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甘肅總隊酒泉支隊首個非遺版春節(二)丨非遺文化進軍營 濟濟一堂賀新春
中國甘肅在線訊(文/圖 張俊 袁思豪 韓凱 穆信淵 趙雨豪報道)在這萬象更新的新春佳節里,流傳在各單位駐地的“非遺文化”也受到武警甘肅總隊酒泉支隊的邀請,讓官兵與非遺之美進行了一場近距離體驗交流。
氣勢恢宏——蒙古“搏克”展雄姿
“你們知道‘搏克’在蒙古語中是什么意思嗎?”“對了,就是摔跤的意思,位列蒙古族三大運動之首。”來自肅北縣文化館的專業老師,為肅北中隊的官兵們用視頻的方式講解了蒙古族的各項民俗文化,現場展示了古樸而莊重的“卓德格”和“策日布格”(蒙古搏克中摔跤選手穿著在身上的特制服飾),為大家教授如何編制馬鞭。在老師演奏的葫蘆絲曲目《放馬山歌》下,官兵試穿“卓德格”,手揮馬鞭,仿佛置身歷史悠久的“那達慕”。
活靈活現——篆刻軍營“木雕畫”
敦煌木雕畫,源于唐代,以敦煌石窟壁畫為原型,通過木雕形式再現,列為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敦煌市文化館的木雕老師帶著各類木料和刻刀來到敦煌中隊,與官兵共同刻畫新春喜悅。老師為大家講授了木雕畫的悠久歷史和制作技巧,帶領官兵一起作畫?!翱痰兑站o,不然力度不容易控制。”老師手把手帶領大家用刻刀作畫,一幅幅大漠景觀躍然“木”上。
鑼鼓喧天——喜慶“社火”齊歡樂
“正月初二出社火,敲鑼打鼓迎新年”,來自敦煌市月牙泉鎮的“青春·鄉遇”社火隊,在鑼鼓鞭炮聲中,來到了敦煌中隊,為官兵們帶來社火表演。他們身著特殊服飾,手拿鑼鼓,舞獅跳躍、祥龍翻滾,舉手投足間盡顯傳統文化之美。官兵們掌聲雷動,為這份與眾不同的節日祝福紛紛點贊叫好,年味也在民俗文化的襯托下愈發醇厚。
余音繞梁——玉門“陶塤”悅身心
塤,是我國最古老的閉口吹奏樂器,在古代主要為誘捕獵物所用,曾在玉門火燒溝遺址中被發掘,而玉門陶塤制作技藝也被列為第四批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近日,玉門市文化館的陶塤制作傳承人來到了玉門中隊,為官兵講解陶塤知識并現場展示制作技藝。“我們制作塤,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塤上打孔的位置,這樣才能確??梢源底喑霾煌囊綦A?!贝蠹艺J真聆聽老師的講解,紛紛上手進行制作?!斑@是老師帶著我一起制作的陶塤,我也是一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了,我將永遠珍藏這份特殊的新春‘禮物’?!?/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