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近幾十年的轉型升級和蓬勃發展,背后離不開專業投資者的智慧和付出。在風起云涌的股權投資市場,本土創投機構發揮著重要作用,為眾多創新型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持。
作為深創投原董事長,倪澤望先生在任8年間,主導并參與了多個重大投資項目,曾投資包括寧德時代、邁瑞醫療、中芯國際、騰訊音樂、華大九天等知名企業,成為被業界所稱道的經典投資案例。從接掌時深創投管理資產300億元,到2024年退休管理資產達4800億元,在倪澤望先生的領導下,深創投發展為本土第一創投機構。在中國投資界,倪澤望先生是當之無愧的領袖級人物,對中國經濟發展作出的貢獻無可估量。
2024年12月22日,在嘉賓派深圳站,深創投前董事長、嘉賓商學校董倪澤望作為特邀導師,為嘉賓派企業家學員帶來以《中國資本市場現狀與趨勢展望》為主題的精彩授課,結合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解讀2025年資本市場投資機會與重點行業發展趨勢。
以下為授課部分內容精編版,Enjoy~
深創投前董事長倪澤望在嘉賓派課堂授課
1、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十天前,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京召開,這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的規格最高的年度經濟會議。此次會議,分析了當前的經濟形勢,部署了2025年經濟工作,值得與在座的企業家朋友深入學習研究。
回望這一年,我國經濟形勢整體復雜而嚴峻,許多人對于經濟“大環境”持悲觀態度,甚至連一些企業家都開始躺平。在他們看來,這年頭還想要干一番大事業的人,很多是朝著錯誤的方向努力,折騰來折騰去,最后反而勞而無功,沒有好下場。
這種消極思維,肯定是不可取的。但不得不承認,在某些時候,躺平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生存方式。就某些行業而言,“45°半躺平”,不失為一種明智的生存策略。這種“半躺平”狀態,就好像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睡覺的貓頭鷹,一方面警惕危險,一方面尋找機會。
相信每個人都能感受到,自2024年9月起,政策面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就我個人體會來說,為了刺激經濟激發市場活力,中央各部委層面可謂用心良苦,前后出臺了一系列的積極政策,包括提振股市、穩定樓市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一攬子增量政策的作用下,經濟基本面在慢慢恢復。9月以來,全國PMI指數(采購經理指數)穩定在50以上。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能夠反映經濟總體變化趨勢,及企業經營活動多個側面的運行情況。
房地產是中國經濟最重要的支柱產業,產業鏈條長,有巨大的輻射效應。前兩年,房地產都在負增長,隨著2024年“517新政”之后的一系列舉措,房地產市場近期呈現止跌回穩的跡象,今后或將帶動上下游相關產業鏈轉好。
股市是宏觀經濟狀況的晴雨表,2024年上半年,A股上證指數失守3000點,甚至一度跌破2700點,致使市場投資信心受挫。隨著9月一波刺激政策的釋放,A股迎來久違的狂歡,一連多日漲停,許多專家將其解讀為新一輪牛市的開端。
下面,讓我們一起深入回顧一下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這次會議,雖然股市反應并不強烈,但實際上非常有看點,它延續了積極的政策導向,且力度非常之大。
三大政策第一項,積極的財政政策,提出要提高財政赤字率,赤字率將超過3%,這是多年未有的;支持“兩重”、“兩新”,這是做企業需要關注的;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的發行使用,擴大投向領域和用作項目資本金的范圍,這為解決地方政府資金嚴重短缺問題開了很大的口子。
