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A美術館外景
圖片來源:POLA美術館
1月22日-4月21日,“印象·派對:POLA美術館藏印象派藝術大展”在上海博物館東館對公眾開放,匯集POLA美術館藏60余件珍貴的印象派作品,其中包括克勞德·莫奈、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保羅·塞尚、文森特·凡·高、保羅·高更、巴勃羅·畢加索等大師杰作。
在群山環繞、草木林立的箱根町仙石原,坐落著被譽為“20世紀后半葉日本私人收藏之最”的POLA美術館。自2002年開館之時,POLA美術館便以打造“動人心弦的美術館”為宗旨,將創始人鈴木常司(1930-2000)歷經四十多年收藏的藝術珍品展示給全世界的觀眾及藝術愛好者。
▲“印象·派對:POLA美術館藏印象派藝術大展”現場
上海博物館東館,2025年
圖片來源:上海博物館
適逢印象派成立150周年,POLA美術館藏精品首次來到中國展出,不僅少見地呈現了亞洲藏家對印象派藝術的視覺和審美偏好,更以光影與自然為線索,串聯起印象派對于野獸派、立體主義乃至當代藝術的深遠意義,展示了藝術家們永恒的創造力與革新精神。
▲鈴木常司
圖片來源:POLA美術館
POLA美術館的藏品體系,幾乎都是由POLA第二代掌門人、POLA創始人鈴木忍的長子——鈴木常司收藏建立的。他從沒有聘請過藝術顧問,而是從書本中自學藝術品鑒藏的相關知識,靠自己的眼光嚴格挑選,經年累月之下形成。
左 嘉靖款釉上彩繪花卉圖案方罐,明代,POLA美術館藏
右 瓦西里·康定斯基,Without Support (孤立無援)
布面油畫,1923年,97.3x93.7厘米,POLA美術館藏
在鈴木常司每一次進行重大決策之前,他常常獨自一人在POLA東京總部的辦公室中,凝視自己收藏的藝術品,以此讓自己平靜下來。這不僅顯示了他對藝術的熱愛,也體現出藝術對他個人生活的深遠影響。
晚年的他,辦公室里也總是懸掛著雷諾阿和康定斯基的繪畫作品、平山郁夫以絲綢之路為主題的畫作,以及一些他所喜愛的中國古代瓷器。
▲POLA五反田大樓舊會長辦公室,2000年
圖片來源:POLA美術館
在鈴木常司收藏生涯的四十多年里,他博覽群書,堅持自我學習,養成了銳利的眼光及鮮明的偏好——他喜歡美麗且色彩豐富、給人帶來愉悅感的作品,這與其經營的化妝品事業不無關系。
▲POLA美容新聞創刊號,1950年
圖片來源:POLA集團官網
鈴木常司1930年出生于靜岡,同年,父親鈴木忍創立了POLA集團,專門從事化妝品的研究制造與銷售。1953年,鈴木常司前往美國深造企業管理,然而7個月后其父驟然離世,年僅23歲的鈴木常司不得不中斷學業,返回日本,成為POLA集團第二代掌門人。
▲鈴木常司收藏的藤田嗣治作品《生日會》,1958年
圖片來源網絡
1958年,是鈴木常司擔任集團總裁的第五年,也是在這一年,28歲的他收藏了藤田嗣治和荻須高德的油畫各一幅,自此開啟了他的藝術品收藏生涯。
▲ 鈴木常司接受《費加羅報》記者采訪,1991年
圖片來源:POLA美術館
剛開始,鈴木常司是因為個人愛好而開始收藏。在1991年接受法國《費加羅報》的記者采訪時,他說自己在23歲的年紀就要面對指揮大型企業的重擔,繁重的工作壓力下,他開始對新藝術風格(Art Nouveau)的玻璃工藝、考古學以及繪畫產生了濃厚興趣,并以研究藝術作為放松的方式。
▲ POLA美術館外圍森林步道
沿途擺放了眾多館藏當代雕塑
圖片來源:POLA美術館
隨著他的收藏范圍越來越廣,藝術品數量也日益龐大,1976年,鈴木常司創立了公益財團法人基金會——POLA美與文化研究所,致力于促進文化藝術的交流與發展。他的收藏活動也由此經歷了從個人興趣到關注公益事業的顯著轉變。
▲ POLA美術館開館10周年紀念展海報,2013年
圖片來源:internetmuseum
盡管鈴木常司在20世紀末已然是一位重要的收藏家,但他對自己的收藏活動一直保持低調——從未在POLA美術館開館之前公開展示自己的全部收藏,也很少向外界提及自己的收藏細節。
這種低調的態度不僅與他的性格有關,也反映了當時日本私人收藏界的一種普遍現象。一般來說,私人收藏的作品只有在特定的企劃展中才會對外展出,并且展示時通常以“私人收藏”的名義標注,而不公開收藏者的身份。
