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作為一種由HIV感染引起的嚴重傳染性免疫系統疾病,長久以來以其高致死率和復雜的病理機制,對全球公共衛生構成了嚴峻挑戰。HIV病毒以其獨特的侵襲方式,逐步瓦解人體的免疫防線,使感染者易于遭受各類感染和惡性腫瘤的侵襲。盡管近年來,現代抗逆轉錄病毒治療(ART)的引入顯著控制了病毒復制,延緩了疾病進程,但艾滋病依舊在全球,尤其是高感染率地區,保持著其廣泛且深遠的影響。隨著對艾滋病的深入研究,科學家們已經對HIV的傳播途徑、臨床分期及其治療策略有了更清晰的認識,藥物治療手段也得到了不斷創新和發展。
本文將結合摩熵咨詢發布的《抗HIV藥物市場研究專題報告》,詳細分析艾滋病的流行病學、傳播途徑及治療現狀,提供全球及中國艾滋病防控形勢的相關數據,旨在為制藥企業、醫療服務提供者和相關決策者提供重要參考。
1. 艾滋病概述
艾滋病,全稱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高病死率惡性傳染病。HIV病毒主要攻擊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CD4+ T淋巴細胞,造成免疫系統損害、相關免疫功能逐步喪失,從而使人體易于感染各種疾病,同時導致惡性腫瘤發生,最終發展成為艾滋病。
(1)艾滋病的治療目標
艾滋病無法被治愈,當前治療目標為最大限度和持久地降低病毒載量,獲得免疫功能重建和維持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質量,降低HIV相關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2)HIV病毒結構
HIV病毒的結構設計使其具有高度的感染性,能夠有效地攻擊人體的免疫系統。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結構較為復雜,主要由核心、衣殼和包膜三部分組成。
病毒外殼(包膜):HIV大致呈球狀,直徑110nm左右,最外層為病毒包膜,在包膜上,有兩種主要的糖蛋白,分別是 gp120 和 gp41,它們幫助HIV與宿主細胞的CD4受體及輔助受體(如CCR5或CXCR4)結合,從而進入宿主細胞。
基質層:緊鄰包膜下層為剛性球狀基質層,它在病毒粒子的形態保持和穩定中起到重要作用。
病毒核心:被基質層包裹的是子彈狀結構的病毒核心,它由蛋白質外殼包裹,內含病毒的基因組,基因組由兩個拷貝的單股正鏈RNA組成,攜帶有編碼病毒復制和組裝所需的基因信息。
酶和結構蛋白:在HIV病毒核心內,還包含一些關鍵的酶,如逆轉錄酶、整合酶和蛋白酶,這些酶在病毒的生命周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圖片來源:摩熵咨詢《抗HIV藥物市場研究專題報告》
2. HIV感染過程
全過程分為3期,終末階段伴隨多種機會性感染和腫瘤。
從初始感染HIV到終末期是一個較為漫長、復雜的過程,在病程的不同階段,與HIV相關的臨床表現也是多種多樣的。根據感染后的臨床表現,HIV感染的全過程可分3期,即急性期、無癥狀期和AIDS期。
(1)急性期:通常為發生HIV感染后的6個月。以發熱最為常見,可伴有咽痛、腹瀉、皮疹、關節疼痛、淋巴結腫大及神經系統癥狀,大多數患者臨床癥狀輕微,持續1~3周后自行緩解。
(2)無癥狀期:持續時間一般為4~8年,可出現淋巴結腫大等癥狀或體征,在該階段CD4+T淋巴細胞計數逐漸下降。
(3)AIDS期:為HIV感染后的疾病終末階段,在這一時期,患者往往面臨著多種復雜且嚴峻的健康挑戰,其中包括機會性感染頻發以及腫瘤發生,這些并發癥極大地增加治療的難度與復雜性。該階段CD4+T淋巴細胞計數多<200個/μL。
3. 艾滋病流行病學數據
2023年全球艾滋病感染者人數約4000萬人,我國云貴川地區為感染高發地區。
根據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發布的數據,截至2023年末,全球范圍內HIV病毒攜帶者及艾滋病患者人數約3990萬人,2023年新增感染人數約130萬人。從地域分布來看,非洲地區艾滋病感染率形勢最嚴峻。
根據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數據,截至2023年底,全國報告存活的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約129萬人,2023年新增艾滋病患者約11萬人。從各省份感染率來看,云貴川地區為艾滋病感染高發地,四川省感染率最高,約17.47%,山東省感染率最低,約0.96%。
4. 艾滋病傳播途徑及治療策略
性傳播為主要傳播途徑,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為核心治療策略。
艾滋病傳播途徑:包括性傳播、血液傳播、母嬰傳播、注射毒品傳播等。
有研究顯示,近年來,我國每年報告病例經性傳播比例均在 95% 以上,2022年新報告病例中經性傳播比例達97.6%,其中異性性傳播為72.0%,男性同性性傳播為25.6%。
艾滋病治療方案發展歷程:1987年,首個艾滋病治療藥物核苷類反轉錄酶抑制劑齊多夫定在美國獲批上市,開啟抗反轉錄病毒治療新紀元;1994年,雙核苷類藥物方案被應用于艾滋病的治療,該方案優于單藥治療,但病毒依然耐藥反彈;1996年,聯合抗病毒方案(雞尾酒療法)問世,該療法可以高效抗逆轉錄,能最大限度抑制病毒復制,恢復機體免疫。
Ps.雞尾酒療法:臨床上大多采用三種或三種以上的藥物聯合使用,每一種藥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機理或針對HIV病毒復制周期中的不同環節,從而避免單一用藥產生的抗藥性,此即為雞尾酒療法,亦被稱為“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
結語:
艾滋病作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問題,依然對社會和患者造成深遠影響。盡管抗病毒治療已取得顯著進展,HIV感染者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改善,但艾滋病仍不可治愈,且全球范圍內的感染人數持續增加。尤其在一些高風險地區,艾滋病的傳播和治療面臨挑戰。為了更有效地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必須進一步加強公共健康政策的執行、提高民眾的防控意識,并推動新型治療藥物的研發與應用。只有通過全球合作、科技創新與持續的社會支持,才能更好地控制這一致命疾病,并為全球艾滋病防治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以上內容均來自摩熵咨詢{抗HIV藥物市場研究專題報告}報告,如需查看全文或下載報告,可通過瀏覽器前往“摩熵咨詢”網頁-資源大廳-報告大廳(https://consult.pharnexcloud.com/report)搜索報告名稱獲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