近段時間,我在企業走訪交流時發現,2024年增加的10萬億元地方化債資源,對To G的企業有莫大的間接幫助。以前大家說,做政府工程和央國企生意是頂穩當的,沒有壞賬的風險。但這幾年情況有變,To G的風險似乎更大,許多企業由于壞賬而停轉。因此,化債不僅能解決地方政府的信用問題,還可以增強民營企業的信心,強化踐諾守信的市場風氣,促進市場良性公平發展。
三大政策第二項,貨幣政策要適度寬松,這也是許多年未見的提法。長期以來,我們奉行的貨幣政策主基調是穩健。
三大政策第三項,政策“組合拳”,強調了要有效溝通,形成政策合力,特別是把監管也納入“組合拳”的一部分,說明中央注意到了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前,各個部門時常各自為政,一些政策有時候還會互相掐架。由于監管者和決策者不是同一批人,導致政府不同機構缺乏合力。
再來看九項任務,和往年將“科技創新”等概念放在首條不同的是,2024年第一次把“提振消費”排在了首位,足以看出中央對擴大消費的重視。2024,各地的消費券、消費補貼等力度相當大,2025年刺激力度肯定會更進一步。加之首發經濟、銀發經濟、冰雪經濟等新興經濟模式的推動,這一輪的經濟增長,可能會是靠消費來拉動,企業和投資者應提前布局。2023年深創投專門設立了一個消費基金,就是對消費賽道未來增長的看好。
九項任務中,也有些引發廣泛討論的新提法,比如要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怎么個整治法,值得我們拭目而待。因為,當前不只是企業內卷,地方政府官員也在卷,甚至高校都“非升即走”,各行各業卷得厲害,社會競爭壓力非常大。
什么是內卷?內卷是一種對總量沒有增益的零和博弈,大家卷來卷去辛苦得要命,蛋糕的大小卻沒有變。這就像是因一人站起進而導致全體起立的“劇場效應”,每個人觀看的體驗和效果都變得更差。
以環境檢測行業為例,前天我去上海調研發現,中國環境檢測行業約有5萬家企業,150萬從業者,但這個行業的業務訂單并不多,大家都靠搶單勉強生存,導致這個行業基本上沒有龍頭企業,全都是發育不起來的“小蘿卜頭”。這就是內卷的惡果。
企業如何化解內卷呢?答案是出海。從詞義來看,內卷是在內部存量市場的惡性競爭,那從國內走出去,自然就成了應對之道。從我近期走訪的被投企業來看,做跨境貿易的企業活得最好,生意火爆、毛利率高、回款快。中國企業憑借極致的產品性價比,以及‘一帶一路’等便捷、低價的物流,在全球市場如魚得水。
由此,出口成為當下拉動經濟增長的一大重要因素,全球化越來越成為中國企業獲得增量收益的一條必要出路。
此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還強調了發展“人工智能+”,壯大耐心資本等,這些政策方向的引導性內容不可小視。同時,我們還需要關注下一步的政策落地細節。
2、創業投資的新變化
從投資角度來講,這兩年是創業投資最難的時候,這一點我深有感觸。
和傳統投資有判然之別的是,創業投資是以退為進的。一般而言,傳統投資是通過長期持有來博取分紅收益,而創投則是有一定周期的。在創業投資開始的時候,就要考慮未來幾年內退出事宜。
從數據可以看出,2022年A股新股發行的數量是402只,2023年是313只,2024年1-11月是95只,IPO數量在急劇下降。
當上市企業不斷減少時,缺乏了流動的退出通道,創業投資的商業邏輯似乎就不成立了。這是目前創投行業所共同面臨的困難。
以前,我在深創投的投資戰略是“國家需要什么,深創投就投什么”。在旁人看來這句話像是喊口號,實則不然,如果把它換成“科創板需要什么,深創投就投什么”,就不難理解了,因為科創板需要的就是各行各業“卡脖子”的項目,我們創投機構按圖索驥,就能嘗到甜頭。事實上,在2019年前后那段創投最好的時代,捕捉到機遇的深創投發展勢頭非常迅猛,由此拉開了和競爭者的差距。2022年,深創投投資的企業有34家實現上市,位居國內第一,比排名第二的紅杉資本多出18家。去年,深創投所投的IPO企業,占到科創板這一年新上市公司的10%左右。
而在如今的現實情況下,創投行業的投資邏輯已經發生變化,深創投以前“國家需要什么,深創投就投什么”的戰略是不夠的,還要更加注重公司盈利性、可持續發展能力以及企業規模。
投資變得謹慎,募資也越來越困難。2024年上半年,我國股權投資市場共計1817只基金完成新一輪募資,同比下降49.2%,募資規模6229.39億元,同比下降22.6%。這其中,反映出市場化資金不足、長線資金不足、創投行業盈利能力不足等問題。