▲ “SUNPU博89”博覽會開幕現場,1989年
圖片來源:shibutake
鈴木常司首次公開展示其部分收藏的展覽,是1989年在其家鄉靜岡舉辦的“SUNPU博美術展覽會”。即便如此,這些作品也僅以“協力:POLA”的名義參展,而未明確標注為鈴木的私人收藏。
▲ 克勞德·莫奈,睡蓮
1907年,布面油畫,93.3x89.2厘米
POLA美術館藏
但也是在這次展覽后,鈴木常司萌生了建造美術館的念頭,并決定開始成體系地收藏近現代大師杰作。與早期以個人趣味為主的收藏相比,這一時期的收藏呈現出明顯的變化。他開始不僅關注作品是否符合自己的審美偏好,還注重作品是否具有“博物館級”的價值。
▲ POLA美術館外景
圖片來源:La Vie
這種轉變的背后,反映了鈴木常司希望通過收藏,讓大眾能夠在日本本土欣賞到世界級藝術品的愿望。他開始選擇那些在學術和藝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名品,以期為日本美術館的收藏建立起一個高質量的基礎。
從那時起,他的藝術藏品逐漸囊括印象派、野獸派、立體主義等藝術家名作,其中一些甚至連巴黎的美術館都未曾擁有,卻盡數收錄于東京鈴木常司的收藏中。
▲ POLA美術館外景
圖片來源:POLA美術館
鈴木常司希望將藝術惠及大眾的理念,最終體現在POLA美術館的成立。建立美術館不僅是鈴木常司收藏生涯的巔峰,也是他實踐公共文化責任的里程碑。他的收藏從而超越了私人興趣,成為促進藝術傳播與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
▲ 歌川廣重,東海道五十三次中-箱根
江戶時代,木版印刷,24x36.4厘米
圖片來源: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
2002年,POLA美術館在神奈川縣箱根町仙石原開幕。箱根自江戶時代(1603-1868)起便是連接京都與江戶(今東京)的交通要道東海道上的驛站,自那時起旅人便在此歇腳、飲馬、泡溫泉;經過兩百多年的變遷,箱根現已是全球游客向往的度假勝地。
▲ POLA美術館內景
圖片來源:POLA美術館
鈴木常司把美術館選址在這里,也是希望全世界的藝術愛好者,能在這一片優美靜謐的自然之中,共同欣賞、研究和保存他畢生所愛的藏品。
遺憾的是,鈴木常司在2000年驟然離世,沒能親眼看到美術館的落成。
▲ POLA美術館內景
圖片來源:Premium Japan
印象派繪畫作品是POLA美術館藏的亮點,也最是能反映出鈴木常司對繪畫藏品嚴格的美學眼光。
其中所藏之莫奈作品能夠反映出藝術家的創作軌跡,收藏中囊括了由輕快筆觸描繪的巴黎風光、同一地點的系列風景作品及經典的晚年作品。
▲ 克勞德·莫奈,散步
1875年,布面油畫,59.4x80.4厘米
POLA美術館藏,上海博物館東館展出中
比如POLA美術館藏《散步》,便是莫奈1875年居住于巴黎郊外阿讓特伊時所作。藝術家站在塞納河對岸瞭望漫步于田野的家人,記錄下生活中平凡又珍貴的美好時刻。1875年前后,莫奈創作了一批以撐陽傘的女性和孩童為主題的作品,此系列中的另一幅作品其后參展了第二屆印象派畫展,并被美國國家美術館收藏。
▲ 克勞德·莫奈,散步
1875年,布面油畫,59.4x80.4厘米
POLA美術館藏,上海博物館東館展出中
而《吉維尼的干草堆》則反映了莫奈鐘愛的法國鄉村——吉維尼的風光景色。莫奈1883年搬到吉維尼后,一直居住于此,并建造了舉世聞名的“莫奈花園”。這里的景色不斷地激發著莫奈的靈感,讓他沉醉于風景題材創作的愉悅之中。干草堆、白楊樹林和塞納河,都是這一時期他反復描繪的對象,意在為了捕捉景物在不同季節、不同時間中特有的光影變化。
▲ 克勞德·莫奈,國會大廈·玫瑰色交響樂
1900年,布面油畫,82x92.6厘米
POLA美術館藏,上海博物館東館展出中
莫奈的這一創作習慣,在其1900年的繪畫《國會大廈·玫瑰色交響樂》中也有體現。這件作品是莫奈1900年冬天造訪倫敦時所作,第二年冬天他再次來到倫敦,繼續創作了一系列以倫敦地標為主題的風景畫。朦朧的霧氣與黃昏下的逆光,也讓這件作品別具浪漫主義氣息。
