稱“AGI即將到來”,而奧特曼更暗示該項目將加速癌癥疫苗研發與疫情預測。
“這不再是單純的技術競賽,而是算力主權的爭奪。”布魯金斯學會AI政策研究員艾琳·湯普森指出,“誰能控制訓練GPT-10級別的算力集群,誰就握有定義AI倫理與規則的話語權?!?/p>
資本暗戰:硅谷權力結構的裂變
5000億美元的天文數字背后,一場微妙的資本博弈正在上演。
盡管微軟仍保留對OpenAI技術的優先購買權,但其從“獨家云服務商”降級為“合作伙伴”的轉變,暴露出聯盟內部的力量重組。
權力天平的三重傾斜:
軟銀的逆襲:曾錯失云計算投資的孫正義,此次以財務主導者身份重返科技戰場。軟銀不僅承諾首期注資1000億美元,更通過MGX引入中東資本,構建跨大西洋的AI投資網絡;
OpenAI的獨立宣言:與微軟合作協議的修訂,允許其使用甲骨文等非Azure資源,標志著OpenAI從“微軟附庸”向“生態主導者”的蛻變;
地緣杠桿:阿聯酋基金MGX的加入,使項目兼具技術野心與地緣政治籌碼。分析人士指出,這可能是美國換取中東國家減少對華技術合作的外交工具。
然而,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的質疑猶如一盆冷水:“他們其實沒錢!”他在社交媒體嘲諷軟銀可用資金不足百億,孫正義的承諾更像是“資本魔術”109。
對此,孫正義僅以“資金將分階段到位”回應,但《華爾街日報》獲得的內部文件顯示,項目實際已鎖定3200億美元投資,剩余缺口正通過主權基金和債券市場填補。
全球沖擊波:中美科技冷戰2.0
“星際之門計劃宣布當日,北京中關村的AI企業股價集體跳水3%?!币晃恢袊侥蓟鸾浝硐蛴浾咄嘎丁?/p>
這并非過度反應——布魯金斯學會模型預測,若美國按期完成算力部署,中國在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的差距可能從目前的2年拉大到5年。
競爭格局的三重重構:
供應鏈脫鉤加速:美國計劃通過該項目建立“AI芯片-數據中心-算法”的全封閉生態,英偉達對華高端GPU出口限制或進一步收緊;
人才虹吸效應:MIT最新調查顯示,全球70%的頂級AI科學家考慮遷往美國,斯坦福大學AI實驗室主任李飛飛坦言:“算力就是新時代的科研經費”;
標準制定權爭奪:OpenAI聯合DeepMind等機構,正推動以英語語料為核心的AI倫理標準,中文語料庫的權重可能被系統性壓低。
中國科技部的內部評估報告建議:“需以‘兩彈一星’模式突破芯片與操作系統瓶頸,同時在‘一帶一路’推廣中文AI生態。”但現實挑戰嚴峻:中芯國際7納米工藝良品率仍徘徊在50%,而華為“盤古”大模型的訓練成本是GPT-4的3倍。
爭議漩渦:技術理想主義 vs 現實困境
在阿比林市的工地圍欄外,環保組織“綠色未來”的抗議標語格外刺眼:“AI吞噬我們的電網!”根據麥肯錫報告,該項目全周期將消耗相當于丹麥全國的年用電量,而德州電網仍依賴60%的化石能源。
爭議焦點的多維爆發:
環境代價:數據中心冷卻系統每日需消耗300萬加侖水資源,在干旱頻發的西南各州引發強烈反對;
政策干預:特朗普動用“緊急狀態令”繞過環評程序,被民主黨議員抨擊為“科技寡頭的特權通道”;
倫理風險:AGI研發缺乏國際監管框架,OpenAI內部文件泄露顯示,其已制定“超級智能對齊”應急預案,但具體措施仍屬機密。
面對質疑,奧特曼在X平臺發文:“我們將在沙漠中建造紀念碑,但不是以犧牲地球為代價?!?/p>
然而,當記者追問具體環保措施時,甲骨文發言人僅表示“將探索核能與碳捕捉技術”。
未來之戰:人類文明的新十字路口
站在得克薩斯州的荒漠邊緣,望著漸成雛形的鋼鐵巨構,不禁想起1942年芝加哥大學啟動原子反應堆的場景——同樣是天才的集結、資本的狂歡與未知的恐懼。
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在最新專欄中寫道:“‘星際之門’可能是人類最后一個完全由自身掌控的科技項目。當AGI誕生,我們將從造物主變為提問者。”
而此刻,東西方的實驗室里,工程師們正以代碼為磚石,試圖壘砌通向下個文明紀元的階梯。
或許正如孫正義在發布會尾聲的喃喃自語:“這不是結束,甚至不是結束的開始,而可能是開始的結束?!?/p>
在這場算力驅動的文明躍遷中,唯一確定的是:
舊秩序正在崩塌,而新世界的輪廓,仍隱匿于數據中心的轟鳴與算法的幽光之中。
怎么樣?是不是真的感到“舊秩序正在崩塌,新世界的輪廓已經顯現”?
我暫時不想說那么多,因為……我要去繼續用DeepSeek了。我想看看實際使用時,它的能力究竟強大在哪里,適用于什么場景,還有哪些問題。
如果一定要有一點建議,那就是:
一定要去試試;
一定不要僅僅當作問答工具,多留意它的思考過程;
一定記得勾選”深度思考“按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