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年初四,正趕上春節期間房山石經山免門票,所以來游玩。從前只是看別人視頻,這次想體驗一把。
車能直接開到景區停車場,下邊有上面也有,但車位不是太多。因第一次來,正找路線的口。有女服務員叫我說這里,就是檢票處,又出來一個男人說很客氣的說別帶火抽煙。過了檢票的房子,就看到一排立的牌子,牌子圖文并茂,都是介紹關于石經山的歷史,什么靜琬大師開山刻經藏經等等,牌子很多只簡單看兩眼。
順著牌子走就看到有很窄的遂道,上面是火車道。
過了遂道就又見一排那會一樣的牌子,一樣也是介紹石經山有關歷史,看了兩眼,也覺得值得看,不過著急趕路。
牌子的盡頭就見木制牌坊的,上刻石經山,這就是通往藏經洞的路。
上山是陡路,但都用水泥石頭修好,也算好走。只見山上樹木很密,很茂盛,種的都是柏樹。忽見石刻寫有萬畝林區,小字寫有曾經胡耀邦主席曾來過。
向前走又見一堆奇怪的石頭,有紅字“龜石”,再換角度去看真像烏龜。
路上又見石經山介紹“石經山又稱 小西天 緣自山上有五座突出的高臺,儼若印度古天竺圣地,故有此稱。 ”
又陸續見山上姿態各異斑駁的大石景觀。又見紅字距洞 700米, 爬山到這里有些累了,畢竟都是上陡的的道路,感覺走了很長的路。
終于到了一個叫施茶亭的地方了,門外有一座唐塔,造型優美。里面有幾個仿古屋子,看樣子都是現代建的仿古,看些挺新的。里面院里有一塊古碑,模糊能看到字,有大點的字“ 施茶 亭 ”這個地方從前應該有個茶水亭著。
施茶 亭處路標
這條 千年古道 開鑿于隋大業年間,已有1400多年歷史,僧人曾運送無數經版 。 這條古道有些殘破,都是歲月的痕跡。古道有些陡,可見當時運送經版的艱辛。
到了 圣水井 的地方了。此井也有千年歷史,有10米深。古井現在井口有浮雕龍的井蓋蓋著。井上有亭子,有竹桌椅。這竹子桌椅讓人覺得造的奇巧。
終于到了藏經洞處,有些欣喜。洞口有石窗門。比較白的石窗應該是后來人安的吧。透過石窗寬的縫能見里面的斑綠色石經板和小經字。這里是藏經洞一二洞。
上面還有藏經洞,在崖上。崖上有造形各異的古樹,讓人覺得這里歷史的古老。
上崖處藏經洞有石臺階,有三塊古石碑,有用漢白玉欄板圍的不寬的路。首見雷音洞,洞口有看洞人,洞里只進一點就攔住了。洞平頂,有4個石柱,不是特別大。石柱有幾個棱角,每面棱角上下雕滿了佛像。洞四壁也滿是經文。
過雷音洞往里面還有幾處藏經洞,依然是石框、石門、石窗。石門看著像是古門。透過寬窗縫仍可見經板經文。
此處看風景絕佳。雖是陰天,也能見壯闊的世間。這崖壁處被欄板圍的廊子,居然有似很大沿子。讓人感到有些危險而又別有一番境地。石欄板處看云紋雕的無比優美,欄板柱的柱頭花紋造形那是一個又自然動人。
下壁崖藏經洞下來,又見有藏經洞第九洞。往北走又有景點指示,但鎖門不可上。往北又有兩個直徑很寬的古井,上面用鋼筋籠蓋著。古井里有水,井壁滿是雕鑿淺溝。
下山往回走沒多遠,回頭往又看遠處山邊處聳立著有風骨的唐塔,似人迎風而立。這風景絕佳,不虛此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