▲ 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 ,戴蕾絲帽的女孩
1891年,布面油畫,55.1x46厘米
POLA美術館藏,上海博物館東館展出中
除了莫奈,POLA美術館的印象派館藏也收錄了雷諾阿從19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10年代的作品,幾乎貫穿了雷諾阿的整個藝術生涯,可見鈴木常司對這位印象派大師的喜愛。
▲ 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 ,銀蓮花
約1883-1890年,布面油畫,46.2x38.1厘米
POLA美術館藏,上海博物館東館展出中
從雷諾阿反復描摹的靜物瓶花,到備受 POLA美術館觀眾喜愛的《戴蕾絲帽的女孩》,POLA美術館藏雷諾阿畫作展現了藝術家對“美”的傾力追求,這也正是鈴木常司在為美術館收藏繪畫作品時,著重關注的因素——作品能否在第一眼憑靠美感和色彩,吸引到沒有了解過藝術史的人。
▲ 保羅·塞尚 ,糖缸、梨和桌布
1893-181894年,布面油畫,50.9x62厘米
POLA美術館藏,上海博物館東館展出中
“現代繪畫之父”塞尚的作品也是POLA美術館藏品中的經典,題材涵蓋塞尚的風景畫、人物畫、靜物畫和浴女等不同題材共9件,數量更是居于日本國內之首。
在鈴木常司去世之后,其侄鈴木鄉史接任了POLA美術振興財團的理事長。在開館20年后,鈴木鄉史將收藏范圍擴展至當代藝術領域,并在館內積極展覽這些當代藝術品,讓法國的印象派杰作和當代的先鋒攝影和裝置藝術品并置,帶給觀眾全新的觀展體驗與靈感啟發。
▲“印象·派對:POLA美術館藏印象派藝術大展”現場
上海博物館東館,2025年
圖片來源:上海博物館
本次上海博物館東館“POLA 美術館藏:印象派藝術大展”分為6個展區,以“印象·派對”為策展主題,共展出36位藝術家的69件精品。分別來自日本POLA美術館、中國美術館、劉海粟美術館和安徽博物院,涵蓋從莫奈、雷諾阿、塞尚、凡·高、高更,到馬蒂斯、畢加索等印象派及后印象派代表作品,特別呈現沃爾夫岡·提爾曼斯、杉本博司、草間彌生等當代藝術家的創作,所涉名家之全、藝術流派之多、時間跨度之久,均屬前所未有。
▲“印象·派對:POLA美術館藏印象派藝術大展”現場
上海博物館東館,2025年
圖片來源:上海博物館
復旦大學藝術研究院執行院長、藝術哲學系主任沈語冰教授評價本次展覽:“展覽理念非常簡明、清晰。它以東亞美學的眼光,講述印象派的興起、發展和持久影響,為觀眾提供了一次教科書式的旅程,呈現了印象派的普遍魅力及其在亞洲的獨特共鳴。”
▲“印象·派對:POLA美術館藏印象派藝術大展”現場
上海博物館東館,2025年
圖片來源:上海博物館
展覽不僅少見地呈現了亞洲人對印象派藝術的視覺和審美偏好,更以光影與自然為線索,串聯起印象派對于野獸派、立體主義乃至當代藝術的深遠意義,展示了藝術家們永恒的創造力與革新精神。
展廳則采用了留白的設計手法,在簡約的空間中,將不同風格作品進行融合,將畫作中的代表色作為點綴,配以空間體塊的組合變化,讓觀眾專注在作品的同時,也能通過空間的切換感受到繪畫流派的轉變。
▲ “印象·派對:POLA美術館藏印象派藝術大展”展覽海報
上海博物館館長褚曉波表示:“印象派作品中有著真摯的情感表達,讓觀眾能感受到藝術家擁抱日常生活的真誠,并與此產生共鳴。以往的印象派展覽更加注重學術性,這次則更聚焦展覽的趣味性以及印象派對后世的影響。我們從展覽名稱到每個單元的名稱,都以年輕化的思路來命名,讓展覽成為一場屬于藝術的派對——屬于印象派的派對。”
▲“印象·派對:POLA美術館藏印象派藝術大展”展冊
標注有微信公益導覽的26件重點作品及展廳地圖
同時還標注了有關藝術史流派的簡史
點贊、轉發本文至朋友圈,并留言告訴我們你最喜歡的印象派繪畫,將有機會獲贈上海博物館“印象·派對”大展主題帆布袋一款。
◎ 在此提醒大家,本次展覽門票按實名制售票參觀,可通過上海博物館官方微信小程序及現場售票點進行購買。
◎ 展覽門票分為全價票和優惠票,全價票80元/人、優惠票40元/人。
圖片及資料致謝上海博物館、POLA美術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