當然,股權投資市場整體下滑,并不意味著所有賽道都熄火了。代表新質生產力的硬科技方向依然堅挺,成為資方出手的主陣地。2024年三季度,電子信息融資數量斷崖式領先,投資規模達143.65億美元,醫療健康、先進制造行業緊隨其后。細分二級行業下,半導體、人工智能、醫療器械、新材料等相關方向備受資本青睞。
以最火的細分賽道人形機器人為例,2024年是人形機器人商業化的元年,前三季度已發生交易案例39起,投資總規模達4.17億美元,資方更多投向創投階段,許多人形機器人企業一年內完成多輪融資,深創投投資的宇樹科技是上半年估值最高的一家。
二級市場上,硬科技的股票也漲得很厲害。典型個股如“AI芯片第一股”寒武紀,其上半年業績是營收6476.5萬元,虧損了5.3億元。就這樣一個營收體量小、連年虧損的企業,市值能達到2700多億元,超越許多大型央企,這是很多人難以想象的事情。
再比如做量子通訊的國盾量子,上半年營收6954萬元,虧損3534萬元,但市值卻達到了300億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因為量子計算一定是未來發展的戰略方向之一。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變化趨勢,是投資方式從財務投資(IVC)到產業投資(CVC)轉型。和產業機構相比,財務投資機構有明顯弱項。比如深創投2018年長期跟蹤的一個標的,主業是做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硅。后來華為被美國制裁,尋找國產替代時盯上了這個項目,就派了上百名工程師入場,同時把所有盡調的財務投資人都“趕”了出來。為什么產業機構能如此強勢?因為產業機構能不僅有技術賦能,還能提供實打實的訂單,最后實現與被投企業的共贏,塞力斯就是一個更廣為人知的案例,2024年僅M9一款車型,就以20萬銷量帶來千億級別的營收,數字非常夸張。
以投資者視角觀照創業,可以看到選對賽道尤為重要。否則,創業者出再大的力,也會事倍功半。對于做企業選賽道來說,就得挑具有巨大想象空間的賽道,不僅能發展出長久的競爭力,而且上限和下限都有保障。
3、投資賽道
2025年,國產替代、工業互聯網、大消費、新質生產力,或將成為最重要的四個投資賽道。
國產替代自不必說,特朗普“二進白宮”后的政策主張,與中國在一些重要產業上將“脫鉤斷鏈”。這個方向上,包括半導體、新材料、工業軟件、工業母機、網絡安全與信創產業等。
以工業軟件舉例,目前我國工業軟件國產化率整體較低,仍處于起步階段,研發設計類工業軟件國內廠商市場份額僅5%,潛在市場規模可觀。同時,大力發展工業軟件也是從工業大國走向工業強國的必由之路。
比如我國的EDA(電子設計自動化)軟件,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單邊制裁。深創投投資的國內EDA廠商華大九天,早期在國外EDA三巨頭的夾縫中艱難成長,曾一度發不出工資,創始人劉偉平抵押自己的房子苦苦維持。在外部壓力和內生需求的共同作用下,近幾年,自主可控的國產EDA軟件成大勢所趨,華大九天如今的市值也接近700億元。
工業互聯網,是信息通信技術與工業經濟的深度融合。在這條賽道,做女裝跨境電商起家的SHEIN是代表之一,其“小單快返”的供應鏈模式,以天為單位進行產品迭代,使SHEIN在跨境電商行業迅速崛起。2016年—2022年,SHEIN營收從6.1億美元攀升至300億美元,年復合增速達74.46%。
深創投投資的怡合達,也是工業互聯網的代表案例,它是一個工廠自動化零部件一站式供應平臺類企業。前幾個月,我去怡合達工廠調研發現,這家企業整合的工廠自動化零部件,有多達216萬個SKU,生產效率非常之高。
我認為,各行各業都需要做平臺式的整合,通過數字化來提質增效,每個行業都可能誕生一個平臺型的大企業。比如,全國約有20萬家模具企業,但真正規模化以上的不到4000家,其他都是一些小模具廠,極具整合的機會和價值。
大消費賽道的一大重要趨勢,是包括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的落地,將會極大影響消費產業鏈,為傳統消費品帶來升級迭代的機會。
比如眼下AI對終端產品的賦能,今后所有電器終端產品都會因此被重做一遍。近期炒的火熱的AI眼鏡,就是其中的代表案例。2024年下半年,智能家居等產品,也對消費產生一個巨大的拉動作用。
