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首次出場時,正給慈禧老佛爺跪拜,一副腦滿腸肥的清廷蠢臣模樣。
費洋古,大清滿洲鑲黃旗鈕祜祿氏出身,老佛爺派遣赴美捉拿革命黨的欽差大臣。
他帶著大內侍衛任五、任六抵達美國舊金山,過海關時被強制脫衣檢查,本來氣勢洶洶,面對洋人的槍口,立馬跪了。
三個人赤身的樣子很狼狽,表情各異,看岳云鵬這幅尊容,就知道這是個來搞笑的丑角。
果不其然,在朝廷被引薦時稱“此人通英文善飛刀”,結果下了碼頭,洋人罵人的話,費洋古轉頭翻譯為“歡迎我們呢”。
剛出碼頭,費洋古一行三人就被嘴上說著“中國人不騙中國人”的小沈陽給騙了。
他們還堅定地站在原處,一直等到半夜,終于才意識到被騙了。
這便更印證了先前的愚蠢丑角形象。
負責接待他們的秦福遲遲未到,費洋古倒也鎮定自若,知道在這種情況下找當地華人幫會。
協盛堂堂主白軒齡接待了他們,好吃好喝供著,中國人還得靠中國人。
飯還沒吃完,費洋古便撞見了此次任務要抓捕的鄭仕良。
很快他發現,生活在海外多年的白軒齡并不把清廷放在眼里,在協盛堂無法捉拿鄭仕良,于是立馬離開。
換了一個地兒繼續干飯。
干飯期間,費洋古目睹了愛爾蘭幫頭目帶人來協盛堂門口,與白軒齡一番交涉。
下一步,費洋古一行三人闖了愛爾蘭幫的酒吧,把“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削成了“華人入內”。
面對氣焰囂張的愛爾蘭幫,費洋古不卑不亢,進退有據,與他們達成了合作共識。
雙方各取所需,費洋古的目的是拿下鄭仕良。
之所以敢三個人硬闖別人地盤,是因為費洋古得知愛爾蘭幫與協盛堂的矛盾。
立即利用雙方之間的這層矛盾,為自己所用。
協盛堂門口,白軒齡與愛爾蘭幫頭目說的可是英文。
費洋古會不懂英文?
清廷真的會派遣一個不懂洋文的家伙漂洋過海來緝拿要犯?
原來費洋古是藏拙,而我是眼拙,竟沒看出來,此人狀若愚鈍,實則洞若觀火。
洋鬼子的話,費洋古聽得一清二楚,下得碼頭,把洋人的辱罵話語翻譯成歡迎語,是有意為之,不給侍衛添堵。
費洋古在短時間內便獲悉了兩個幫派之間的矛盾,立即登門談判,一番對峙,三言兩語,與其中一方結盟,把當地勢力的矛盾為自己所用。
這觀察力,這執行力,這談判力,這頭腦運轉速度,費洋古實乃大清青年才俊,這家伙可不是草包啊。
此人頭腦清醒,心思縝密,洞若觀火,在金陵福那鬧哄哄的魔術表演過程中,倒霉如他,被揍得鼻青臉腫。
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他都能從倉庫露出的一角中發現藏匿的槍支,獲知了革命黨的秘密。
費洋古絕非草包,妥妥的實干家做派,目標明確,思維敏捷,執行果斷,若非后面突發變故,他其實基本完成了此次出洋差的目的,已經把鄭仕良捉拿在手了。
然而,當八國聯軍侵華的新聞傳來,當愛爾蘭幫言辭辱罵大清皇室,費洋古怒而出手,驚現飛刀絕技。
第一把飛刀,直取辱罵大清皇室者性命。
第二把飛刀,擲向那位站在高處、手中拿槍因而危險性最高的人。
這里呼應了前文舉薦之人的推薦詞,費大人是真的善飛刀啊。
費洋古知道,槍,比刀快。
以刀對槍,只能拼上性命,以命來換時間。
他飛身向前,終是拿自家性命,一刀接著一刀,在中槍倒地之前,結果了愛爾蘭幫頭目的性命。
臨終斷氣之際,他拉住鄭仕良的衣襟,臨終遺言是一句“救中國”。
這是費洋古的高光時刻,也是他的最后一刻。
兩位大內高手,縱使武藝高強,刀與身手,終是比不得槍快,浴血奮戰,死于槍口之下。
這一幕成就了電影《唐探1900》中的高光時刻,點燃了中華人的愛國情、民族情。
費洋古這個角色塑造得非常好,出場與終場,表象之下,終見真章,產生了強烈的反差感。
本以為他是個大清昏聵庸臣,明晃晃的喜劇丑角形象,看過方知,他是大智若愚,實為能臣。
他只是忠于大清,忠君愛國。
當大清尚存,那么他是大清臣子,奉命擒反賊,自然視革命黨為敵,捉拿歸案,勢在必得。
當得知八國聯軍侵華,在他的視角里,大清亡,皇室危,那么他便回歸到一個中國人的身份。
作為一個有良知、有血性的中國人,他因辱華言辭,匹夫震怒,挺身而出,與洋人同歸于盡,并在臨終說出那句:救中國。
看過費洋古的結局,才知這部電影不止是喜劇片。
岳云鵬把費洋古這一角色塑造得非常成功,成為《唐探1900》中的一大亮點。
也為整部電影增添了一份歷史的厚重感與思想性,更是貢獻了影片最感人至深的名場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