四大投資賽道中,新質生產力是最關鍵的,這個詞還入選了“2024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何謂新質生產力,它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和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力。在我看來,新質生產力是要能夠給人類帶來增量的顛覆性技術突破,它是破除當前內卷螺旋的良方。
盡管當前是創投小環境最困難的時期,但同時也是大環境最好的時代。因為今后5-10年,是重大變革近在眼前的時代。人工智能、無人駕駛、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量子計算、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領域進入技術爆發期,任何一個領域的應用場景興起,都會形成巨大的消費場景和想象空間,給人類生活乃至社會結構帶來巨變。
目前而言,人工智能是新質生產力的代表,最有可能率先將人類帶入新的重大變革時代。
第一次工業革命,通過蒸汽機,延長了人的手臂,能做的工作更多了;第二次工業革命,通過內燃機、電力,延長了人的雙腿,能到達的地方更遠了;第三次工業革命,通過互聯網、通信技術,升級了人的眼睛和耳朵,看到的更遠、聽到的更多了;而當前正在進行的是第四次工業革命,通過人工智能,重構了人的大腦,也終將變革人類社會。
對于人來說,不要認為這一切很遙遠,如果你現在忽視人工智能,10年以后就會像猿猴一樣,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對于企業而言,如果不擁抱新質生產力,固化在舊有的思維和利益,那么一定會被淘汰。
4、耐心資本
近兩年,耐心資本這一概念,在國家重要經濟會議和政策中頻頻被提及。顧名思義,耐心資本就是以價值投資為主,追求長線投資回報的資本。
耐心資本具備三個特征:一是投資策略以價值投資為主,投資視野更加長遠 ;二是能夠維持戰略定力,不盲目跟風或頻繁交易;三是以獲取長線收益為最終目的,風險承受能力較強。
耐心資本的來源,主要是社保基金、企業年金、銀行理財、險資(保險資金)、政府引導基金等多種出資機構。在我國,耐心資本的結構以險資為主導。
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壯大耐心資本,原因是什么?
一組中美的對比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中國PE/VC募資金額約6229.39億元,PE/VC募資金額約13715.47億元,中國約為美國的45%;中國PE/VC投資金額約1967.03億元,美國投資金額約29831.50億元,美國是中國的15倍之多。
可以看出,中國一級市場與美國相比,綜合體量差距較大。相比前一年,2024年中國一級市場的募資金額、投資金額、退出數量均大幅度下降,而美國市場較為平穩。
一個值得注意的特征是,中美VC行業頭部機構規模接近,而PE行業規模差距較大。中國VC頭部深創投管理資金規模約4782億元,美國VC頭部老虎環球基金約4782億元;中國PE頭部高瓴投資、中金資本管理資金規模均超5000億元,美國黑石集團則為64000億元,相差12倍以上。
早期投資方面,中國仍處在成長初期,與美國更沒法比。2023年,美國天使投資規模約186億美元,占GDP比例為0.68%;中國天使投資規模約31.4億美元,占GDP比重為0.17%。
就我個人感受來說,做投資是一個心累的行業,每個人都想有后悔藥吃。早期天使投資心臟更要特別大,因為投資企業的95%可能都會關門,要指望少數被投企業來賺錢。這樣一來,每天都有項目黃掉的壞消息傳來,天使投資者太容易心力交瘁了。
VC行業還好一點,投資的企業,六七成會活下來。但目前國內VC行業也面臨困境,風險投資規模有限,且主要聚焦于已經成熟的科技企業,創投市場耐心資本不足,尤其是科創型中小企業急需耐心資本加以扶持。
結合前面提到的發展新質生產力來看,原創性、顛覆性、革命性的科技創新,往往要經歷漫長甚至痛苦的過程,且存在很大不確定性,需要資本的長期陪跑,更喜歡“快進快出”、看重財務指標的資本顯然不適合發展新質生產力,而耐心資本則注重長期收益回報,有一定抗風險能力,是創新必不可少的好伴侶。
這也是國家要壯大耐心資本的核心原因。2024年7月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就提出,要“鼓勵和規范發展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基金作用,發展耐心資本”。
再來看二級市場,截至2024年12月,美國股市市值達577.77萬億元,而A股和港股分別為99萬億元和32萬億元,不僅差距顯著,而且2024年美股增勢很猛。美國五大科技巨頭(蘋果、微軟、英偉達、谷歌、亞馬遜)的市值之和,逾110萬億元,超越A股市值。美國這些巨型公司,未來只有華為上市,或許才能望其項背。
2024年,A股遇冷,1-11月新股上市僅89只,募資額579.13億元,相比上年同期下滑69.52%、83.04%。但這只是階段性調整下的暫時性放緩,從中央的決心和經濟基本面來說,下一個牛市很可能就要到來,2025年A股有望進一步回暖向好。
如果換一個視角,會發現中國二級市場存有相當大的可能性。就我的經驗來看,如果用一級市場的投資視角去看二級市場,你會發現很多股票是被低估的,很多二級市場的投資標的,價格比一級市場還便宜。因此,用一級市場的投資邏輯、盡調方式去投二級市場,依然會有很大的機會。
當然,想要發展資本市場,也需要自身制度和規則的不斷完善。坊間流傳一句話叫,在中國,就算巴菲特來了也不好使。這句話雖然不盡然對,但也折射出一些問題,說明價值投資在中國很難實現,搞不過技術面的趨勢投資,因此炒短線的人過多。我認為,中國市場缺乏價值投資邏輯的共識,市場需要長期的教育,給投資者越來越多的信息,中國股市才會慢慢體現出應有的價值。
5、市值管理和并購重組
在國內,提到市值管理這個詞,很多企業家會習慣性認為是唬人的騙術,實則不然。市值管理,一定程度上就是企業的價值管理。
根據我這么多年的走訪調研,不少上市公司老板對市值管理非常不重視,他們總覺得公司業績好了,股票自然會漲上去。
這種認知顯然是不對的,因為市值是上市公司綜合實力和內在價值在資本市場的集中體現。同樣業績體量下,市盈率20倍和100倍的企業,所能撬動的資金,進而轉化成的企業競爭力是天差地別的。市盈率高的企業通過增發股票融到錢,就能創造出更大的價值。所以說,企業家千萬不能小看資本市場的作用,市值管理必須重視起來。
事實上,早在2005年,國資委就已提出考慮將市值指標,首次納入上市公司國有股東的業績考核。近些年,國家鼓勵企業進行市值管理的政策頻頻出臺。
2024年,國資委明確提出,要全面推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工作,證監會明確上市公司推進市值管理工作。自此,市值管理正式進入政策支持與規范發展的新階段,該制度將影響所有A股上市公司,落地后有助于推動投資端與融資端的良性循環。
換言之,上市公司老板不重視市值管理,公司股票表現不佳,證監會很可能就要約談你了。尤其是這兩類,跌得比較慘的長期破凈股中不披露估值提升計劃的公司,以及主要指數成分股中未制定市值管理制度的公司,需要特別注意制度要求。如今,如何管理好自己公司的股票,已成為企業家朋友們的頭等大事之一。
從理論層面來講,市值管理需要價值創造、價值經營和價值實現三大環節。此外,還需要考慮外部宏觀、市場、行業因素的影響,具體包括宏觀經濟趨勢與政策、資本市場制度與市場表現、產業政策、景氣度與股價表現等。
市值管理的主要方式,包括分紅、回購、股權激勵、員工持股、增持、并購重組等。其中,當下非常火熱的并購重組,是效果最好的方式。隨著政策對科創企業并購重組支持力度的進一步加大,尤其是“并購六條”的發布,并購重組“脫虛向實”,由“套利并購”回歸“產業并購”,我國企業的并購重組將進入一個新階段、新格局。
關于在場嘉賓派企業家朋友提出的問題,投資一個企業最重要的是人還是資源?我認為,創業團隊永遠是第一位的考量因素,也就是人本位,這是毋庸置疑的。一級市場看項目,首先就是看團隊,沒有一個扎實的團隊,其他都是紙上談兵。
關于融資過程中的需要關注的問題,我認為:1、要找有錢的機構,并驗證其是否有足夠的投資能力和意愿;2、要融足夠多的錢,來保證企業運行安全的現金流;3、注意股權設計,避免融資后失去對企業的控制地位;4、融資條款要設計好,企業角度的盡量不要簽,即便要簽也要簽署帶有附帶條件的。對賭亦然,要用綜合性的指標,代替單一的財務盈利指標。
授課 | 倪澤望 深創投前董事長
出品 | 嘉賓商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